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環境,不僅有君子,同樣也會有小人。在今天物欲橫流的時代,小人與君子之間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界線,你如果想找一個超然於這個社會之上、超然於財富之上、超然於權力地位之上的君子,又能找到幾個?所以說,如果你想一味的與君子打交道,那麼隻不過是理想中的一廂情願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是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的。
當然,我們要有自己的做人原則。在大的原則上,我們隻做君子,不做小人。在對付小人的態度上,不要太計較,因為這種行為真的劃不來。跟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顯然是愚蠢行為。當我們遇到無理的人時,要通過忍讓而體現自己的智慧。當然,我們不能對某些人太苛刻了,動不動就給他們披上小人的外衣。有句古話說得好,人至察則無友,所以,要想在現實生活中搞好人際關係,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我個人認為處事的原則應該是:自然,但是不需要標準;善良,但需要違心;圓滑,但不要失去原則;世故,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心裏平和和平衡。
關於如何與小人打交道,也許你能從唐朝名將郭子儀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安史之亂”平定後,郭子儀由於屢屢立下戰功,成為了位高權重的人。但是他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非常小心謹慎。
有一次,郭子儀正在生病,有個叫盧杞的官員前來探望。此人乃當時的朝廷中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時人都把他看成是個活鬼,沒有人喜歡他,當然大家都會對他避之唯恐不及。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儀自然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聽到門人的報告,郭子儀立即讓家人避到一旁不許露麵,而隻留下他獨自一個人在客廳待客。盧杞走後,姬妾們回到病榻前,非常困惑地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偏偏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
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如果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而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心存忌恨,處處尋機報複。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後來,盧杞果真當上了宰相,極盡報複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除掉。但是他唯獨對郭子儀還比較尊重,從來沒有為難過他。
從上述這件事中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千萬不要與小人為難,對他們敬而遠之,盡可能不要得罪小人。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要無原則的忍讓,有的時候,當然也要對那些得寸進尺的小人一些顏色看看,不要讓他們以為你軟弱可欺。
為人處世需要依靠的是你的機智,而不是每天都要斤斤計較。如果你平白無故地被人辱罵,當然很不樂意。但你應該知道,這種張口就罵的人,一般都沒有修養,沒有風度,有什麼必要與他們一般見識,爭論不休呢?與其處處和小人爭論,不如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高尚情操。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是失去了什麼,而是得到了素質和道德的提高,同時也是為了自己退一步而海闊天空。
當然,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有人尊重你,就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看你不順眼,無中生有地為難你,甚至於捏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團隊,因為你的優秀掩蓋另外一些人的才華,難免會有人想出各種毒招來陷害你,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如果你和小人處處計較,那麼不免要花費許多的時間和精力,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那你還有空兒去做其他的事情嗎?
再者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陷害你的人一定會有心理問題。當那位小人三番五次地陷害於你的時候,要搞清楚原因,是因為你的工作能力比他強,還是因為你的人緣比他好,抑或成績比他突出?或是你的朋友比他的優秀?
如果是大是大非,那麼就要絕對不能忍讓,堅持自己的原則,給那些無故傷害你的人來一次硬的,相信他下次就再也不敢這樣做了,當然,一定要把握好情況,不要到時弄得難以收場。
如果是因為類似這種原因,而且發生的多是一些瑣事,那麼我建議你可以忍讓,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不要把精力放在計較小人的一言一行上麵。平時該怎麼做還應怎麼做,麵對小人全然不用去畏懼他,因為你是君子,為何給小人一般見識?在小人麵前該唱歌的唱歌,該高興的高興,小人拿你沒有辦法,以後,就覺得打你的小報告沒有意思了,也就不會再找你的麻煩。反正你處處比他強,早晚就會有出頭之日,又何必為此小事浪費精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