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日本有一部名為《日本商魂》的權威著作,該書介紹了三位跨世紀的傑出企業家:石田退三(豐田汽車大掌櫃,被譽為豐田中興之相)、上光敏夫(曾任石川島播磨重工與東芝公司總裁),另一位就是鬆下幸之助。
石田退三與上光敏夫都是徹底的務實派,而鬆下既務實,又務虛。該書作者池田政次郎如是評價鬆下:
“在更早以前,他就是一個‘精神主義’的實踐者,他的經營方法已經非常突出了。晚年的鬆下幸之助,與其說是經營者,更應該說是教育家、道德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更可說是宗教家。他的形象確實令人眼花繚亂,很難局限在‘經營之神’的小框框裏。”
商海無常,弱肉強食,爾虞我詐。有的人采取以毒攻毒、以牙還牙的方式,而鬆下卻能采取善意的態度安身立命、為人處世,追求道德的完美,實在難得。
日本作家藤田忠司在他的著作中說:“經商,是一種不是生、就是死的競爭。自己公司的業績愈向上提升,相對的,就有愈多的同業逐漸沒落。即使鬆下幸之助本人沒有扼殺同業生機的意念,可是在鬆下電器產業急速成長的陰影下,不知有多少日本的同業相繼倒閉。”
鬆下曾由此而十分痛苦。然而,他一旦悟透企業使命之後,便不再煩惱。鬆下認為,與其讓眾多企業生產品質較次、價格較貴的商品,不如讓少數優秀企業,大量生產質優價廉的商品,這樣一來對業主、對顧客、對社會都有利。
鬆下電器由一家小作坊發展為擁有700家子、孫公司的產業集團,這有個漫長的擴張合並過程。鬆下從不乘人之危吞並,而是遵循商業道德的協商合作。正因為鬆下的善意,幾乎所有的合作者都是自動提出歸屬鬆下的旗下。
在鬆下電器的所有產品中,惟有鬆下精工生產的電風扇不使用樂聲牌商標。事情緣起為1917年鬆下創業之初,鬆下生產插座失敗,工廠麵臨倒閉。正在這時,川北電氣給鬆下一批風扇底盤訂單,救了鬆下一命。
投桃報李,1950年,鬆下電器大量生產銷售電風扇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川北電氣。鬆下給了川北電氣大批的風扇訂單,川北電氣生產轉為景氣,這等於救了川北一命。川北電氣生產的電扇是交鬆下的銷售網銷售的,按慣例須標樂聲牌,而鬆下自己用川北老牌號KOK。
川北後來成了鬆下的關係企業,並入鬆下精工。
在鬆下自己的著作與他人評價鬆下的著作裏,圍繞在鬆下周圍的,都是充滿善意的人。年幼時,他們教育幫助鬆下;年輕時,他們鼎力輔佐鬆下;年老時,他們尊敬褒獎鬆下。鬆下自己說:“在人與人的結緣上,我是非常幸運。”
這能僅僅歸結為幸運嗎?主要是鬆下以善意待人,即使是一個品行不高的人,鬆下也盡量去看人家的優點。
1963年,《朝日新聞》公布“國民人緣排行榜”,鬆下幸之助名列第一。可見其人緣極好。其他進入前10名者有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棒球明星長島茂雄、歌唱家美空雲雀等人。
正如“一千隻大雁,並非都排行飛行”一樣,日本社會對鬆下的人品持有微辭者仍不乏其人。他們斥責鬆下道:
“又要經商賺錢,又要大談道德,實在是虛偽!”但是,這種論調隨著時間推移,自然而然銷聲匿跡。
這是有原因的,這些人抱有陳見,先入為主。日本古代臣民的排列是:士、武、農、工、商。商人是下下者,無奸不商,無商不詐,為國為民所不恥。所以在他們看來,商人是沒有資格談論道德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人們逐漸以商為榮。特別是日本躍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後,人們更意識到商人對日本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
鬆下一生,求財得財,求名得名,求壽得壽。當人們向他請教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的很簡單:“是我的運氣特別好”。
鬆下認為,人不可擺脫命運的支配。人的成就,90%是機遇帶來的,10%是靠人的智慧左右。“偉人就是運氣好的人。”鬆下得出這樣的結論。
鬆下對命運篤信不移,但他絕不是聽天由命的悲觀主義者。既然人可以支配成功要素的10%,就要萬分珍惜這10%。鬆下說:“要學會忍耐,忍耐到底,就會等到時來運轉。”鬆下在好幾次處於絕境之時,就是持這樣的信念等待接受命運的安排,最後結果,正如中國古代賢聖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一次,鬆下與鬆下電器工會會長丹羽正治談話。丹羽說:“我聽過不少人向你請教成功的秘密。你總是說:‘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比我聰明能幹的人數不勝數,我能取得比一般的人稍高的成就,一定是命運特別關照我這平凡之人吧。’在我聽來,還是很難信服於人。所以,再一次向你請教。”
鬆下笑了笑:“這都是老生常談了。我想可能還是我對命運的態度吧。”
鬆下接著說:“一般人都把成功歸於自己努力的結果,而把失敗歸咎於運氣差。我的態度恰恰相反,當經營順利時,我會認為這是運氣好的緣故;當經營不順時,我會認為這是自己努力不夠造成的。”
鬆下的這席話,道破了經營者該如何把握命運的真諦。
總結鬆下一生,可用16個字概括其奮鬥的一生:“腳踏實地,堅韌不拔,銳意改革,積極向上。”鬆下幸之助,不隻是一個人的名字代表,而是成功的象征。他的經營思想不再為鬆下電器所專有,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史冊中的一份寶貴的遺產,其影響已為世界企業界、學術界所認可和讚揚。
“為富不仁”與“為富頗仁”,隻有一字之差,意思卻有天壤之別。前者必將遭人唾罵,後者必受人敬仰。鬆下則是後者,為了培養創世紀高級政治經濟人才,他於1980年創辦了“鬆下政經塾”。
創辦政經塾的構想緣起於與大德寺立花大龜師父的一席談話,大師說:
“政治就好比玉珠子,串聯珠子的絲帶就是宗教心,也就是仁慈心。玉珠如果沒有絲帶,將散落一地,很難收拾。政治如果沒有仁慈心,就不會給人民帶來真正的幸福。”
鬆下想:政治、企業、宗教雖然彼此不同,但目的卻又相同,這就是以仁慈之心造福眾生。因此,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積極培育高級政治經濟人才,把他們造就成具有仁慈心的領導人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鬆下電器出資70億元設立鬆下“政經塾”。
鬆下政經塾的全稱為“鬆下政治經濟研究所”,是一座以育人為主,相當於研究生院的高級研究機構。1979年經日本文部省批準,1980年正式對外招生。鬆下任塾長。
政經塾的招生對象為國內外大學畢業生,或大學畢業工作未滿3年者。入學考試極為嚴格,錄取率大約1%。鬆下堅持寧缺毋濫,即使錄取了一名,也要為他開課培育。
第一期至第四期的學生總數才63人。
政經塾學製為5年,基本課程為2年,專業課程為3年,其中1年赴國外研修。
基本課程:除普通政治與經濟科目外,還有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際文化、英語會話等,另外還有茶道、劍道、佛道、政經塾精神、中國古代倫理、中國古典文學等。可見該校對學生世界觀及道德修養的重視。
專業課程以學生自我研修為主,範圍無所不至,但必須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例如:
21世紀日本在世界的地位,
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能保持多久;
水稻與國計民生;
儒教對企業的影響;
社會發展與家庭的變革;
日美貿易摩擦之我見;
如何看待中國的巨大市場。
鬆下為政經塾設立100億日元教育基金,其中的一半由公司的盈餘中撥出,另一半由鬆下本人捐贈。鬆下一生求賢若渴,惜才如命。可該校的畢業生,並不留在鬆下電器服務,而是鼓勵他們參加民意競爭,從事社會活動,服務其他企業,或自己創辦公司。
由此可見,鬆下辦學,毫無利己之心。他高瞻遠矚,放眼未來,向著人類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