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決心,行動也跟上來了。白天,他跟兄弟一起勞動,晚上就刻苦學習,直到深夜。夜深人靜時,他讀著讀著就疲倦了,總想睡覺,眼皮粘到一塊兒怎麼也睜不開。他氣極了,罵自己沒出息。他想,老打瞌睡不行,一定要想辦法克服。終於,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找來一把錐子,當困勁上來的時候,就用錐子往大腿上一刺,這樣,雖然很疼,但這一疼就把瞌睡衝走了,精神振作起來了,他又繼續讀書。
蘇秦就這樣苦苦地讀了一年多兵書,掌握了薑太公的兵法,還研究了各諸侯國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利害衝突,又研究了諸侯的心理,以便於遊說他們的時候,自己的意見、主張能被采納。這時蘇秦覺得已有成功的條件,他再次出家,風塵仆仆地又走上了遊說之路。
這次蘇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公元前333年,六國諸侯正式訂立合縱的盟約,大家一致推蘇秦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交給他,讓他專門管理聯盟的事。
蘇秦的成功直接得益於他自覺地培養了自己高度吃苦耐勞的精神。
江泌映月讀書,朝廷詔為京官
南北朝時,有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人,名叫江泌。他是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人,自幼聰明好學,但家中生活十分貧苦,沒錢供他進私塾學習,甚至連為他提供自學的時間都做不到,因為每天他都要幫助家裏削木頭做木鞋底掙錢度日。
他的父母很疼愛自己的孩子,看到人家孩子高高興興地上學,自己的孩子不僅不能上學讀書,而且連讀書的時間也沒有,常常為此傷心落淚。每當這時,江泌就安慰父母說:“你們不用著急,我會想辦法好好讀書的。”此後,他把鞋攤擺在一個學堂附近,聽得見學堂裏麵先生的講課,每天在這裏一邊削鞋底,一邊聽先生講課,晚上借書回家,經常讀到深夜。
但是晚上讀書需要點燈,時間長了,燈油錢也付不起。所以,每當有月亮的夜晚,他就借著月光讀書。他讀書著了迷,讀著讀著,發現月光暗了下來,抬頭一看,原來月光轉到屋子那邊去了。江秘就拿著書本追著月光爬到屋頂上繼續讀書。看到後半夜,他睡著了,不慎從屋頂上滾落下來,幸好沒有摔壞,反倒把睡意給摔跑了,他從地上爬起來,又登上屋頂,一直讀到天亮。
江泌這種刻苦自學的精神感動了周圍的人,這件事不久在鄉裏傳開了,又傳遍了州郡。朝廷後來知道了,征召江泌為國子監助教。
皇甫謐身臥病榻,不輟學著書留名
皇甫謐是晉代著名學者。他是安定郡朝那(今寧夏固原縣東南)人,從小過繼給叔父為子。皇甫謐自幼頑皮,到12歲出頭,仍不喜歡學習,整日遊蕩,不務正業,有的人以為他是個呆子。一次,皇甫謐從外邊帶些瓜果回家獻給嬸母,想討老人家喜歡。不料,嬸母卻責備他道:“孝經說:‘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你現在20多歲了,目不識丁,沒有什麼讓我高興的。況且修身篤學,對你自己有好處,為什麼你這樣粗魯遲鈍而不聽教化呢?”說完,流淚不止。皇甫謐受到感動,感到對不起他嬸母的多次懇切誠摯的勸說,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家境不好,他種田時也帶著書,休息時就讀。經過幾年刻苦學習,他博通經史,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自號“玄晏先生”,以著述為務。
正當皇甫謐欲大展才華之時,疾病向他襲來。35歲前後,皇甫謐連年打擺子(瘧疾),42歲得風濕病,半身不遂,右腿逐漸萎縮變小,長期臥床。愈是生病,他愈離不開書,在病床上也要廢寢忘食地用功。當時人們因他嗜學如癖,稱他為“書淫”。這樣,10多年過去了,到皇甫謐50多歲時,能買到或借到的書都反複讀過了。皇甫溢又想到了皇宮中的藏書,他大膽地向晉武帝借書看,晉武帝司馬炎早就聽說過皇甫謐才學過人,幾次征召他出來做官,都被拒絕,為了籠絡名士,晉武帝很大方地派人送給皇甫謐一車書。皇甫謐如獲至寶,每日讀到深夜。
皇甫謐長期臥病在床,感到非常痛苦,他為了把身體搞好,誤服了一種叫“寒食散”的藥,不但沒有治好原來的病,反而使四肢又酸又重,浮腫起來,同時咳嗽不止,高燒不退。寒冬時節,別人裘皮緊裹,他身蓋夏被還熱,疾病折磨得他幾次想自殺,都被家人勸阻住了。為擺脫病魔的折磨,皇甫謐決心自己鑽研醫書,他找來了許多醫書,自學醫道。每天,手不離醫書,坐著看累了,躺下來看,躺著看累了,再坐著看。即使全身關節酸痛得難以忍受,他還是咬緊牙關一字一字琢磨。終於,皇甫謐能給自己開藥方治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