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輕鬆解決交談難題(1)(3 / 3)

李同做值日,每次最煩的就是倒垃圾。有一天放學了,李同和曾誠兩人留下做值日,李同趁曾誠不注意,偷偷把垃圾往回收袋裏倒。

曾誠看到了說:“這回收袋的瓶子、紙這麼快都滿了啊。李同,我們班的回收袋如果像這個速度,肯定一個月攢不少班費吧?”

李同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馬上把垃圾都倒了出來,裝進了垃圾袋,並重新整理好可回收垃圾。

曾誠看到了李同的不妥行為,卻並未直接指責,而是委婉地提出來,以玩笑方式說出來,讓李同既知道自己不對,還馬上糾正了錯誤。

第四,批評的話語要力求簡短,有建設性。

最好一兩句話就能使對方明白,然後十分自然地轉到別的話題。不要多次重複同樣批評的話語,或過了一段時間又提到他人所犯的錯誤,這容易使人覺得我們是對他的缺點錯誤抓住不放,糾纏不休,而使對方陷入窘境並產生抵觸情緒。

當我們批評對方的時候,必須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這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不要隻是“指手畫腳”,一定要他明白:我們不是想追究誰的責任,隻是想解決問題,而且,他有能力解決。

第五,批評之前可以先讚美他人。

每個人都需要真誠的讚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評。讚美是鼓勵,批評是督促;讚美如陽光,批評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要想讓對方接受你的批評,改正錯誤,就必須在批評前先給對方點“甜頭”,然後再給他批評的“苦頭”,這樣才會讓批評更有效。

有些批評方式常常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你是不是覺得改變一下學習方法會使學習效果更好一些?”——這是請教式批評。“把自己的生活環境搞得有條理一些,對一個人的情緒會產生良好的影響,你說是嗎?”——這是暗示式批評。“其實你這篇作文的構思還是不錯的,隻是組織得不夠好,結構也需要改變。”——這是安慰式批評。

總之,隻要對被批評者充滿善意,隻要認真選擇恰當的批評方式,批評就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4.說話要給自己留餘地

當你在承諾別人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多少把握?說出的話算數嗎?如果做不到怎麼辦?

我們說話辦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言,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說話時要給自己留餘地,使自己可進可退,這好比在戰場上一樣,進可攻,退可守,這樣就有了牢固的後方,出擊對方時,隨時可以及時地撤回,靈活應對各種情況,讓自己處於主動地位。雖說未必就是戰無不勝,但也不會出現一敗塗地的現象。

一句話不可說得太滿,記住要給自己留餘地,苗苗姐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說話實實在在,不要把別人都當傻瓜。

我們說話時,如果不切實際,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沒有信譽的人,以後你再說什麼,別人也不會相信了。

苗苗姐有幾次乘火車,遇到過兩個推銷員推銷同一種商品——螺旋狀的襪子。

為了表明這種襪子的透氣性,第一位推銷員隨手拿起一隻襪子,說:“來幫幫忙,拿住襪子一端,使勁兒拉。”說著,他就和一位顧客對拉起來,襪子的韌性的確很好。然後他又隨手拿起一根長長的針,在拉得繃直的襪子上來回劃動,襪子也沒有損傷,說:“看一看,這種襪子不易抽絲。“緊接著他又拿起打火機,在襪子下麵晃動,火苗穿過襪子,而襪子也未受到損傷。在他一番介紹之後,襪子在顧客們手中傳看。一位顧客有意地拿起針,隻是一劃就在襪子上劃了一個洞,原來如果順著紋理劃不易劃破,並不是劃不破。另一位顧客要用打火機燒,急得推銷員趕忙補充說:“襪子並不是燒不著,我隻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最後大家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襪子的質量沒得說,但當時的氣氛明顯影響了顧客的消費情緒。

而第二位推銷員也是一邊說一邊演示,不過他注意到了介紹的科學性,一番介紹說得非常周到。他是這樣說的:“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學性,襪子怎麼會燒不著呢?我隻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它也並不是穿不破,就是鋼也會磨損的。”這番介紹沒有給天性愛挑刺的顧客留下可乘之機。接下來,他一邊給大家傳看襪子,一邊講解促銷的優惠價格,銷售效果明顯好於前一位推銷員。

這兩位推銷員都有相似的推銷說辭,但是兩者不同的是,一個隻注意吹噓襪子的優點,而另一位則注意到襪子的優點的科學性,萬物沒有絕對的好和不好,實事求是且符合科學道理地描述一個事物更能讓人信服。

第二,世上沒有絕對的事,不要把話說得太絕。

沉穩的人都會思考問題的相對性,而不會把問題想得那麼絕對,因為萬事萬物總是有它的兩麵性。在事情還沒有徹底弄清楚的時候,我們就不要用那些過於絕對的字眼,那樣會因為我們的絕對化而引起別人的懷疑,甚至讓人反感。

如果你對對方斬釘截鐵地說:“事情肯定就是這個樣。”可能有的同學就會反問:“難道一點兒也沒錯?”讓人覺得有疑點是因為這話太絕對了,如果你說:“事實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別人聽起來就會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