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接納不好意思,畫上休止符(1 / 2)

對於不好意思,更好的方法是接納

褚時鍵在麵對人生的坎坷時,選擇了接受,因為接受比對抗更具有力量。而我們在麵對不好意思心理的時候,更好的選擇其實也是接納,而非對抗。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8歲的小男孩氣衝衝地回到家裏,顯得異常生氣,使勁地跺腳。正在院子裏幹活的父親見狀,問兒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小男孩氣呼呼地告訴父親說:“爸爸,我現在非常生氣,華金以後甭想再得意了。”父親一麵幹活,一麵靜靜地聽兒子訴說。兒子繼續說:“華金讓我在朋友麵前丟臉,我現在特別希望他遇上幾件倒黴的事情。”這時,父親停下了手中的活,走到牆角拿出一袋木炭,對兒子說:“兒子,你把前麵掛在繩子上的那件白襯衫當作華金,把這些木炭當作倒黴事情,然後用木炭去砸白襯衫。每砸中一次,就象征著華金遇到了一件倒黴的事情。我們來看看,等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兒子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於是拿起木炭就往潔白的襯衫上砸去。可是白襯衫掛在比較遠的繩子上,直到他把整袋木炭都扔完了,也沒有幾塊砸中襯衫。父親問兒子:“你現在覺得怎麼樣?”兒子說:“累死我了,但我很開心,因為我扔中了好幾塊木炭,現在,白襯衫上有好幾個黑印子了,這也就意味著,華金要倒黴啦!”父親見兒子並沒有明白他的真正用意,於是便讓兒子去照鏡子。兒子不明所以地跑到家裏的鏡子麵前,這才發現自己滿身都是黑炭的痕跡,臉上也烏漆墨黑的,隻剩下牙齒是白的了。

這時,父親拿著白襯衫來到兒子身後,語重心長地說道:“你看,白襯衫並沒有變得特別髒,而你自己卻成了一個‘黑人’。當你將黑炭扔向別人的時候,其實有一個反作用力用在了你自己身上,於是你的身上也弄髒了,而且,你身上要比對方更髒。”

兒子看看白襯衫,又看看自己,似有所悟,臉上的氣憤之色悄悄地退去了。

這個故事反應出對抗心理和行為及其產生的後果,很顯然,對抗並不能將問題解決。相反的,如果采取接納的態度,事情的發展反而出人意料。

不好意思也是一種心理和情緒,假如我們非要盯著它死死對抗,不將其消滅不罷休,最終,我們可能難以如願以償。因為越是對抗某種情緒,也就意味著越在心裏強化它的存在。人的心靈就像眼睛,當它聚焦於某個點的時候,是不可能將其忽略的,更不可能用“目光”使其憑空消失。相反的,接納了它的存在,不去過度關注它,漸漸也就忽略和淡忘了,才能去關注別的東西。

生活其實不需要這麼多無謂的執著,尤其是那些會對我們的人生和工作產生負麵影響的心理和情緒,更要學會接受它們,放下它們。心靈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旅行,心理活動與我們的行為並行,與現實生活中走路一樣,心靈的腳步並非走得越快就越好,相反的,過於匆忙,過於關注某個目標,反而往往令人錯過欣賞沿途最美的風景。因此,我們要適當地停下,終止不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才能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也是成功的開始。

如何給不好意思畫上休止符

我們如何給不好意思畫上休止符呢?也就是說,我們如何使不好意思停止控製我們的心理和行為呢?

接下來,我們以職場為背景,來講述一些具體的方法。

1.停止沒完沒了的攀比。

很多人習慣在職場中與人攀比。比待遇,比職位,比學曆,比過往的工作經曆,比企業的規模,比企業的性質(即國企、私企、外企等),甚至在職場上比生活中的事,如:配偶的工作收入、相貌,孩子的成績,居住的房子等等。

誠然,適當的對比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激發內心的鬥誌。但如果事事與人比較、較勁,就成了攀比,不但無益,還會讓自己陷入沒完沒了的死循環中,內心無法安寧,疲憊不堪。

而停止這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與人攀比。接納自己不如人的地方,接納別人比自己優秀,接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優勢和劣勢。畢竟,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相對來說都是獨立的平行線,硬性的攀比是不科學的,也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