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韜光養晦者,必然需要遠大的誌向,這是韜光養晦的修養之首。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遠大理想,因此,要想真正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成就偉業,必須時時勵誌。
很多人在幼年時都曾經有遠大的理想,據資料統計,美國13歲以下的少年有80%都認為自己將來能當總統。而到30歲時,還有這麼遠大理想的人隻有極少數了。隨著年歲的增長,由於看到客觀困難增多,人們往往會調整自己原來的誌向。這一方麵反映了成年人的成熟,另一方麵也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失去了遠大的理想。而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那是很難成就大事的,沒有遠大理想的人無法韜光養晦。因此,韜光養晦必須練就的內功首要的就是勵誌。無論在什麼條件下,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必須有遠大的理想。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勵誌的方法很多,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並終生不棄。所謂無誌之人常立誌,有誌之人立長誌。有了遠大的理想,就不要隨意改變,胸中始終要有著遠大的目標。
◎ 要堅定信心、堅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會實現理想
信心和信念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精神支柱,持有堅定的信念和信心是實現遠大理想的前提。一旦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就始終要堅信自己能夠實現,這樣,就大大增添了動力,進而更堅定了理想。
曼德拉身陷長獄,廿七年矢誌不移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部落酋長家庭。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拜民族英雄。23歲時,曼德拉離開家鄉,先後就讀於南非兩所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43年,曼德拉等創建非洲人國民大會黨(非國大)“青年聯盟”,並加入非國大,為非洲大陸這一曆史最久的反種族主義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1944年,他放棄繼承其父酋長職位的權利,全身心地投入到反種族主義運動中。1950年,曼德拉當選為非國大青年聯盟主席,1953年又當選為“義勇軍”領袖。
1950年代初,南非當局又通過了一係列種族隔離性法令和法案,激起了黑人運動的更大浪潮。1952年6月,又一次聲勢浩大的示威運動爆發了。早已成為警方“眼中釘”的曼德拉第一次被捕,被判處9個月徒刑,後又改為獄外監視管製,他隨即轉入地下活動。曼德拉親自體驗到“自由的道路並不是筆直平坦的”,同時他暗自立下誓言:“我的一生就是一場戰鬥,我將繼續為自由而戰,直到生命最後一息。”
1955年6月,非國大通過曆史性的《自由憲章》後,白人政權對黑人運動的鎮壓變本加厲。同年12月5日,包括曼德拉在內的150多名非國大成員被逮捕。這次審判前後持續了4年多,1961年3月,南非法庭被迫宣布,對全部“案犯”一律開釋,不予起訴。
1960年3月21日,南非成千上萬的黑人上街遊行,反對當局推行種族歧視的《通行證法》。南非當局為此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非國大等組織被宣布為“非法”,不少領導人被捕入獄。
1961年12月16日,由曼德拉擔任總指揮的非國大武裝力量“民族之矛”開始行動了。不久,為了尋求國際援助,曼德拉出國訪問。1962年6月,他秘密返回南非,繼續指揮隱蔽鬥爭。南非當局對曼德拉十分頭痛,必欲除之,警方張榜通緝。
1962年8月5日,43歲的曼德拉再次被捕。3個月後,他以“煽動罷工”和“非法出入境”的罪名被判處5年徒刑,後來又改判終身監禁。
在好望角附近的羅本島監獄,他度過了近20個春秋。
羅本島,位於南非城市開普敦海岸外約11公裏,是一座隻有5.4公裏長,1.5公裏寬的小島。自400年前英國將一名不守規矩的水手流放到羅本島後,這裏便成了流放犯人的場所。17世紀,荷蘭將這裏用作監獄。19世紀,這裏曾一度是麻風病患者聚居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成為軍事區,並部署了幾門40噸重的巨炮。1960年,南非白人政府開始在島上修建一所沙石砌成的監獄來關押政治犯,並特設了關押“最危險政治犯人”的B區牢房。從此,這個小島便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關押政治犯的地方。
從開普敦市的碼頭坐船去羅本島隻需45分鍾。踏上羅本島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大牌子,上麵用英語和阿非利加語寫著:“歡迎到羅本島”。穿過大門,來到一排鐵門緊閉的灰色石板平房前,再連走兩道鐵門,最後來到囚禁政治犯人的“B區”牢房。
慘白的日光燈照耀著“B區”牢房不到百米長的水泥地麵通道,30間牢房空空蕩蕩地分列兩旁。其中第5號牢房是納爾遜·曼德拉的牢房。牢門上方釘著一塊用於標明犯人姓名的編號卡片的鐵板,上麵插著寫有“納爾遜·曼德拉/466/64”的白色卡片。牢房僅有4平方米,右邊靠牆處支著一張矮床。身高1.83米的曼德拉躺下後,頭頂著有鐵窗的那麵牆,腳便可觸到有鐵門的另一麵牆。左麵靠牆處擺著一張小桌和靠背塑料椅,小桌左上方安著3個用於裝雜物的鐵盒,右上方的高牆上開著一孔鐵窗。
在這間牢房裏,曼德拉曾孜孜不倦地學習法律、經濟、商業、曆史和南非白人的阿非利加語。他不僅自己學習,還激勵所有獄友奮發向上。他每天清晨進行著慢跑鍛煉,與難友們討論時局,與獄吏據理抗爭。曼德拉的著作《邁向自由的漫長道路》就是他在獄中寫成的。1977年,曼德拉的手稿被獄方發現,曼德拉和數人被罰,4年不得閱讀書籍。
曼德拉在服刑期間,由於必須在島上的采石場和礦坑中勞動,長年累月的強烈陽光及沙塵,使他的雙眼受到嚴重損害。
“B區”牢房的外麵是一個由三麵高牆圍起來的院落。這裏便是犯人們當年放風或做砸石塊、縫補郵袋等苦役的地方。
曼德拉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未改變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
1990年2月11日,南非新政府在南非人民和國際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為紀念曼德拉出獄,非統組織將每年的2月11日確定為“曼德拉日”。同年3月,他被非國大全國執委任命為副主席、代行主席職務,1991年7月當選為主席。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10日,曼德拉正式就任南非曆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1997年12月,曼德拉辭去非國大主席一職,並表示不再參加1999年6月的總統競選。1999年6月正式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