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接納不好意思,畫上休止符(2 / 2)

2.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這幾乎是一種心理定律。喜歡攀比的人,已經將攀比當成一種心理和行為習慣,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可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是因為你的確了解,還是因為別人的評價?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麼?

比如,很多人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裏呢?高檔的寫字樓?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不錯的待遇?但是,一個人是否喜歡、是否適合某種工作,與工作環境並沒有必然聯係,如果是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即使每天西裝革履地出入高檔寫字樓,心裏也未必那麼舒坦吧?何況,隻要深入了解,就不難發現,傳說中外企那些令人羨慕的薪水福利隻是被少部分人放大的,即使有,也隻是針對少部分人,或者是少部分外企,而非所有的外企都是上班族的天堂。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那就是外企的晉升機會普遍比較少,高階的主管職位是有限的。晉升的機會通常都把控在來自國外的高管手裏,普通員工所擁有的,不過是別人看著光鮮的“白領”身份。想一想,這些是你想要的嗎?與你的職場理想是一致的嗎?真的能夠提升你的個人能力和職場核心競爭力嗎?如果不是,又何必去為了別人的目光而辛苦自己呢?畢竟,你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一定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清楚,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隻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而你得到的,都不是你想要的。

3.接受現實,原諒自己。

盡管我們知道,愛麵子是不好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是要麵子的,在工作中與人攀比在所難免。當你意識到自己在與人攀比時,既不要縱容自己、鼓勵自己,也不必苛責自己。首先要認清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現實,既然無法避免,對抗無益,那就隻有坦然接受,並原諒自己出現了這種心理狀況。耿耿於懷不肯放過自己,不過是自我為難罷了。

4.不為他人的標準做自己的選擇。

現實中,很多人都是在幹著自己的工作,活在別人的標準裏。別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首先,是人不能沒有工作。於是,你以“饑不擇食”的態度匆匆忙忙找一份工作,不去考慮長期發展,不去考慮福利待遇,不去考慮職場附加值,你滿腦子盛放的,是有了工作,就擺脫了“無業遊民”的另類身份,就正常了。然而,別人的標準還要求有一份不錯的薪水。但恰好,你的薪水不足以令人羨慕,甚至是偏低的。於是你開始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由對薪水的不滿意發散到對工作環境、老板、上司、同事、甚至是公司裏掃地的阿姨,通通都不滿意,你覺得待在這樣的企業是能力不行的表現。接下來,你腦子裏隻剩下兩個字:跳槽。在成功跳槽之前,你便一直處於對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想得到的東西,離你越遙遠。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就越無法容忍目前的狀況,越無法好好工作,直到你的工作態度終於招來上司和老板的不滿,直到你想也沒想清楚就跳槽。如果運氣好,你成功跳槽了,得到了更高的薪水,那麼,更多的他人的標準會源源不斷地套在你的脖子上。不能永遠做無名小卒,工作達到一定年限後不升職就是無能的體現,世界500強才是好的工作單位等等,都會隨之而來,如果你一味地跟著別人的標準走,隻會讓自己越來越疲憊,陷入無盡的不滿與焦慮當中,哪裏還能感受到工作的樂趣,也根本不會記得自己最初的目標。

避免這一切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停止用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轉而以自己為中心進行判斷和選擇。例如,衡量一份工作好不好,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名氣大不大、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而是應該看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是否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能幫助你實現職場理想的工作,在這個工作當中,你開不開心,能不能充分發揮你的工作能力,有沒有提升的空間等等。至於公司的規模,一時的薪水,則不必太在意。因為,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未必方方麵麵都讓你稱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