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雅子的故事再次向我們證明,不論是多麼優秀、多麼有抱負的人,一旦過於順從他人,就會湮滅個體的優秀本質,引導自己走向失敗,甚至走向悲劇。
記住,過度順從他人,就等於為難自己。
跟著自己的心走
我們在職場中,也常常會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狀況出現。很多時候,你必須服從老板的意誌,接受上司的領導,甚至是與你同一級別的同事的要求,你都不能全然無視。畢竟,這是一個講究高度協作的社會,沒有人是完全意義上自由的,尤其在職場。
誠然,身在職場,要講究與他人的溝通與協作,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但是否所有來自老板、上司的指令和同事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呢?比如,不符合你職場發展規劃的工作變動、對你來說沒有實際成長價值反而耽誤時間的冗長培訓、同事不願意做而扔給你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客戶令你為難的要求,等等。對於這些與本人意願相違背的要求,如果你都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就選擇順從,勢必會既付出了勞動又收獲甚微,甚至被誤導而離原本的職場規劃越來越遠。而要想不為難自己,就隻有跟著自己的心走。
跟著自己的心走,就要求有獨立的、合理的職業規劃,並為之堅持下去。
不管是優秀的職場精英,還是普通的無名小卒,都應該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也隻有擁有了獨立的職業規劃,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
這個職業規劃不是為某個職場或者某個他人而設定的,而是為自己量身定製的,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加優秀,也讓你在職場中目標更清晰,發展得更好。一旦出現了與你的職業規劃相違背的情況,你會自覺主動去規避,去拒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法去處理,而不是一味順從他人,為難自己。即便是為了大局著想,為了維護集體利益,暫時身不由己而選擇了委屈自己,也懂得在以後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盡量順從自己的意誌。
跟著自己的心走,就要敢於拒絕,不因不好意思而放棄自己的意願。
光知道該怎麼做,而不去做,或因為不好意思而不堅持,不但沒有任何用處,反而令自己更加痛苦——清醒地犯錯比糊裏糊塗犯錯要令人痛苦得多。
當然,我也不主張自私自利,但要明白,一個人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跟自私自利是有本質區別的。在不損害企業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拒絕他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試問,一個連自己的正當權益都沒有能力維護的人,又如何為企業帶來利益呢?相反的,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該說“不”的時候就果斷說“不”,不能答應的事情絕不勉強應承,堅持原則,行為果斷,才會為自己在職場贏得一席之地,同時也更好地塑造了自己的職場魅力。
跟著自己的心走,還要選對方法,靈活處理。
跟著自己的心走,當然不等同於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事實上,在職場上這是行不通的。生活中你可以個性十足,離經叛道。在職場中,過於凸顯個性則會使自己處於孤立的地位。那是不是就要掩藏自己的本來麵目,忽略自己的要求,泯滅自己的個性,做一個隻知貢獻不求索取的無公害老好人呢?大可不必。你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要講究方法。
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席話,在有些人身上就體現得特別妥帖。會做事、會說話的人,並非來者不拒,專門為他人做貢獻。事實上,隻要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這類人才是真正堅持了自己原則、維護了自己利益的人,隻不過,他們總是用笑眯眯的方式解決了別人看起來非常難以做到的拒絕。說這類人圓滑也好,世故也好,他們既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又維護了自己的利益,還不得罪人,將人際關係處理得滴水不漏,說起來,這才是職場高人。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也往往是這一類人。
不為難自己,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善待自己的前提;跟著自己的心走,是一種處理事情的方式,也是一種智能的選擇;巧妙拒絕,是一種做人的藝術,也是職場成功的基石。想要在職場上取得成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順暢,不妨從不為難自己做起——你不為難自己,世界才不會為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