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不拘經驗,避免被誤導(2 / 2)

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做。

1.參考但不照搬。

經驗對我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我們少走彎路,快速地找到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們主張大家要學會總結經驗,在遇到與以往的經曆相類似的事情時,學會利用經驗,以便事半功倍地解決問題。

但是,對於以往的經驗,我們隻能參考,不能照搬。參考與照搬的區別就在於,前者隻是將經驗當做一個可選項,而後者是將經驗當做必選項,而且是唯一的必選項,除此以外,他們不再尋找別的答案來解決問題。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很容易被固有經驗束縛,用不適用於當下的方式解決當下的問題,這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2.借鑒但要變通。

不照搬經驗,就要求我們不用想當然的方式對待問題,而是要懂得變通,學會用新的思維方式來認真對待當下的問題。如果凡事不經調查與分析就憑“經驗”采取行動,必定會做出錯誤的抉擇,因為,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即使再相似的事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自然也不適宜用完全一樣的方法來處理。

對於經驗,最好的對待方式是學習借鑒,而不是唯經驗是從,更不能讓經驗蒙蔽雙眼、束縛思維,影響我們的判斷力。

3.理性思考,升華運用。

經驗是一把雙刃劍,好的一麵是讓我們少走彎路,加速成長的步伐,提高處理工作的效率。不足的地方就在於,經驗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更不是我們百用不爽的“金鑰匙”。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時刻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充分發揮理性思維的作用,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沿用一些經驗時,多分析一下這些經驗是否真的適合當下的情況,如果加以調整,是不是能夠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畢竟,連已經十分先進的電子產品都在不停地升級換代,我們又怎麼能守著一個一成不變的經驗用上一百年呢?

所以,在承繼之前經驗中合理性的基礎之上,結合當前事件的具體情況,對經驗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概括、提煉、升華,再進行運用,是很有必要的。

而經驗主義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總是習慣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問題,忽略了要去分析當下事件的真實、具體情況,直接將過去已經過時的經驗生搬硬套,自然也就不能準確把握問題的症結所在,更談不上什麼解決問題,處理問題了。

最後,以一個故事結束吧!

心理學研究者將四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裏,每天給它們喂很少的食物,以便讓它們保持饑餓的狀態。猴子真的每天被餓得吱吱亂叫。幾天後,研究者在關猴子的房間上麵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於是,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衝向前,直接撲向香蕉。可是它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熱水燙得渾身都是傷,疼得它吱吱亂叫看,在地上又蹦又跳,表情痛苦極了。其它三隻猴子撲向香蕉時,也沒有逃脫被熱水燙傷的命運。四隻可憐的猴子,滿身傷痕卻沒吃到一口香蕉。

又過了幾天,研究者將籠子裏的一隻猴子放出去,換進一隻新猴子。當這隻猴子嚐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它三隻老猴子製止了。幾天後,研究者又將一隻曾被燙傷的猴子放出,再換入一隻新猴子。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僅兩隻曾經被燙傷的猴子製止了新猴子去吃香蕉,連那隻沒被燙過的猴子也加入了勸阻的隊伍,極力阻止它去“冒險”。

這就是經驗的誤導作用,不可思議,卻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