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堅強的意誌(2 / 3)

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行。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於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在寒氣逼人的地洞中,身心交瘁的蘇武躺在刺骨的寒冰上,疲憊地昏了過去。不久,難以忍受的饑餓使他蘇醒了過來,他爬到雪堆旁,將一把雪塞進了嘴裏,又抓起漢節上的一撮氈毛,艱難地咽了下去。奇跡出現了,幾天之後,蘇武居然沒有死。單於被嚇壞了,以為他一定是個神人,否則這要換成別人,不早就死了好幾回了嗎?

單於知道無論用軟辦法還是硬辦法,蘇武都不會投降。但越是這樣,他越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但他也不想讓蘇武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渺無人煙的北海(今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於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蘇武拄著漢節,在風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撫摸著它,就像是見到皇帝一樣。漢節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手,節上的毛早就已經脫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務的使命感和忠於漢朝的氣節,始終在支持著他一定要活著回去。

蘇武就憑著這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吃著野鼠、啃著野草,艱難地活下去,希望還有那麼一天,能重見曙光,返回大漢的國土。

六年過去了,有一次,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去打獵,驚奇地發現蘇武居然還活著。在這種嚴酷惡劣的環境中,人怎麼可能活得下去呢?於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動了,他默默地送來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三年之後於靬王過世,而蘇武賴以生存的那些財物也全部被偷走了,他又回複到從前那種艱苦不堪的日子。

艱辛的日子又過了五年,單於派李陵來勸蘇武投降。李陵是漢朝李廣將軍的孫子,也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他在投降匈奴之後,一直都不敢去拜見蘇武,蘇武高尚的人格,始終令他感到自責和羞恥。而這次受命於單於,他隻好硬著頭皮去。

李陵懇切地勸他說:在這種沒有人煙的不毛之地,哪裏有信義可言?有誰見得到你的信和義,忠與貞呢?回到漢朝的希望太遙遠、太渺茫了,人生那麼短暫,就像朝露一樣,你究竟是何苦呢?

蘇武長歎了一口氣說道:做臣子的忠於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兒子的孝順他的父母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兒子為了報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說這樣一點折磨了。我和父親受封於朝廷,國家曾經給予我們非常優厚的恩寵,朝廷的深恩大德是我報答不盡的。今天就算是為國家犧牲,赴湯蹈火、我都心甘情願,請你不要再勸我了。

麵對威武不屈的蘇武,李陵深感愧疚,不禁仰天長歎:“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回去之後,他送來了幾十頭牛羊,希望能改善蘇武的生活。

不久之後,漢武帝駕崩了。李陵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蘇武,他非常痛苦,麵向南方,撲倒跪地,放聲痛哭,鮮血順著嘴角流在了地上。從那以後,他終日悲慟地哭泣,誰都勸他不了。

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匈奴單於死了,新單於派使者來到長安,表示要與漢朝和好,漢朝廷提出要單於放蘇武等漢朝使者返回,匈奴人欺騙說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有使者去匈奴,當初和蘇武一起到匈奴的常惠獲得消息,就買通了看守,乘夜晚去見漢使,把全部情況報告了漢使。漢使去見單於說,漢皇帝在上林苑射獵,射下一隻大雁,雁足上係著蘇武的信,說他還在北海。並威脅說,大雁捎書,是“天意”,單於不能違背天意。單於無奈,隻好命令把蘇武從北海放回,連同常惠等人一同交漢使帶回國。

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蘇武懷著無盡的傷感,踏上返鄉的道路。蘇武在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他回到京師,奉上節杖,淚流滿麵地拜謁了漢武帝的陵墓。昭帝封蘇武為典屬國之職,並賞賜他錢200萬,公田二頃,宅一座。宣帝即位後封蘇武為關內侯。蘇武把財產全部分送給親朋、故舊,自己什麼都沒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經改嫁,兒子因被連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經白發蒼蒼了。神爵二年(前60年),蘇武病故,享年80有餘。蘇武死後,宣帝命人繪蘇武像於未央宮之麒麟閣,以表彰其高尚的節操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