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讓不好意思成為過去
現在,你已經明白了受不好意思心理控製的危害,也懂得了在該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果斷拒絕,你覺得自己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但是,每當事到臨頭,情到關鍵處,你又忘記了要拒絕,或者覺得難為情,拉不下那個臉,仍然不知道如何拒絕。然後,無數次循環,無數次失敗,無數次懊惱,無數次痛恨自己……
你感覺到,擺脫不好意思心理是如此難,以至於你漸漸喪失了信心,開始想“破罐子破摔”。
真的有這麼難嗎?或許,是你還沒有掌握方法,真正有效的方法。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過不止一個,但你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呢?不是因為你不了解,而是還沒有掌握。怎樣才算掌握呢?當你可以拿來運用,不再需要從頭開始學習,平時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心理處於何種狀態,才算是能夠運用自如了。
而將一個曾經不好意思運用的方法,運用到熟練自如的狀態,沒有別的技巧,唯有重複。不斷地找機會重複,很快不好意思就會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對不好意思的正確認識,以及正確對待。
前麵我們提到過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事跡。其實,在第一次宴會上,他並沒有徹底地將大將們的權力收到自己手上。想必他深諳物極必反的道理,這些人畢竟是開國功臣,功高權重,手下有不少跟隨他們南征北戰多年的忠誠死士,如果他的態度和手段太過強硬,勢必會引起這些人的不滿,到時候,不但兵權收不回來,局麵還會不堪設想。如果當年韓信真的鐵了心反抗,漢高祖未必招架得住。而石守信等人,就是宋朝的“韓信”。所以,他選擇了重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宋太祖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話說那天的宴會散了之後,石守信等人都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早朝,他們便不約而同地各自呈遞了一份奏折,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也多病,沒有能力再為朝廷效勞了,請求皇帝允許他們辭官回鄉養老去。宋太祖要的就是這樣,當然是毫不猶豫地批準了,順勢收回了這些人的兵權。因為是他們主動請辭的,他們的手下也不會反應太大。不過,為了緩和矛盾,宋太祖並沒有讓他們空著手走人,不但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還打發他們到各地去做節度使。這樣一來,就不存在過河拆橋的嫌疑了,彼此也都有台階可下。
然後呢,過了一段時期,有一些節度使到京城來朝見。宋太祖在禦花園舉行宴會招待他們,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國家老臣,現在藩鎮的事務那麼繁忙,還要你們幹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其實,他哪裏是過意不去呢,他是惦記著他們手中那點殘留的權力呢!畢竟,有唐朝節度使的叛亂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先,而且就在剛剛結束的這個朝代,他不能不妨啊!
這時候,有個聰明乖巧的節度使馬上接過宋太祖的話說:“我本來就沒什麼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告老回鄉!”宋太祖露出了微笑。而另一個節度使則是個不知趣的人,自以為功勞很高,嘮嘮叨叨地把自己跟著宋太祖打江山的經曆連說帶誇地重複了一遍,細數自己立過多少多少功勞。宋太祖聽了,直皺眉頭,很不高興地說:“這都是陳年老賬了,盡提它幹什麼?”
第二天,宋太祖便把這些節度使的兵權全部解除了。這一次是他主動下手,但是性質卻是一樣的。但因為有之前“杯酒釋兵權”的事情在先,臣子們有了心理準備,也就能接受被再一次削權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接下來便建立了新的軍事製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他自己直接控製;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這樣一來,那些地方勢力基本被削弱得成不了氣候了,他的北宋王朝也就走向了穩定。
宋太祖建立中央集權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重複的過程。他一次次克服不好意思的心理(別以為皇帝就沒有這種心理,隻要是人,都會有不好意思的心理),一次次從曾經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們手裏奪取兵權,這樣重複的次數多了,臣子們便接受了他的行為,漸漸認同了中央集權是理所當然的事。就這樣,宋太祖通過重複,讓不好意思成為了過去。
在職場中,我們同樣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克服不好意思心理。比如,你想要拒絕別人的時候,可以選擇將對方一個比較大的要求拆分成幾個小塊,分批重複拒絕,這樣既不顯得很強烈,又達到了目的。而如果有人不斷地向你提你不願意接受的要求,最好的方法還是重複拒絕,拒絕的次數多了,對方自然知難而退,不再循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