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巧妙“讀心”(1 / 2)

讀心,是否真的能讀心?

之前我們一直在說如何避免被“不好意思”心理控製的問題,但其實,除了避免被控製,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利用“不好意思”。具體地說,是我們在避免自己被不好意思心理控製的同時,學會利用對方的不好意思心理。要做到這個境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對方,包括對方的性情,心理活動,思想觀念等等。

相傳在吉普賽人中間,流傳著一種讀心術,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看穿對方的心思。這終究隻是個傳說,是否屬實還有待考證。不過,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人類天生擁有一種“讀心”的能力。

科學家們發現,要掌握“讀心術”,隻需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是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是洞察力、親和力、認識事物的能力及願望等等,此外,還需要掌握對他人言談舉止的觀察技巧。心理學家們發現,一個人如果刻意在語言上掩飾自己,他總是無法做到天衣無縫,最終不是在聲調上有所泄漏,就是在微表情、一些細微的動作上“暴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果人們將自己放入某個角色,通過模仿這個角色的語言、表情、行為體驗,便可以獲知這個角色的心理想法。而心理學家也發現,人們正是這樣時常下意識地模擬並複製談話對象的行為,來獲知對方的想法與感受的。所以,他們認為“讀心術”其實是存在的,而且可能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關鍵就是人們對它的運用程度。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已可以成功使用機器來直接讀取人的“心理”,這又是一種新型的“讀心術”。

塔夫斯大學的羅伯特·雅各布布教授和塞爾希奧·凡蒂尼教授經過研發,製作出了一種特殊的、擁有讀心能力的電腦。雅各布布采用功能性紅外線光譜學,成功設計出一種神奇的機器,這種機器能推知用戶的“壓力水平”。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紅外線傳感器將紅外線透過受測者的前額,使紅外線在大腦額葉散開,然後,根據血液中氧含量、光線被吸收或者反射的情況,觀察出實驗者大腦區域的活動。氧化的血液越多,大腦某個區域就越活躍。這樣一來,研究人員便可以通過分析紅外線傳感器偵測,檢測出受測者的壓力水平,然後得知受測者當時的心理情緒狀態。

德國人類認知及腦部科學研究所的海恩斯博士,及英國倫敦大學和牛津大學數位科學家一起,也利用腦部掃描技術成功地預知了人們的想法。他們讓受測者對眼前屏幕上出現的兩個數字進行加法或減法運算,與此同時,他們利用“功能性磁場共振成像”技術掃描受測者的腦部,並用專業軟件進行分析,預測受測者的選擇。結果表明,通過這種區分大腦活動細微差別的方法,研究者的預測成功率高達70%。

我們普通人,當然沒有條件在現階段利用機器破解他人的心思,不過,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做這個工作呢?

當然不是。其實,在現代人際交往中,尤其是職場中,這種讀心能力是社交才能中最基本的能力,在我們的日常交往中應用得很廣泛。如果缺少一定的揣測他人心理活動和感情的能力,我們真是連最簡單的社交都難以應付。一個不懂得或不善於了解他人心理的人,難免在人際交往中捉襟見肘,處處失利,接踵而來的誤解常常讓他們在一段關係中覺得非常孤獨和鬱悶。例如,一個過於粗枝大葉的人絲毫不懂得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即使說話做事得罪了人還渾然不知;而性格敏感的人又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常常覺得他人對自己有意見或不喜歡自己。所以說,難以看出他人想法的人,總是使情況變得更糟,而且極易患上孤獨症。而如果擁有了“讀心”的能力,我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對方的想法,以便做出相應的反應,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情況變得更糟,或是將壞事扭轉為好事,這對我們來說還是裨益無窮的。

如何讀心

那麼,我們普通人怎樣“讀心”呢?我們可能做不到像傳說中會讀心術的吉普賽人那麼厲害,一眼就能看透人家心裏在想什麼,也不具備利用電腦直接分析他人大腦的條件。但是,隻要通過平時的一些簡單的訓練,我們也可以初步做到了解一個陌生人的性情及心裏的想法。對於這個問題,最簡單的通道就是:觀察——分析——整理——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