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對你來說,這種事情在學校很常見,你覺得並沒有什麼,而且很多時候你隻是覺得好奇,看著別的同學那麼做,也就跟著做了。但其實你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尊重別人,也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傷害別人的心靈。尊重,是人際關係的起點。如果我們不尊重別人,別人自然也不會尊重我們,甚至可能不會信任我們。這樣,我們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就會有許多摩擦,也會失去很多朋友,而在我們成長的人生道路上,會失去許多幫助和支持。
苗苗姐一個朋友的孩子選擇了口語訓練課,有一天朋友有事去不了,就拜托苗苗姐去接他。苗苗姐去的時候稍微早了點,於是去教室外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學習的。
當時老師正在讓學生們上台朗誦這堂課所學習的內容,正在朗誦的一對小朋友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所學的詞沒記清楚,在講台上結結巴巴地說著,台下的同學們看到這場景哄堂大笑,這其中包括苗苗姐朋友的兒子在內,當時苗苗姐就直皺眉。
老師讓台下的學生停止哄笑,讓台上的同學繼續朗誦,直到台上的學生朗誦結束,老師說:“同學們,難道忘了我們之前學過的內容了嗎?隻要有勇氣站在舞台上,就值得表揚,掌聲響起來吧!”
下課後,男孩看到苗苗姐就開心地奔了過來。苗苗姐問他:“你剛才笑了嗎?”他有些難為情地低下頭。苗苗姐跟他說:“這是很不好的行為,嘲笑別人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我們要給站在台上的人掌聲鼓勵,而不是哄笑他們。如果換成你自己在台上這樣表現,而別人也取笑你,你是不是覺得很不開心?”男孩聽後為自己剛才的行為感到很不好意思,並說以後絕對不會了。
現在我們身邊很多人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以自我為中心,虛榮心極強,總希望別人圍著自己轉,凡事能聽他的指揮。隻會聽好話,一點兒委屈都受不了,做事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對於這樣的人,必須要讓他們懂得感恩、付出,這樣他們才能學會尊重別人。
對別人的尊重要從細節做起:
保持自己的形象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如果蓬頭垢麵,不僅有損自己的形象,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與老師、長輩交談時,不要蹺“二郎腿”。
在態度上尊重別人。老師講課、發言,他人談話時,我們要注意傾聽,不要心不在焉,不要插話打斷對方的話。
跟人說話要注意分寸。打招呼時不要“喂喂……”地叫或者叫綽號,交談時不談對方不願講的話題,不揭對方的傷疤等。守時也是一種尊重。和朋友約好在哪裏見麵或聚會,就應當準時赴約。學校或老師安排活動更應當準時參加。
不要輕視任何人。我們隻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別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別人的行動。我們必須牢記:“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因自己家境好、成績好就自倨、自傲,就輕視他人。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總覺得別人比不上自己,因此在行為言語上,以及一些事情的處理上,都把別人當傻瓜來愚弄或欺騙。
每個人都能從你的言辭中、行為中感受到你對他的態度,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別人當成傻瓜,認為別人什麼都看不出來。
齊國攻宋,宋國派臧孫子向楚國求救。楚王很高興,答應援救宋國,他和臧孫子談得很開心。但臧孫子在返回途中卻麵有憂色。他的車夫問道:“前去求救的目的已經達到,您還有憂慮,這是為什麼呀?”
臧孫子說:“宋國小而齊國大,楚國援宋就會得罪強大的齊國,可是我看楚王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顧慮,反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不過是為了堅定我們抵抗的信心而已。宋國堅定了,齊國就會受挫,楚國就會有利可圖。”臧孫子回到宋國後,齊國相繼攻占了宋國的五座城池,但楚國的救兵卻始終沒到。
臧孫子隻是從楚王的言辭、表情上就判斷出楚王並不會援宋,所以即使楚王很高興地答應了會援宋,臧孫子依舊麵有鬱色,因為他很清楚當時的形勢,知道楚王不會為了援助他們這個小國家而得罪齊國這個大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