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動物的重大區別是人類有高超的智慧,智慧從哪裏來呢?通過學習和思考而來。思索是獲得知識,形成自己看法和主見的基本途徑,同時,也是韜光養晦者練就內功的重要手段。隻有通過思考,才會對形勢做出科學分析,製定出正確的計劃。
◎ 要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有的人善於思考,有的人不愛動腦。其實,喜歡不喜歡思考是一種習慣,韜光養晦者必須注意養成這種習慣,凡事應多加思考,人們常說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是這個道理。
馮煖買義換取民心,百姓擁護孟嚐感慨
孟嚐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門下有食客數千人。有一天,他向食客詢問誰熟悉會計業務,可以為他到薛地去討債。馮煖就說自己可以勝任。孟嚐君就讓他去薛地討債。於是,馮煖套上車,整理好行裝,載上券契就要出門。臨走時,馮煖向孟嚐君告辭,他問:“債收完後,買點什麼東西回來呢?”孟嚐君回答說:“你看我家還缺什麼就買點什麼吧。”
馮煖到了薛地,召集應當還債的老百姓,都來合契據。合了契據後,他假托孟嚐君之命將債款賜給老百姓,並將一車券契當場焚毀。老百姓感恩戴德,高呼萬歲。馮煖驅車馬不停蹄地回到齊國。
孟嚐君對他的速歸十分驚奇,穿戴得整整齊齊出來接見他。孟嚐君問:“債款都收完了嗎?”馮煖回答說:“收完了。”“買了什麼東西回來?”馮煖回答說:“您說‘看我家還缺什麼就買什麼’,我私下考慮,您的宮中珍寶堆積如山,門外肥馬滿廄,後宮美女比肩,您家所少的就是‘義’啊。我私下用債款替您買回了‘義’。”孟嚐君問:“你是怎麼替我買‘義’的?”馮煖說:“您現在隻有個小小的薛地,卻不撫愛那裏的老百姓,因此,我就用商人之道向人民圖利。我私自托您的命令,將債款賜給老百姓,將那些債券全部焚燒,老百姓都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替您買義的方法啊。”孟嚐君很不高興地說:“先生,算了吧。”
一年之後,齊王不信任孟嚐君了,撤了他的職,讓他前往自己的封邑薛地。孟嚐君的車馬離薛地還有百裏,老百姓就扶老攜幼,爭先恐後地趕到路上迎接。看到這個情景,孟嚐君對馮煖說:“先生替我買回的‘義’,今天我算是見到了。
江乙思考天下形勢,安陵受教安身立命
戰國時,安陵君是楚王的寵臣。有一天,江乙對安陵君說:“您沒有一點土地,宮中又沒有骨肉至親,然而身居高位,接受優厚的俸祿,國人見了您無不整衣下拜,無人不願接受您的指令為您效勞,這是為什麼呢?”
安陵君說:“這不過是大王過高地抬舉我罷了,不然哪能這樣!”
江乙指出:“用錢財相交的,錢財一旦用盡,交情也就斷絕;靠美色結合的,色衰則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臥席磨破,就遭遺棄;得寵的臣子不等車子坐壞,已被驅逐。如今您掌握楚國大權,卻沒有辦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著急,覺得您處於危險之中。”
安陵君一聽,恍如大夢初醒,恭恭敬敬地拜請江乙:“既然這樣,請先生指點迷津。”
“希望您一定要找個機會對大王說,願隨大王一起死,以身為大王殉葬。如果您這樣說了,必能長久地保住權位。”
安陵君說,“我謹依先生之見。”
但是過了三年,安陵君依然沒對楚王提起這句話。江乙為此又去見安陵君:“我對您說的那些話,至今您也不去說,既然您不用我的計謀,我就不敢再見您的麵了。”言罷就要告辭。安陵君急忙挽留,說:“我怎敢忘卻先生的教誨,隻是一時還沒有合適的機會。”
又過了幾個月,時機終於來臨了。這次,楚王到雲夢去打獵,一千多輛奔馳的馬車連接不斷,華旗蔽日,聲威壯觀。
這時一條狂怒的野牛順著車輪的軌跡跑過來,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頭,把野牛射死。百官和護衛歡聲雷動,齊聲稱讚。楚王抽出帶犛牛尾的旗幟,用旗杆按住牛頭,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遊獵,寡人何等快活!待我萬歲千秋以後,你們誰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樂呢?”
這時安陵君淚流滿麵地走上前來說:“我進宮後就與大王同席共座,到外麵我就陪伴大王乘車。如果大王萬歲千秋之後,我希望隨大王奔黃泉,就做褥草為大王阻擋螻蟻,哪有比這種快樂更寬慰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