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與人關係親密一定好嗎?
現代職場,除了注重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外,還比較講究人際關係的處理。心理學上證明,良好的情緒和情感,能夠引導人們做出良好的行為。所以,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夠讓人處於正能量的包圍中,使身心在愉悅的狀態下,更好地激發出潛能。
但,怎樣的職場人際關係才是最科學、最合理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孫臏和龐渭同為鬼穀子先生門下的學生,兩人同窗,情誼甚厚,還結拜成為了兄弟,平時形影不離。
後來,龐涓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先行下山到了魏國謀求富貴,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還想進一步深造,加之舍不得離開老師,就留在了山上。
龐涓到了魏國,果然受到了重用,成為元帥、執掌魏國兵權,並連連打了勝仗,令魏王讚賞不已。他的聲威與地位頓時一日千裏。而龐涓自己也認為取得了蓋世大功,自大得不可一世。
與此同時,仍在山中跟隨先生學習的孫臏,得到了鬼穀子秘不傳人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學藝更精,才能已經遠遠超過龐涓。
一日,從山下來了魏國大臣,禮節周全、禮物豐厚,代表魏王迎取孫臏下山。孫臏以為是學弟龐涓以魏王名義請他共創大業,很高興兩人的情誼並沒有失去,遂在老師的支持下跟隨魏使下山到了魏國。孫臏不知道的是,請他來魏國的並非龐涓,而是另有其人。
孫臏到魏國後,急忙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裏。龐涓表麵表示歡迎,心裏卻萬分不安、不快,惟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內心十分嫉妒。
第二天兩人上朝。魏王要拜孫臏為副軍師,與龐涓同掌兵權。龐涓趕緊找借口說:“臣與孫臏,同窗結義,孫臏是臣的兄長,怎麼能屈居副職、在我之下?不如先拜為客卿,待建立功績、獲得國人尊敬後,直接封為軍師。那時,我願讓位,甘居孫兄之下。”此時,魏王和孫臏都不知龐涓的陰險用心,還被他感動了呢。孰不知,客卿,半為賓客,半為臣屬,不算真正的魏臣,自然沒有實權,隻空享一種較高的禮遇而已。從此孫臏與龐涓朝夕相處,論談兵法。
後來,龐涓便使計讓魏王誤以為孫臏要到齊國,為齊國效力。魏王唯恐孫臏為齊國所用後成為魏國的強敵,便要將他處死。龐涓惦記著孫臏的兵法,故做好人保住了孫臏的性命,但向魏王獻計將孫臏的兩個膝蓋骨用尖刀剜剔下,並在他臉上用黑墨刺上“私通敵國”四字,使孫臏成為不能行走的“廢人”。然後,龐涓將孫臏接回府中,日夜殷勤照料,終於感動孫臏主動默寫兵書給他。要不是有人走漏消息,孫臏還一直被蒙在鼓裏。
知道內情後,孫臏痛心疾首,趕緊裝瘋,才逃過一劫,但仍被困在魏國,日日受到龐涓監視。後來,當初像魏王推薦孫臏的人,也是唯一知道孫臏是裝風避禍的人墨翟,把孫臏的境遇告訴了齊國大將田忌,又講述了孫臏的傑出才能。田忌把情況報告了齊威王,齊威王這才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救出孫臏,為齊國效力。於是,孫臏被田忌救到了齊國,這才逃出升天。
我講這個故事,當然不是要告訴大家不要信任別人,而是要說,職場上對他人過度信任,與他人關係太過親密,往往並非好事。
怎樣的職場關係才是最好的?
親也不行,疏也不好,那麼,怎樣的職場關係才是最好的呢?這時候,不妨信奉一下中庸之道,使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親疏有度。具體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