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不管你怎麼表現,怎麼去掩飾,別人還是能夠知道事情的真相,因為事實很清楚地擺在那裏,所以這種時候,還是坦然說出來比較好,不要有所掩飾,讓別人覺得你把他當做傻瓜一樣。
春秋末期,晉國的智伯想討伐衛國,就給衛國君送去野馬四百匹,玉璧一塊。衛國國君十分高興,朝臣們也都向他祝賀,隻有大夫南文子麵帶憂色。
衛國國君說:“大國與我們交好是一件好事啊,你卻麵有憂色,這是為什麼呢?”
南文子說:“無功而受賞,沒為人出力而得到厚禮,不可不察啊。野馬四百匹,玉璧一塊,是小國向大國進獻禮品的規格,而晉國這個大國卻給我們送來這種規格的禮品,大王你要防備他呀!”
衛國國君覺得有理,就把南文子的話告訴了邊境上的守將。
此後,智伯果然起兵襲擊衛國,到了衛國的邊境,發現他們早有準備,隻好返回,並說:“衛國一定有賢能的人,他能預先猜到我的意圖。”
智伯以為用一些好的禮物就能夠讓衛國覺得晉國這個大國是想與他們交好,放鬆警惕。但是智伯玩的這個掩蓋真相的小伎倆,被南文子看了出來。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總以為自己做的事情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掩飾過去,可是他這種掩飾的做法,卻正好露出了馬腳,被人發現了。所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上麵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是常遇到的,而苗苗姐身邊也有很多這樣子的例子。在苗苗姐上初中的時候,某同學甲很喜歡挑撥是非,看見同學丙和自己關係較好的朋友乙在一起她就非常不爽,覺得丙搶了她的所有物一樣,所以她就在乙麵前說丙到處宣傳乙的是非,轉過頭來又在丙麵前說自己的朋友乙如何如何。
而她的朋友乙和那個她覺得搶了她朋友的同學丙,對此雖然毫不知情,也不知道一切都是她在中間挑撥是非,但是她們對彼此都很了解,所以喜歡挑撥是非的甲同學的計劃就沒有成功,而且他們還懷疑起甲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甲的行徑被揭穿了,乙和丙兩個人都沒再理甲了,因此甲一下子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和一個關係不錯的同學。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有認為別人是傻瓜的想法,否則你才是最大的傻瓜!
4.展示才華但不要樹敵太多
很多人認為隻要我有能力,表現下自己怎麼了?的確,如果認為自己有才能,隻有表現出來,別人才能看得到,的確無可厚非。但是一個人再有才能,再怎麼想表現自己,首先也要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場合。
世間萬事都要適度,我們為人處世也講究個適度原則。就自己的才能而言,該你表現的時候就適當地表現出來,不該表現的時候或是表現也無益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的才能掩藏起來,就裝作不知道。不要不該你表現,你卻非得要表現,這樣的行為會遭到別人的厭惡。
梁曉曉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不得不離開以前的學校,轉到了現在的城市。這是個對梁曉曉來說很陌生的城市。
到了新的學校新的班集體已經兩周了,但是她並沒有感受到別人關注她的目光,除了前兩天大家的熱情,之後所有人好像都把她當老同學一樣看待,這讓梁曉曉覺得很不舒服。在以前的學校,她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以前的老師和同學都知道她學習好,也有很多特長,而且性格開朗活潑,嘴甜人也漂亮,所以有很多人喜歡她。
梁曉曉覺得現在自己之所以不受歡迎,就是因為大家都對她不了解,不知道她有多麼厲害,所以她覺得自己應該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她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那麼她就會像以前一樣受別人的喜愛和歡迎了。
梁曉曉打定主意之後,就開始想辦法在語言和行為上引人注目,也總是處處找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上課的時候,隻要有老師提問,她都會站起來回答問題,如果有的同學說得不夠精準或者解題過程比較複雜,在老師還沒有問有誰會的情況下,她就會直接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