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要當眾揭穿別人,要給別人留麵子。
一個商店裏,一位顧客來退西裝。售貨員發現西裝有洗過的痕跡,但她沒有揭穿,而是給顧客找了一條免於難堪的退路。她說:“可能您家人不小心搞錯了,把這西裝送去洗了。我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一次,我外出時洗衣店的人來了,我丈夫稀裏糊塗地把一大堆衣服讓人抱走了。和您一樣,不是嗎?您看,您的衣服上麵有洗過的痕跡。”
這位售貨員的心是善良的,因為她懂得給人一個台階。
在很多情況下,有的人很少考慮到給別人留麵子的問題,他們常常喜歡擺架子、我行我素、挑剔、在眾人麵前指責別人,結果造成別人心情不好,當然會影響彼此的交流。如果說話時為他人設身處地想一下,就可以緩和許多令人不愉快的場麵。
第三,諒解別人的錯誤,誰都會犯錯。
下課了,羅欣向老師反映,昨天她爸爸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一支黑色派克鋼筆不見了。老師巡視了一下全班同學的表情,發現坐在羅欣旁邊的學生神情驚慌,麵色蒼白。
老師猜到八九分,但如果當麵指出,不僅沒有證據,還會傷害這位同學。她想了想說:“別著急,肯定是哪位同學拿錯了,黑色的鋼筆實在太多了,互相拿來拿去是經常發生的事,隻要等會兒他看清楚了,一定會還給你的。”
果然,下課以後,羅欣就發現自己的鋼筆又回來了,不禁感歎老師真是料事如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們都有一時衝動,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的時候,如果我們以牙還牙,隻會使事態變得更嚴重。不妨給對方一個台階下,反而能使對方產生愧疚感,自動改正錯誤,悄然達到說服他的目的。
第四,善於解除矛盾,大事化小。
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有時候,我們需要勸說別人從他的立場轉變到我們的立場。但如果說話不當,不但無法消除分歧,還可能使別人下不了台,甚至與我們發生爭執。
在某商店,一位中年婦女手裏拿著一瓶果醬,滿臉怒容地朝服務員小姐走過去,大聲說道:“我兒子到你們這買的果醬,怎麼分量差這麼多?”
服務員小姐禮貌地從這位婦女手中接過果醬,看了一會兒,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於是,微笑著對這位婦女說道:“實在是對不起,不過您兒子可能又長高了,不信您回去稱稱他的體重。”
這位婦女一下子明白過來,知道是自己的兒子偷吃了果醬,於是連忙和服務員聊了一下別的商品。服務員則微笑著回答,氣氛變得很融洽。
假如那位服務員直接說:“是你家兒子偷吃了果醬。”那位婦女一定下不了台,說不定會與服務員爭吵起來。
如果在一時衝動之下,我們說了一些非難或攻擊性的話,讓對方下不了台,可以事後主動找對方誠懇地道歉:“昨天我實在講得太過分了,現在,我誠懇地向你道歉,請你原諒我吧!”如果你能有這種豁達的心胸,也許對方就不再計較,兩人也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了。
9.安慰他人要有效果
娜娜生病,住在醫院好幾天了。一天,她最要好的幾個好朋友來醫院看她。她高興極了,心想,自己還是讓大家惦記著的,可是,朋友們一過來,就坐在她的床邊聊醫院的醫生,聊醫院的環境,聊起來喋喋不休,但就是不談她的病,好像她沒生病一樣。娜娜覺得很不是滋味,覺得自己被冷落了。
當人們在生病、不開心等情緒低落的時候,總是希望身邊有好朋友給予安慰。一句安慰的話能夠減少他們內心的不良情緒,能讓他們冷靜地麵對現實。
然而,生活中,當我們的朋友需要安慰的時候,我們可能又偏偏說出他們不願意聽的話,令他們難過。這就需要我們懂得一些勸慰的方法。
有一個年輕的建築工人在進行高空作業時不慎摔傷,處於昏迷狀態。傷者在醫院裏蘇醒後,覺得下肢不聽使喚,懷疑自己將終身殘廢,就萌生了消極的輕生念頭。
幸好傷者的一位親友發現他這一危險的思想苗頭,就及時鼓勵說:“你年輕力壯,生理機能強,新陳代謝旺盛,隻要你積極配合治療,日後加強鍛煉,不但不會殘廢,過不了多久就會康複。這是醫生說的,請你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