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無謂的表演
前麵我們說過,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住著一種渴望,那就是期待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在這種心理動機下,人們不知不覺會采取一些浮誇的言行迎合他人,以博取他人的好感和擁護。雖然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我們也經常鄙視這種行為,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自身也難免受心理動機的驅使做出類似的行為,在不自覺中參與到這種無謂的表演中。因此,我們應該主動避免這種行為。
不做無謂的表演,首先就要做到有目標,有依托。無謂的表演,往往發生在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人身上,他們沒有自己的清晰的目標,不知道怎麼去努力,又不願意被冷落,不甘寂寞,很容易就選擇了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來博取別人的關注。而一個擁有自己的目標的人,隻會集中精力朝著目標去努力,哪裏還有空閑表演給別人看呢?
不做無謂的表演,必須有才能。我們這裏所說的才能,並非都是驚天動地的大才幹,而是指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能夠在職場中具備核心競爭力。也隻有這樣,才不會擔心成為無名小卒。而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就隻能濫竽充數,人雲亦雲,對別人的行為指指點點,不懂得反思自己。
不做無謂的表演,還要做到不過分強調自己。每個人都想成為世界的中心,但很顯然,沒有任何人能夠成為世界的中心,即使是喬布斯這樣的人物,也難以做到。所以,得不到所有人的關注,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沒有必要太在意,更沒有必要不停地強調自己的存在。即使自己有才能,也無需過度張揚,要知道,“好花不用揚,風吹自來香。”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提倡不做無謂的表演,並不是告訴大家不表現自己。正常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無謂的表演,是有本質區別的。
職場中還有這樣一批勇敢者,為企業、為集體的利益勇於表現自己,希望通過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為企業創造利益,這是值得稱讚的行為。尤其是隨著主體意識和競爭意識的增強,不少人已經擺脫了“不好意思”的束縛,解放了思想,勇於展現出自己的才能。他們不吃老一套,不怕來自別人的否定聲,大大方方地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坦坦蕩蕩地在工作中表現自己,這更加值得我們的肯定,也會得到他人的讚譽。更有一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因為被侵權走上法庭,討個說法,不去管是否被罵為“嘩眾取寵”,他們心中所想的,隻是維護法律的權威;有些學者,為了傳承古老文化,不惜奔走他鄉、周遊各國,來一場文化苦旅,不去管是否被罵為“作秀”,他們所想的,隻是好好保護逐漸被人遺忘的人類精神財富;還有一些人,為了體驗長征精神,發揚革命精神,召集誌願者步行萬裏,風餐露宿,曆盡千難萬苦,不去管是否被罵為“沒事找事”,他們所想的,隻是將一種信念傳播給大家;還有那些為了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的人,不拘泥於自己的小天地,放開眼界關注民生,扶貧濟困,不去管是否被罵為“偽善”,他們所想的,隻是為別人做一點事,多做一點事……這些,都是一種不圖私利的行為,他們隻是想使自己的思想藝術、主體理念、權利理念得到正當的發揮,這也是一種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與純粹地表演給他人給社會看,有著本質的區別,不但不應該批評和否定他們,反而要大力提倡,盡可能身體力行參與進去。
作為職場中的普通一員,也要做到該為企業貢獻的時候就挺身而出,不要吝惜自己的勞動和辛苦,不要計較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有人看到,是否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是否能讓自己升職加薪。就像王選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得不到諾貝爾獎。不要急於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