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換位思考,想人所想(1 / 2)

懂得換位思考

有這樣一個笑話: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一旁嘮叨個不停:“慢些!” “小心!” “火太大了!” “趕快把魚翻過來!” “油放太多了!”被催得手忙腳亂的妻子生氣地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手劃腳的!”丈夫平靜地答道:“我隻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另一個笑話發生在幾隻動物之間:

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裏捉了出去,隻聽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號叫,於是抱怨道:“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的。”豬聽了回應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分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這兩個笑話,都反映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

的確,處境不同,立場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是完全不一致的,因為人們習慣性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對自己最有利的一個方麵,因此很難了解他人的感受,也難以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正因為這樣,要想在職場中更好地處理與他人的關係,避免被不好意思心理操控,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什麼是換位思考呢?顧名思義,換位思考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有這種思考方式作先決條件,我們才能做到說話做事給別人留餘地,同時也避免誤會他人。

但是,換位思考僅僅是換一個角色嗎?比如,由老板變成員工,由上級變成下級,由甲變成乙?其實,簡單的角色變換,隻是換了一個空殼,或者說隻是掌握了換位思維的形式,但實際上卻並不能證明真的改變了思維角度,真的做到了從外而內去理解對方。

比如說,公司要求每個部門抽調一個人在周末安排值班,你家裏有一位才幾個月大的孩子,而你的同事要在周末去外地約會男朋友。你覺得誰更沒辦法來公司值班呢?如果你覺得假如是你,就可以接受換一個時間與男朋友約會,那麼,其實你還沒有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因為在你看來,照顧孩子顯然比約會男朋友要重要。可是,對於你的同事來講,她根本就沒有孩子,憑什麼要拿與男朋友約會這件頭等大事與照顧孩子來比較呢?對她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男朋友約會了。而如果你的同事也認為,如果站在你的角度,她可能會考慮讓家人帶孩子。那麼,就說明她也沒能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因為她的思維模式是:先約會,結婚,才能有孩子。她還不懂得,在一位母親的心中,孩子永遠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很多人喜歡給別人指指點點出主意,認為怎樣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可是,那些主意也好,點子也好,對當事人來說,卻未必是“最好”,出主意的人隻是用自己思維模式的延伸,在試圖想辦法解決別人的問題,其實,終究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馬雲一直是商界的風雲人物,尤其是近幾年連連推出大動作之後,更是成為人們談論評判的對象。很多人說淘寶不誠信,馬雲也不誠信。但馬雲肯定不這樣想。站在他的角度,他也許會認為他在一個缺乏嚴格規則的社會中,尤其是缺乏嚴格規則的互聯網交易平台,他能做到的極至,就是要將企業做大,給客戶帶來利益,為股東和員工帶來福利,對他來說,這才是最大的誠信。而且,他做的每一個決定,所能帶來的後果,他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至於能不能被其它人理解,他就無能為力了。畢竟,他不是別人,別人也不是他,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而已。

所以,換位思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非那麼容易。當我們在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呢?當我們對他人不滿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別人或許根本無意冒犯我們,隻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來說話做事?當我們抱怨企業給予我們的待遇不夠好、升職機會不夠多的時候,評判老板吝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是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和追求企業整體利益的角度,而不是讓某一位員工青雲直上、衣食無憂?當我們抱怨某位同事不夠聰明,工作能力不夠強,未能與我們融洽合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每個人的受教育經曆都不一樣,處理工作的方法也不一樣,你的標準,未必就是正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