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直接拒絕法。
我們在拒絕他人時,有時會覺得不便說“不”,於是編個不經推敲的理由搪塞對方,以求得一時的解脫。但這個方法並不高明,因為遇到那些愛強人所難的人,他仍可能會找理由與我們糾纏下去,直到答應為止。
如果我們不想答應幫某人做事,推托說:“今天我沒有時間。”他可能會說:“那沒有關係,你明天再幫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此時,我們可能很難再用其他借口推辭了。
再如,朋友推銷給我們一些滯銷小商品,我們說“不好意思,我今天錢不夠,以後再說吧”,朋友隻說“沒關係,你先拿去,明天給我也不遲”,估計我們就不好拒絕了。
因為這些都是想推脫的謊言,一經反駁,我們肯定會感到慌亂,說“不”的意誌便很難堅持了。實際上,對付這種情況,倒不如直截了當地用較單純的理由明確地告訴對方:“你托辦的這件事辦不到,請你原諒。”“這件東西我不太喜歡,很抱歉我不能接受。”這樣拒絕雖然聽起來有些生硬,但理由卻單純簡潔,不再給對方機會。
第三,婉言謝絕法。
以委婉的、模糊的語言予以拒絕。
佳琪想讓徐元周末跟她一起去看張傑的演唱會,可是徐元對演唱會那種嘈雜的環境很不適應,而且不喜歡張傑,可是又不好辜負佳琪的好意,隻好說:“謝謝佳琪,演唱會是晚上,我得先問問我爸,因為我爸管我很嚴,天黑之前是必須回家的。”
徐元沒有給予明確答複,而是用模糊語言暗示了拒絕之意,佳琪就不好再要求徐元去了。
第四,故意拖延法。
一般情況下,我們已經承諾別人的事還一拖再拖是讓人很反感的。但是苗苗姐這裏說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暫時不給予答複,也就是說,當對方提出要求時我們先不要答應。
如果我們這樣說:“今天我的作業很多,等我做完估計時間不夠了。”“這事要跟家裏人商量,現在還不能確定,而且估計懸!”“這種事得慎重,等最後結果出來後我們再討論怎樣處理,如何?”這樣一來,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了解我們是不太願意答應的。
其實拒絕有很多技巧,不過在拒絕他人時也要注意,在遇到敏感問題或難以兌現的要求時,首先要向對方誠懇地表示充分尊重、理解和同情;其次,要不焦不躁,沉著冷靜,機智應對。對於合情合理但目前辦不到的要求,可拒此應彼,即在拒絕對方一方麵要求的同時,盡量滿足另一方麵的合理要求作為補償,以減輕他的遺憾和失望感;同時也可真誠地為對方著想,替他出謀劃策,建議他另尋門路。
當然,在拒絕他人時還應該給予對方希望。合理的要求,一時還不能解決,不妨如實告訴對方,經過努力,待條件具備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屬於經過對方的主觀努力可以實現的要求,拒絕與鼓勵相結合進行,拒絕就有可能轉化為動力。
3.委婉地提醒對方的錯誤
誰都不喜歡聽被人批評的話,一個人被批評多了積極性會受到打擊。批評就是指出對方的錯誤,這點不難做到,難的是讓對方接受批評並承認自己是錯誤的。每個人決定做一件事,肯定有他的理由,有的人在做的過程中即使失敗了,他也會找出種種理由來證明這種失敗並不全怪他自己。
當對方做錯了事,我們當麵直接批評他,隻會引起他的強烈反感;而巧妙地讓對方注意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指正,將會使他樂意按照你的建議去做。對於那些不願意接受批評的人,如果能間接委婉地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往往會收到好的效果。
其實有時候我們犯錯了,還是非常希望有人能婉轉地提醒一下,既給自己留個麵子,也避免一直錯下去。所以想想,當遇到別人犯錯了,我們也應該幫助指出,那麼在提醒對方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批評的重點在“評”上,而不是“批”上。
一個人即使在犯了錯誤受到批評時,他的自尊心也不會消失,而這往往會妨礙他去接受批評。我們可以批評別人的行為,但是不能批評別人的為人,甚至是對別人發起人身攻擊。“你還好意思來?”“見過笨的,沒見過笨成你這樣的!”這類批評的話語之所以不可取,正是因為它隻能刺傷對方,使對方難以忍受。
與此相反,“你怎麼能這麼灰心?”“我相信你已經為這事懊悔不已了。”這樣的話語能使被批評者覺得你並沒有把批評的意見強加於他,他對自己錯誤的修正不是由於你的批評,而是由於他的自我認識。
批評時,一定要針對事情本身,不要針對人。誰都會做錯事,做錯了事,並不代表他這個人如何。錯的隻是行為本身,而不是某個人。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批評“人”。
第二,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麵批評別人。
被批評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沒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評的時候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所以,為了被批評者的“麵子”,在批評的時候,要盡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場。不要把門大開著,不要高聲地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這種時候,你的語氣越“溫柔”越容易讓人接受。
第三,幽默的指責更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