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不拘經驗,避免被誤導(1 / 2)

經驗並非都可靠

一頭驢子背著一袋鹽渡河,卻不小心在河邊滑了一跤,跌在水裏,鹽也滑落進水裏溶化了。驢子站起來時,感到身體輕鬆了許多,它高興壞了,以為獲得了減輕負重的寶貴經驗。後來有一回,驢子背了一袋棉花,以為再跌倒就可以同上次一樣輕鬆了。於是,它走到河邊的時候,故意倒在了水裏。可惜,這次棉花吸收了水,非常重,驢子非但不能再站起來,身體還一直沉向水底,直到被活活淹死。

驢子為什麼會被淹死?其實原因很簡單,驢子並不是被那袋棉花害死的,而是被它自己引以為傲的經驗害死的。

經驗包括知識、技巧、方法,等等,是人們體驗或者觀察事物或處理事件後所獲得的心得,很多時候被人們作為人生存在、處事、生存的關鍵。生活中,很多人做事相互憑經驗,在職場中,沾沾自喜於自己富有工作經驗的人也大有人在,甚至企業招聘往往都明言要求應聘者有怎樣怎樣的經驗。

的確,正確的經驗能夠指導人們做出正確的事情,避免走彎路,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但是不要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錯誤的經驗也能誤導人們走更多的彎路,犯重複的錯誤。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不幸失去了妻子,家裏隻剩下他和幾個月的幼兒。他既要忙於生計,又要照顧孩子,根本分身乏術。於是,他訓練了一隻狗來幫助他照顧孩子。幸運的是,那隻狗聰明聽話,不但會看護小孩,還會用嘴叼著奶瓶給孩子喂奶,簡直就是一位家庭保姆。

有一天,男人出門工作去了,出門前叮囑狗要好好照顧他的孩子。但是,因為遇到了大雪,他未能及時趕回家。想到孩子在家有那隻狗的照顧,他焦躁不安的心裏總算是有一點安慰。

第二天,男人回到家中,還沒進屋,狗就聽到了聲音,飛奔出來迎接主人。男人則飛奔進屋看他的孩子。當男人進入房間裏,你猜他看到了什麼?眼前的一幕簡直讓他觸目驚心:滿地鮮血,連床上都是。更令他震驚的是,孩子居然不見蹤影。而此時,狗待在他的旁邊,他這才注意到,狗滿嘴都是鮮血。他心裏一驚:不好,狗本來就隻是一隻動物,具有獸性,況且,狗是人類通過馴養狼得到的,它們的祖先就是嗜血的狼,我怎麼能將孩子交給一隻骨子裏流淌著血腥的獸呢?我可憐的孩子,一定是被這隻殘暴的獸給吃掉了。

想到這裏,他頓時又懊惱又痛心,加上憤恨難當,直奔廚房拿起刀就劈向狗頭,把狗殺死了。

狗倒地的一瞬間,他卻突然聽到了孩子的聲音。循聲而去,他在床底下找到了孩子。孩子安然無恙,甚至不曾受傷,隻是身上也沾了鮮血。他抱起孩子再仔細看看狗,才發現狗一隻腿上的肉被撕掉一大塊。他環顧房間四周,又發現一隻狼躺在床的旁邊,嘴裏還叼著一塊狗的肉,但狼也渾身是傷,已經斷氣。

男人恍然大悟,原來,不是狗吃了他的孩子,而是狗為了救他的孩子殺死了狼,最後卻被他殺死了。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啟發:憑借經驗去判斷他人,並非總是正確的,而且往往會讓我們因誤解而犯錯。男人正是因為憑借狗的“出身”判斷出是它獸性大發吃掉了自己的孩子,才誤將原本十分忠誠的狗殺死。

可見,經驗是財富,也可能是陷阱,關鍵在於你是否運用得當。

避免被經驗誤導

武斷的人可能會說,既然經驗那麼可靠,直接拋棄不就完了,省得利用不成反受其害。如果真是這樣,那顯然是因噎廢食的行為。每次都從零開始,不論是對社會、企業還是個人,都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人類發展史上,若代代都拋棄以往的經驗,還談何進步呢?

那麼,經驗出現危機時,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呢?又如何讓經驗變為自己的正能量呢?最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做到既能讓經驗發揮其價值,又避免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