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皇甫謐並不滿足於此。他又對針灸開始探索。他先在自己身體上做試驗,有時針刺酸痛得失聲大叫,有時甚至昏厥,他一點也不灰心喪氣。經過七年的生死搏鬥,寒食散造成的病痛逐步解除,癱瘓也好多了,居然能起床行走。到了晚年,皇甫濫的針灸經驗愈來愈豐富,他摸透了針灸穴道的部位,創立了自己的針灸理論,寫成了《針灸甲乙經》。這書不僅被後代醫家所推崇,而且流傳到海外,日本和朝鮮的醫生把它作為必讀的書籍。皇甫謐在病中還完成了史學著作《帝王世紀》、《高士傳》、《玄晏春秋》等書,成為晉代最著名的學者。
◎ 保持高昂的士氣
在奮鬥過程中,有沒有高昂的士氣會關係到能否長期堅持奮鬥。對於有大誌、想成就大業的人,必須培養自己高昂的士氣,這樣才能最終達到成功的彼岸。
班超為國投筆從戎,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班超是東漢大史學家班固的弟弟,班固被征用到洛陽做蘭台令史不久,又把母親和弟弟班超、妹妹班昭也接到了洛陽。但蘭台令史的薪水實在少得可憐,除養活自己的妻兒外,還要供養母親和弟弟、妹妹,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班超為了替哥哥分優,主動讓哥哥在官府裏給他找了個抄寫文書的差事,供養母親和妹妹。
班超從小學習就十分刻苦,加上艱苦的環境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這點工作根本難不倒他。為了多掙點錢,他常常通宵達旦地抄寫,日子就在這緊張的抄寫工作中一天天地悄然過去了。
班超是個血氣方剛、進取心極強的小夥子,他決不滿足抄抄寫寫掙錢糊口的活法。因此,工作之餘,總是抓緊時間,盡可能地多讀些有用的書,《春秋》、《左傳》、《史記》,他不知看了多少遍,時時為曆史上的英雄業績所鼓舞。
一天,他又在讀《史記》,當讀到《陳涉世家》時,他感慨萬千。心想,像陳涉這樣的平民百姓尚有鴻鵠之誌,除暴安良,為民舉事,成為曆史上的英雄,而受過良好文化教育的七尺男兒卻在這裏庸庸碌碌地活著,我真的要這樣了此一生嗎?他越想心裏越不是滋味,越想越跟自己過不去,看著幾案上的紙筆,怒火中燒,他憤怒地抓起筆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大聲喊道:“男子漢應該到沙場上建功立業,怎能和筆硯打一輩子交道呢?”於是,第二天他就辭別家人從軍去了。
他果然在軍中屢立戰功,被封為司馬。後來他又奉命率兵出使西域,在蒼天一色、大漠無垠的沙漠中曆經艱辛,行程六千餘裏來到位於今天新疆若羌的鄯善國。鄯善國王大擺酒宴招待遠方來的使者。可是沒有幾天,鄯善國王開始疏遠他們,班超納悶,忙派人打探情況。原來,匈奴使者也剛剛來到鄯善,欲爭取國王,與漢朝抗衡,鄯善王正猶豫不定,所以才疏遠了漢使。
班超得知真情,立刻把隨行的36位壯士召集起來,決定立即采取行動。他讓一部分人埋伏在匈奴使者的營房後麵,一部分持強弩伏於營門兩側,並親自帶人到營前點燃營房。適值午夜,風刮得很猛,轉眼間,營房就被燒得七零八落。匈奴兵士來不及穿衣服就向外跑,營門兩側的漢軍引弓便射,十幾名匈奴兵士應聲躺下,後麵的兵士見狀忙掉頭往回跑,班超率兵緊追,刀劍齊下,一陣砍殺,匈奴兵來不及抵抗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匈奴的使者也在混戰中被殺。
次日,鄯善王得知匈奴使者被殺的消息,又驚又喜。原來,匈奴騎兵也經常越過沙漠騷擾鄯善的邊地,但鄯善國小力單,無法與之抗爭,長期忍氣吞聲。現在見漢使如此勇敢,十分仰慕,決心與漢朝一起抗擊匈奴。於是,班超勝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務返回了長安。
班超一生曾多次出使西域,足跡踏遍了西域36國,後來又以漢使身份居西域長達31年之久,直到70歲時才因疾病奉詔歸長安。他一生為祖國的安全和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了最終成功,有時,要忍耐、退讓。但忍耐和退讓並不是沒有原則、沒有限度的,並不是時時事事都要忍耐、退讓。當觸及到根本利益和做人氣節問題時,就不能再忍、不能再退了。因為這已與韜光養晦的最終目的相違背,所以,韜光養晦要把握底線。
人常說:“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韜光養晦要求人們退讓,忍耐,但是,在關係到原則問題時,如果再忍再讓,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韜光養晦要把握住忍讓的底線,在原則問題上,當忍無可忍時,就不能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