正文 第32章 克勤克儉(1 / 3)

相對於人類的需求而言,資源總是有限的,所以,克勤克儉是人們一直倡導的品行。任何時候,克勤克儉的人都不會落後,都是我們應該崇敬和學習的。

◎ 克勤克儉是永葆不敗的內部因素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無論有多少家財,如果不注意克勤克儉,那麼終有被耗掉的時候。人常說,富不過三代,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富人的後代大多不知克勤克儉,甚至許多富人的後代非常奢侈,養成了賭博、吸毒、嫖娼等壞習慣。這樣的話,縱有家財萬貫,也很快被消耗殆盡。

宣曲任氏屯糧致富,節儉一生富延幾代

秦末漢初時,宣曲有個姓任的大富豪,因為他的名字後人已經記不住了,所以,到大史學家司馬遷為他寫列傳時,隻能叫他宣曲任氏。

任氏本來是個看管糧食的小官吏。大概在本行中他懂得了糧食的重要性,因為在他手裏進進出出的糧食實在太多了。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天下大亂。為避災荒,那些豪族們都爭先恐後地收藏金玉珠寶,以為靠這些硬通貨渡過災荒大概萬無一失了。可是,任氏卻隻收藏糧食,他把自己的糧倉修好,收藏了許多。

從陳勝、吳廣直到劉邦、項羽,冬去春來,年複一年,戰爭好像打不完似的。秦朝被推翻後,劉邦、項羽又打了4年。這麼多年中,老百姓無法安心耕種,市場上糧食奇缺。每石米賣到1萬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這時,任氏收藏的大量糧食發揮了大作用。不僅他自己一家人度過饑荒不成問題,而且還趁此機會高價把糧食賣了出去。當年那些豪族所收藏的金玉,如今都到了任氏的手中。任氏發起來了,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富豪。

別人富貴了總不免奢侈起來,而任氏的糧食是一升升、一石石地積累起來的,他懂得糧食來之不易,也看到戰爭中缺糧的慘狀。用糧食賺來的錢,對任氏來說無比寶貴。任氏發誓要節儉一輩子,即使家財萬貫也仍然自己耕種。

戰爭過去了,和平到來了。別的商賈都爭先恐後去搞販運貿易,大搞買賤賣貴來從中漁利。任氏卻仍然不改初衷,不論貨物貴賤,他都經營。隻要東西好,不愁賣不出價錢。他家幾代人都遵循這個指導思想,所以任氏家族的富貴延續了好幾代人。至少從秦末到西漢武帝時,任家的家道始終不衰。

家裏富了,卻不能忘本。為此,任氏訂立了嚴格的家規,不是田裏生長的東西不吃、不穿,不幹完公事不得飲酒、吃肉。任氏勤於稼穡和提倡節儉的家風,為家鄉父老所稱讚,成為遠近數十裏的楷模。雖然富商在漢初政治地位不高,但任氏家族卻甚為皇上所推崇。

◎ 克勤克儉是保證持久強大的基本素養

即使強大了,富裕了,也須保持克勤克儉的優良作風,以保持長盛不衰。

左宗棠官高位顯,固家風崇儉戒奢

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左宗棠在鹹豐十年(1860年)由幫辦軍務升任巡撫之後,官高位顯,薪金豐厚,但他不忘布衣經曆,生活仍舊十分儉樸。

他家平時都是粗茶淡飯,每餐食用的基本上是由自己躬耕收獲的蔬菜,隻有在宴請賓客時,才略微置辦一點酒肉、海鮮。他穿衣一般隻穿棉布縫製的衣服,除非朝祭大典等特殊場合,他從不穿呢絨綢緞等高檔衣物。

當時,官場中講求排場的風氣十分盛行,凡是新官到任,地方上都要耗費民財給新官建造一處新宅或是一所歌功頌德的祠堂。一年夏天,左宗棠由陝西巡撫調升陝甘總督,來蘭州就職。當他還在上任路上的時候,蘭州的下屬官員已按慣例為他在蘭州五泉山清暉閣建造了一所祠堂,他們滿以為左宗棠見到它一定十分高興。出乎他們的預料,左宗棠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生氣,命令屬下立即廢除祠堂名稱,將其改為供平民百姓祭祀的神廟,同時處分了最先倡導並主持其事的官員。

還有一次,他的好友胡雪岩從上海遠道來蘭州看望他,順便給他帶了一些禮品。左宗棠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隻接受了一部分無法帶回去的食品,並回報了自己購買的西北土特產,而把金座珊瑚頂和高麗參等珍貴物品原封不動地退回給了胡雪岩。他認為這些東西太貴重了,自己無法享用,因此不能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