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城裏的人命好,趕上吃好玩好工作好的太平盛世,領工資領薪水,又有雙休日。假日裏不是上大街逛商城,就是上公園,郊遊,放風箏,野炊什麼的。星期天打電話去找朋友,準不在家,八成是釣魚去了,再不就是玩麻將,打乒乓球,邀朋友去喝早茶,到什麼山莊去度假了。
現在就是這樣,社會進步了,觀念也要跟著變,昔日的大幹苦幹,日幹三刻夜加一班,很少見了。假日就要消閑玩個痛快。要加班還得講貫徹勞動法,領若幹倍獎金。在家讀書或筆耕什麼的,便多少有點書生腐迂,“百無一用”,趕不上潮流之味。
說句心裏話,人混到中年,朋友不能說少。居廟堂之高的,處江湖之遠的,做商賈發達辦實業的,還有引車賣漿之流的一打又一打。平日裏忙得老打虎,假日到來可就慘了。天剛放亮,那電話鈴就響個不停。這個說請到海龍殿喝早茶、賞海鮮,那個說請到珍珠宮食河粉、牛喃粥,還有邀去旅遊釣魚放風箏的,打牌、溜旱冰,或到什麼度假山莊去住兩天的。
按中國人的理念,貴人高朋多,此乃欣慰之事。又按中國之習性,有請當無違。世俗是難以幸免的,一個結婚大紅請柬送過來,不去就成了難以饒恕的罪過。於是便隨波逐流,每請必應,不然不夠哥們義氣。這樣一來,假日之日程也就滿滿登登的無縫插針了。於是乎,喝早茶的就喝早茶,吃海鮮的就吃海鮮,遊泳的就遊泳,溜旱冰的就溜旱冰,好風光瀟灑。這叫做假日春光無限好,出門有侶滿心愜。
不過假日是如此這般良辰美景風光瀟灑也有點可怕,雖然良辰美景春光無限,可讀書、筆耕做文章,那一頭就荒廢掉了。有道是,“業精於勤荒於嬉”,“玩物喪誌”。況且先前規劃過,今生要讀完櫥中之書,著他三五本集子,藏之名山,傳之後人,如今這般光景,可是要泡湯,一腔壯懷付東流了。想一想,古先賢們“囊熒映雪”、“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三年不窺園”之類之盛事,還有魯迅先生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來寫作,錢鍾書閉門絕客作學問之癖,不禁要臉紅耳熱。
於是,真的又想六根清靜,太古無事,好好讀些書。當年吳下阿蒙再忙也忙不過孫仲謀。孫仲謀還讀好些書呢。可不接電話是不行的,最妙的方法是派夫人或女兒去接,且告知聽電話者就說人不在。婉意謝絕哥們,悖違世俗,尋求離群索居“無侶”之趣。立竿見影,喝早茶吃海鮮的真的少了,坐書齋漫讀書的時候多了。當然,郊遊、踏青、打乒乓球、溜旱冰等增加肺活量之類的事還應保有相當時間的成份。
人生苦短有如白駒過隙,讀書時間原本就不多,假日裏那點兒太古清野之時光,可謂黃金中的黃金。博覽三墳五典,遨遊文化寶山,汲取知識瓊漿,插上智慧翅膀,不亦益乎,不亦樂乎!勤於讀書,工於作文,讀書多了,學問精深了那文章也自然要花團錦簇了。
因此,我總希望假日出門無侶,好好享受蘇東坡先生所說的這麼一種人生勝境:“出門無侶漫讀書。”
(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