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免要去經曆很多的事情,得與失,浮與沉皆在其中。如何學會從失去中獲取經驗,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問題。我認為隻有學會從容去麵對得失浮沉,才有可能在遭遇榮辱的時候保持鎮定,處變不驚。每個人都要勇於接受不公平的事實,隻有做到平和地迎接不幸才是大幸;經得起“沉”的人,“浮”起來後生命力才會變強。
我曾經聽說一個這樣的故事:一位旅客去三峽旅遊,當時他和大家一起站在船尾觀賞兩岸景色時。結果,一不小心將手提包掉落在江中,包中裝了很多錢。他連想也沒有想,然後直接往前一躍,向水中撲去,雖然他把包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可人再也沒有出來。
這位旅客如果學會失去,能夠從容地麵對得失與浮覺,那麼他就不至於連生命也賠進去。相反,有的人卻因為不計較功名得失,從容麵對浮與覺,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時刻保持理智的心態,從而做到了豁達與鎮定,取了更大的人生成就。
2008年8月14日,在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體操隊隊員楊威以領先對手3分的優勢,以近乎完美的發揮毫無懸念地奪得了期待已久的奧運會男子體操全能冠軍。
其實,人們隻是在這一刻看到他得到了榮耀,卻並不知曉他為此付出了23年的努力。為了實現奧運全能夢,他等待了整整9年,經曆了無數的辛酸與眼淚,還有無盡的挫折與酸楚,所幸的是,他堅強地挺過來了。
楊威5歲的時候,就被招進了湖北省仙桃市業餘體校。那時候,剛開始當體操教練的彭友平到幼兒園挑小孩兒,一下子就看中了小楊威。
楊威腿型不好,長得跟馬腿一樣膝關節突出,非常不好看。體操運動是講究力與美結合的運動,小楊威的這一天然瑕疵,讓人們對他是否適合繼續練體操都產生了懷疑。
為了改善他的腿型。楊威每天比別人多了一個訓練任務,那就是讓彭友平坐在自己的腿上練習壓腿——一個5、6歲的孩子,雙腿間承受著一百多斤的成人體重,其耐力和艱辛可想而知。起初,小楊威還有點抵觸情緒,他沒想到教練對自己這麼狠心,但是當他知道教練是為了自己的體操前程考慮時,也能慢慢接受了。一年後,他得到的回報就是,他的一雙“馬腿”逐漸有了改善。
由於體形得到了改善,在他9歲那年,被挑進了武漢市體育學院體操班。第二年,他被選進湖北省省隊,6年後,他正式進入國家隊,成為我國體操隊伍中的種子選手。
本來,他以為自己是非常幸運而且優秀的。但是誰料,事情並沒有像他想的那樣順利。1999年秋天,楊威參加了天津世錦賽。在體操全能比賽中,他居然出現了嚴重的失誤,與獎牌無緣。那時候的楊威才19歲,得到了自己人生的重大失敗,然而,他並沒有氣餒,楊威重新振作起來,在悉尼奧運會體操男團決賽中,楊威領隊的中國男子體操隊終於賽出了氣勢,頂住巨大的壓力,曆盡了千辛萬苦,但最終還是稍遜俄羅斯沙皇涅莫夫一籌,隻拿到了銀牌。很多人為他惋惜,更有很多的人感到失望。但是楊威卻以自己堅強的意誌,重新振作起來,為下次的比賽作準備。
2003年的世錦賽上,楊威是帶著必勝的信心去的,來自外界和內心的壓力,感冒、腳傷帶來的困難,艱苦的比賽過程,他非常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全能比賽。但是美國的保羅·漢姆穩穩落地的一瞬間,楊威心裏的全能夢再次遭遇徹底的粉碎。
到了2004年的雅典之戰,楊威遭遇了個人運動生涯的滑鐵盧。楊威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一向順暢的體操之路會突然間變得坎坷起來,或許是內向的他背負了太多人的希望,忽然間有些承受不起……2006年,楊威的春天再度來到。這一年,他終於獲得世錦賽全能冠軍,並於2007年蟬聯冠軍。
接下來,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楊威如願實現了他的“全能王之夢”。
縱觀楊威的事跡,我們不難發現。他的經曆非常坎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卻能做到無比從容鎮定,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失敗,他並沒有放棄希望。從容麵對得失與榮辱,最後終於給自己的運動員生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擁有什麼。無論是榮譽還是失敗,不會永遠跟在你的身邊。當一個人獲得生命後,都會要經過童年、壯年、老年這三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名譽與地位都在不斷地得到與失去。你在得到什麼的同時,也在失去什麼。
麵對聲譽與高貴的權力,麵對事業成功的滿足,麵對不期而遇的失敗,麵對奮鬥目標的實現……這些得失發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地進行思考,認真考慮自己的得失。
整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得而複失的過程。一個不懂得什麼時候該失去什麼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而學會懂得失去,才能從失去中獲得,多遇到一些挫折,才會有更大的收獲。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人漸漸地學會幼稚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