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幸福,每個人的看法不盡相同。同樣,對於幸福問題的看法也眾說紛紜。有很多人對於幸福的設定很高,認為隻有滿足了很高的物質條件之後,才能獲得幸福。
實質上,幸福是對生活狀況的一種主觀上的判斷。對於幸福,並不需要很高的物質條件來進行設限。
讓我們來看看曹穎是如何為自己的幸福進行定義的吧。
作為一位著名的主持人,演員,曹穎具有著豐厚的物質生活。但是,她覺得幸福並不需要高物質條件來進行設限。以前自己的事業還沒有這麼成功的時候,她也感覺非常幸福。
在生活中,她對於凡事都抱著一種感興趣,但不沉迷的態度。比如說,她對於物質條件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曹穎說自己對錢很不敏感,錢有時候對於她來說就是一串串數字。她稱自己是一個數字白癡,對錢沒有概念,所以她的大部分收入都是由媽媽主管。可以說對於物質生活的安排,她並沒有太大的奢望。
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曹穎一直保持節約的好習慣。作為明星,她當然有足夠的錢來買名牌,但是她認為這並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她從來不追求名牌,不浪費、不顯擺。就拿她的車來說吧,一輛簡單的黑色現代酷派就成為了她最鍾愛的車型,相比較其他的明星,比如說李冰冰的奔馳SUV、陸毅的悍馬H2,曹穎的座駕稱得上是樸素的。曹穎住在國貿附近,她的住宅是很難與其他明星入住的別墅區相媲美。對此曹穎卻有自己的看法,“漂亮的外表並不占第一位,反正房子是拿來住的,用不著成天像看風景般欣賞。”
在娛樂圈中,看起來曹穎好像一向節儉樸素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小氣”,但是她也有大方的時候,她最重要的開支就是用在孝敬父母和做公益事業上。由於曹穎是家裏的獨生女,所以她長大之後為了讓父母過得好一些,很早就將自己的收入交給父母掌管。她平時經常安排父母去旅遊,曹穎常常看到身邊的朋友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因此她常告誡自己,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給父母溫暖的親情關懷。在她看來,孝敬父母獲得的滿足遠遠比賺更多的錢具有更強的幸福感。
曹穎平經常出席公益活動,她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離不開愛和關懷,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對於我而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多時候,我覺得很多時候幸福真的與物質無關,而在於你為這個世界付出了什麼。”可以說,豐厚的物質基礎並不是她幸福的來源,幸福隻是心裏的一種感覺,它與物質條件的設定是沒有關係的。
為什麼這麼說的呢?首先,幸福是涉及主觀感受的概念,是對生活狀況的一種判斷。當然,凡事也不能太絕對的來講,幸福的這種感覺也要有基本的物質條件,並非產生於真空或虛無。比如,無論何時何地,如果處於一種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狀態下,不會有人感到幸福。
但是,幸福必須依賴豐厚的物質條件來滿足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其實就算是一樣的物質條件,不同的人也不一定能感到同樣的幸福感。比如說一個窮人得到一萬塊錢就會感到非常幸福,而一個億萬富翁獲得同樣的錢,就不會有任何感覺。一個饑餓的人得到一塊餅幹,就會感到非常幸福;而一個吃飽的人再看到一塊餅幹,卻不會有什麼感覺。不同的物質感受決定了不同的幸福感,而這些與物質條件的優劣並沒有著直接的關係。
那麼怎麼樣才能找到幸福的感覺呢?
讓我們看看一位著名的學者所講的話,他說:“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的人,曆史承認他們是偉人;那些為最大多數人們帶來幸福的人,則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幸福,取決於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如果將幸福來進行分類,那麼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即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兩個層次。物質幸福是物質方麵目的進行的實現。物質幸福又分為創造性的與享受性的兩種。創造性的物質幸福也就是創造物質財富的目的的實現;享受性的物質幸福也就是消費物質財富的目的的實現。
當然,消費性的物質幸福會讓我們感到幸福,但是與此進行比較,當一個人使自己的創造物質財富的才能和天賦得到社會的承認,並且有利於社會的利用和發展的時候,他會感到無限的幸福。這種幸福顯然遠遠高於消費性的物質幸福。
國外有這樣一句名言:吃和睡是豬的生活。難道加上玩和樂,就是人的生活?物質幸福實際是人和動物都有的,隻有精神幸福才為人所獨有。因此,關於幸福,並非隻局限於物質條件的享受,關鍵就是你為這個世界付出了什麼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