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1518-1593年)是聞名世界的醫學家,他編寫的《本草綱目》已譯成日、德、法、俄、英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他的傑出貢獻是與他的嚴肅認真、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密不可分的。

為了編寫《本草綱目》,他利用在楚王府和太醫院的機會,博覽群書,並隨時記下讀書心得。為了一味藥,他常常要查閱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文獻。如關於大蒜的來曆和功效,李時珍查閱了曆代文獻40多種,終於從唐人孫恤的《唐韻》中查清始末,得知“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種歸。”

李時珍不但涉獵群書,搜羅百家,還非常重視直接經驗。他親自下過煤窯,到過煉鉛煉丹的作坊,研究礦工的中毒現象和職業病。他遍踏青山,采集草藥,解剖實物,分析比較,取得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發現金銀花除了有治痛風的作用外,還有清腫、散毒、治瘡的功效。李時珍還非常重視吸取民間的經驗。他跟許多農民、樵夫、漁人、獵手、工匠都交了朋友,向他們學習藥物知識和治病方法。有一次,他經過河南一個驛站,看到一群過路的車夫用鍋煮食一種粉紅的花。他知道這種花叫旋花(也叫鼓子花),連忙上前打聽,車夫回答說:“我們日夜奔波在外,傷筋勞骨,這種東西煮湯來吃,可以治筋骨病,增加力氣。”後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特寫下鼓子花“可以補外損傷,益氣活筋”這一條。關於曼陀羅花,李時珍在民間得知它的籽用酒服後會使人發笑。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吞服了曼陀羅,發現這種藥物確有麻醉作用,他第一次將曼陀羅記錄在他的本草專書裏,直到今日,中藥麻醉仍然是以這種藥為主的。

李時珍對於沒有弄清楚或不懂的東西,實事求是地寫在書上。唐代一本書中說到:“外國有一種“食蛇鼠”,尖嘴紅尾,能吃毒蛇,李時珍想盡辦法去找這種“食蛇鼠”,卻一直沒有找到。他在書上就記下,這種鼠隻聽說過,是否真有,待後人去研究。

◎ 向社會  社會是一本無字之書。人們不但要善於學習書本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還要學習社會這本無字大書。

諸葛亮隱居隆中,觀天下胸有成竹

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是人中之龍,勸劉備親自屈駕迎請。劉備信之,三顧茅廬之後得與諸葛亮相見。

相見後,劉備就著急地在諸葛亮的茅廬中請教起天下大計。劉備說:“漢室傾危,奸臣專權,皇帝蒙塵。我不自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卻因智術短淺狼狽至今。雖然如此,我畢竟大誌尚存。請問有何等大計能使我完成夙願呢?”

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暴亂天下以來,天下豪傑四方並起,占據幾州幾郡的人不可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可謂名氣小而兵眾寡,但曹操到底還是以弱勝強戰勝了袁紹,這不隻是因為曹操得了天時,也是他充分運用了機智謀略。現在,曹操已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虎視天下,難與爭鋒。東吳占據江東,已曆三世,山川險峻,民心順附,又能舉賢用能,因此,東吳隻能以之為援而不可相謀。荊州北據漢水、沔水,南抵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用武的好地方。但其主劉表不能自守,這大概是皇天賜奉給您的厚禮吧!您對荊州是否有意呢?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裏,為天府之國,漢高祖憑借它終成帝業。益州牧劉璋昏愚懦弱,民豐國富而不知存養撫恤,有智之士皆想得一明君。您既然是皇室後裔,信義之聲傳遍四海,又能籠絡天下英雄,思賢若渴,如能擁有荊、益二州,據險而保,聯合西方的戎人,撫恤南方的蠻夷,外結好於孫權,內治理好行政,一旦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領荊州之兵攻向宛、洛等地,您自己則領益州之眾出秦川,百姓中有誰不歡迎您呢?果然如此,則您的霸業可成,漢室可以中興了。”

劉備聽後連聲稱善,他奮鬥多年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政治方向,諸葛亮的一番天下形勢分析,使他心中豁然開朗,今後也有了奮鬥的具體目標。難怪他後來對關羽、張飛說:“我之得孔明,猶魚之得水。”

諸葛亮對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作出了簡明的分析,為劉備指出了成就霸業的長遠之計,思路清透,明確中肯,足見其超人的政治、軍事頭腦。劉備後來的所作所為,完全是諸葛亮的方針大計指導的結果。

諸葛亮之所以有如此清晰的思路,不僅是因為他學習了許多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在觀察天下,在向無字之書的社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