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心的容器(2 / 2)

綜合分析看來,與人斤斤計較實在是利少弊多,得不償失。倒不如平心靜氣,冷靜對待。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裝的快樂簡單多了,煩惱糾纏自然會少;裝的理解寬容多了,矛盾仇恨自然會少。人生就是一場好修行,即使身在職場,也不能忽略心的修行。人生在世,應該胸懷寬廣,氣量宏大。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更要做到心胸寬廣,不在小事上糾纏不清,浪費時間和精力。

三國時的蔣琬,在諸葛亮去世後主持蜀國朝政。當時他有個名叫楊戲的屬下,此人性格孤僻,訥於言表,對人總是不冷不熱的,即使是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楊戲的態度,故意在蔣琬麵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誰知蔣琬不以為意地坦然一笑,豁達地說:“人的脾氣秉性各異,楊戲這個人呢,讓他當麵說讚揚我的話,違背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令我難堪。所以,他隻好幹脆保持沉默。其實,這何嚐不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呢!”此話一出,剛才嘀咕的人頓時覺得萬分慚愧,對蔣琬非凡的氣度更加肅然起敬。後來便有人用“宰相肚裏能撐船”來稱讚蔣琬的胸懷寬廣。

心這個容器裏,裝著自己,也裝著別人;裝著理想追求,也裝著蠅營狗苟;裝著感恩,也裝著怨恨。但容器總是有限的,難免顧此失彼。心裏裝的什麼多一點,全看個人的選擇。心裏裝的什麼多一點,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

《水滸傳》裏的白衣秀士王綸,本是梁山初期的首任寨主,卻最終被排名在一百零八好漢之外。原因是什麼呢?原來,王倫這個人呢最大的特點便是嫉賢妒能,他曾因為害怕武藝高強的林衝在梁山勢力壯大,而多方刁難,非要林衝獻投名狀才肯納他進梁山。當晁蓋等人上山入夥時,王綸又擔心曹蓋比自己能幹,萬般托詞推拒。最後,林衝受到吳用的智激,將王綸殺了,推晁蓋為大頭領,開拓了梁山的新局麵,也扶正了梁山的風氣。可惜了一個王綸,本來有一定的本領,卻不能容納比自己強的人,時時不忘爭強好勝,爭名奪利,弄得身心俱憊,最後喪命。

王綸的故事不禁令人扼歎。他心裏裝著太多的自己,以至於容不下他人,就像是一株可憐的小草,即使微風拂過,也能讓他前俯後仰,方寸大亂,惶惶不可終日。

心,是一個容器,但這個容器並非永遠那麼小。要想胸懷寬廣,還要學會如何拓寬這個容器,讓它能夠容納更多的東西。

“三國”時期的周瑜,一身本事,年紀輕輕就當了大將軍,統領千軍萬馬,是何等威風。可惜,他也是心胸狹窄之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一句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心小的人,不會去欣賞他人,遇到才能比自己強的,更容易嫉賢妒能。這都是因為內心浮躁、脆弱、狹隘乃至偏激所致。因為心小,外界的一切,都被無限製地放大,他小小的心中被貪欲、積怨、惱怒以及自卑等各種負麵情緒塞滿,最後連自己也無容身之處。

心小的人,往往還容易將寬容當成軟弱。其實,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軟弱是任人欺淩毫無還手之心,寬容是將他人無意的衝撞用微笑化解,而麵對刻意的、無理的挑釁,也絕不會姑息,而是會用相對和平的方式去解決,使對方知難而退。軟弱的人,並不能真正寬容別人,隻是將痛苦和憤懣埋在心裏,終究無法散去。寬容的人不會輕易受到別人的傷害,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別人有意無意的傷害。所以,寬容絕不是軟弱,麵對他人時,即便對方真的恃強淩弱、不講道理,不公正地對待你,也大可輕輕一笑,不放在心上,爾後忘記它,原諒這些過錯。畢竟,如果我們不能寬恕別人所犯的錯誤,就等於將這個錯誤留在自己心裏,由自己來承擔,最終無法釋懷的還是自己。

阿薩吉奧利曾說:“如果沒有寬恕之心,生命就會被無休止的仇恨和報複所支配。人將處於無道德之中。”寬恕了別人,就等於解脫了自己。心的容器,就是這樣被寬容一點點擴大的,直到能容納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