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一個人所有事情的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你關心的,一類是你不關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關心的事情,而在所有關心的事情裏邊,又有兩類,一類是你能夠影響的,即那些身邊的本分事,你此時此刻自己就能做的事情;還有一類就是你無法影響的,跟別人相關的事情。
前者,你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因素,踏實地去做這些事情,而後者,則需要你做到心無牽掛,讓自己的思想輕鬆一些。畢竟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更是無法改變的,與其整天為這些麻煩憂心如焚,還不如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用一份平常心,做平常的事情。而許多偉大的事情,卻往往源於這些細微小事的構成。
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心無牽掛呢?佛家講有“八風”:利、衰、稱、譏、譽、毀、苦、樂。也就是順利、衰敗、稱讚、譏諷、名譽、詆毀、困苦、快樂的意思。如果你能做到不被這些所困擾,那麼就可以讓自己的思想自由自在了。
當然,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下麵,讓我們看看蘇東坡的一段往事。
蘇東坡被流放到鎮江的時候,與佛印禪師成為了極好的朋友。兩個人隔著一條江,經常互相走訪。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的廟裏看他,禪師不在,蘇一個人去參觀佛堂。看到威嚴端坐的佛爺,詩性大發,管小和尚要來筆墨,一揮而就:“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台。”
蘇東坡寫完之後自以為非常滿意,於是讓小和尚務必把詩轉給法印,讓他看看自己是否悟道。佛印回來之後,微微一笑,他什麼也不說,提筆就在詩旁邊寫了兩個字:放屁!然後讓小和尚把詩給蘇東坡送回去。
可想而知,蘇東坡看了之後有多麼的生氣,你個禿驢,不誇我倒也罷了,怎麼能罵我放屁呢!他坐立不安,心裏越想越氣,立刻起身過江,去找佛印理論一番。佛印一見東坡,哈哈一笑:“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被我一屁就吹過江來了呢?”東坡一聽,恍然大悟,這才體會到老友所言之真意。
其實,就連蘇東坡這樣的名人也難做到平常心,由此可見,要想做到思想自由自在,需要具有很高的定力。
有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那就是“名韁利鎖”。名利就像束縛人的鎖鏈一樣,你心中時時刻刻記掛著它,那麼就會放不下,這樣還能有什麼快樂可言呢?相比較而言,有時利可以放下,名可能你放不下,譏諷你能受得了,但是吹捧可能你會難以拒絕,所以說,要做到自由自在,了無掛礙,那麼就要淡泊名利。在誘惑麵前不動心,在困苦麵前不泄氣。
“心無掛礙”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心裏無所牽掛,無所牽絆,心處於自由自在的狀態。換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心裏沒有絲毫壓力,沒有俗事幹擾,清靜自在。人要想活得自由自在,那麼就要讓自己的意識如行雲流水一樣,來自來,去自去,絲毫沒有停滯。這樣遇到麻煩之後,也不會太放在心上,更不會過多的被那些麻煩所困擾,隻有這樣,才能理智地笑對生活。
可能你會說,人的心裏總是有所牽持的,從自己的親人到單位的工作,大事小事,事事都需要自己去操心,又怎麼可能活得無牽無掛和自由自在?
其實關於牽掛這個詞的含義,理解起來是分為很多種的,有的是關於親情的關心,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有的卻和一個人的思想認識有著一定的關係。比如說,有的人具有虛榮心,有的懷有名利心,更有的甚至有嫉妒之心,還有的有攀比之心……這些加起來,人相當於被無數的繩索捆綁在一起,又怎麼能快樂呢?
比如說,如果你有虛榮心,就會在有的時候為了保護它而撒謊,接下來,你就得為了圓謊話而處心積慮,絞盡腦汁,時刻繃著一根弦,怕自己露餡,如此下去,心裏惴惴不安,豈能安心呢?這樣一來,你又怎能做到心無牽掛。
另外,還有的人喜歡多愁善感,心量比較小,如果遇到一絲一毫的麻煩,就不能自拔。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或者無關的事情,都會讓他多愁善感,而且久久不能散去。在他們的眼中,這個世界是灰色的,毫無生機可言,沒有絲毫樂趣,處處充斥著令人心煩的東西。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喜歡摻雜入個人的情感色彩。這樣的主觀因素其實對於事情本身的發展沒有任何作用,有時候反而是擾亂了處理事情的思路。
因此,人要活得自由自在,了無牽掛,那麼就要著眼於自己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把事情做好,不要被那些憂思愁慮所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