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輕鬆解決交談難題(3)(2 / 3)

就這麼短短幾句鼓勵的話,終使受傷者拋開了輕生念頭,增強了治療信心。在此後的日子,傷者不但積極配合治療,而且堅強地投入了生理機能的恢複鍛煉。果然,數月以後即傷愈出院。

後來他跟這位親友說:“要不是你適時給予我鼓勵,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恢複健康抱有信心的。”

正是由於朋友的鼓勵,受傷的人才最終傷愈出院。倘若探望的人會說話,將會使對方精神振作,進而積極配合治療,有利於恢複健康。因此,正確的話語是撫慰心靈的一劑良藥。但若是去探望的人說話不當,將會對對方構成頗大的心理壓力,影響治療效果。

可見,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應該多說些有利於對方振奮精神、增強信心的語言。這些語言雖然沒有嚴格的準則,但有些方法可幫我們衡量情況和做出得體而真誠的表現,這裏是一些建議:

當你去探訪一個遭遇不幸的人時,你要記得你到那裏去是為了支持他和幫助他。你要留意對方的感受,而不要說一些對方不喜歡聽的話。如果對方想哭,就鼓勵他哭出來,因為哭也是一種舒緩情緒的好方法,千萬不要對他說“別哭!”“沒什麼可傷心的!”甚至指責他:“都怪你自己!”“誰讓你不聽我的!這下好了吧!”這樣他會感覺你不理解他。

當對方在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時候,你要認真聽,但不是保持沉默。仔細聽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真正的含義,一定要讓他感覺到,你是在真誠地聽他傾訴。有必要的時候,還要給他一些回應。

我們在安慰對方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否則,他會感到更傷心。要是一個朋友的悲傷似乎異常深切或者曆時長久,你要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你可以對他說:“你的日子一定很難過,別一個人扛著,我願意幫助你。”或是給他一個充滿期待的擁抱,讓他感覺到你在關心他。

10.主動承認錯誤,別難為情

一天早上,苗苗姐抱著小侄子坐公交車,身邊一個中年人拿了一根長長的木條經過,一不小心,木條刮在了小侄子的臉上,3歲的侄子哇哇大哭起來,苗苗姐心疼不已。那個人聽到小孩的哭聲卻沒有任何反應,周圍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對那個中年人說:“這麼大的人了,也不知道給人家道歉!”

中年人還是跟沒事人似的,隻顧往車廂裏麵走。這時候乘客們都用厭惡的表情看著他。有的人還說:“現在的人素質真是太差了!”“一點文明禮貌都不講!”最終這個中年人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好意思在車上待下去了,車一到站,就灰溜溜地下車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見這樣的事情:教室玻璃被打碎了一塊,卻沒人承認;有人不寫作業,卻撒謊說忘帶了;班上某位同學的文具丟了,“小偷”卻找不到……

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都難免犯錯誤。有時候犯錯傷害的是自己,有時候傷害的是別人。青春期的我們,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期,處在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善的過程中,所以犯了錯並不表明我們的人格有什麼問題,或是因為一個錯誤而不受人歡迎。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傷害到了別人,我們就應該及時地向別人道歉。

一些同學經常跟苗苗姐說:“我昨天跟同學吵架,一時衝動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傷了她的自尊心,現在她不理我了,我很後悔,怎麼辦?”“昨天媽媽讓我把家裏打掃一下,說有客人來,我因為玩遊戲忘記打掃了,還把家裏弄得一片狼藉。客人到家裏來,讓媽媽很尷尬。我很想跟媽媽說對不起,但又不敢去說,怕她罵我!”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大智慧和大勇敢。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的時候。人犯了錯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推脫;另一種是坦然承認錯誤,勇於改正,並找到解決的途徑。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關鍵在於你認錯的態度。隻要你坦率承擔責任,並盡力去想辦法補救,別人都會給你機會改正,並不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有些人認為,認錯有失尊嚴,麵子上過不去。恰恰相反,勇於承認錯誤不但不會使你的形象受損,反而會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高大起來。

然而,很多人犯了錯之後都會有一種恐懼心理,害怕被周圍的人看低,害怕受到懲罰,害怕承擔責任,所以拒絕去認錯。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承認錯誤,不代表別人發現不了你犯的錯,就像開頭故事中,苗苗姐的小侄子被那個中年人弄傷了,中年人沒有說一聲“對不起”,就引起了乘客們的公憤。不要有任何的擔心和懼怕,麵對事實將使我們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