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要為難自己(1 / 2)

過度順從他人等於為難自己

心理學方麵的分析研究顯示,那些經常違背自己的心意,順從別人的人,其實並不快樂。相反的,他們因為自身的某些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甚至不能正常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渴望,內心累積了太多的自我壓抑,漸漸的,他們的內心會產生一種自我挫敗情緒。這種挫敗情緒表現為兩方麵,一方麵責怪自己對別人的順從,一方麵遷怒於人,認為是他人讓自己不得不順從。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個體對他人是無能為力的,因此,更多卑微的個體選擇了責怪自己。這樣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就是:壓抑自己,順從他人——責怪自己,自我挫敗——繼續壓抑自己。說到底,這類人是在不斷重複地為難自己。這種為難,有時候是給自己帶來短暫的負麵情緒,有時候則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人生。

2007年,澳大利亞作家本·希爾斯出版了一本非官方傳記,名為《菊花王朝的囚徒》,主角是日本的雅子王妃。上世紀90年代,希爾斯曾任澳大利亞駐日本記者長達三年,由於特殊的身份,他得以經常與日本皇室成員接觸,掌握了大量關於日本皇室的第一手資料。並且,他對雅子和德仁皇太子的朋友、老師和前同事進行了60多次采訪後,寫出雅子王妃從誌向遠大的外交官之女到“深宮怨婦”的全過程。

雅子的父親是日本的一名外交官,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對外交感興趣,生活也十分國際化,並且精通英、法、俄、德四國語言。在23歲時,雅子便通過了高難度的外交官統考,成為外務省的實習生,並很快在日本外務省北美洲事務局任職,迅速成長為一顆耀眼的外交新星,可謂前程似錦。她對自己的未來,也做出了美好的設想,打算在外交事業上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可是,自從遇見日本皇太子德仁後,雅子的人生便發生了變化。盡管她為了自己的理想,也因為“對皇室生活沒有信心”,曾一度選擇逃避德仁的追求,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德仁的求婚。因為德仁誠懇地向她保證過“皇室雖然規矩多,但我會一生一世全力嗬護你”,並且美智子皇後也親自出麵勸說雅子,最終成全了這樁皇室婚姻,雅子嫁入日本的現代深宮中。

然而,在現實中,規矩從來就不會向浪漫的愛情妥協,何況是固守傳統的日本皇室。雅子也不例外,既然身為皇室中人,就得恪守皇室的繁文縟節,不但不能隨意外出(在她入宮後的十多年間,僅僅被允許出訪過5次),即使在宮中,也得在幾十名侍從和女官的服侍下過著一板一眼的生活。身在皇室的不自由程度,是雅子之前從來沒有料到過的。她不但要恪守日本皇室那些過於隆重的禮儀,還得學習樂器。尤其是因為公務繁忙而中斷學習招來不少閑言碎語後,她更是感到不堪重負。

最讓雅子感到沉重的,還是來自精神上的負擔。自從嫁入皇室的那天起,她就必須學習壓抑自己的想法,順從他人的意誌,否則就會遭到指責。就連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她都無法順其自然。關於她懷孕的真假消息總是層出不窮,高居媒體的頭版,可見她的肚子有多受關注。待她真的生下一個女兒時,又麵臨第二胎和“必須生一個男孩兒”的壓力……

希爾斯在書中提到,雖然日本宮內廳方麵從來沒有承認過雅子王妃患有抑鬱症,但來自雅子娘家人的信息卻揭露出,成為王妃之後,雅子常被病痛纏身,抑鬱症以及其它一些病症折磨著這位曾經胸懷大誌、性格活潑開朗的女性。雅子也曾因無法忍受毫無身心自由可言的王妃生活,甚至想過離婚或者讓太子德仁放棄繼承天皇的權利,以重獲自由。然而,出生於規矩嚴苛的日本皇室的德仁,雖然一直公開支持雅子,盡力為她爭取寬鬆一點的輿論和生活空間,卻始終不具備足夠的勇氣去衝破皇室的重重枷鎖,開曆史的先河。在命運麵前,他隻能帶著他心愛的妻子選擇順從……

雅子王妃從誌向遠大的外交官之女到“深宮怨婦”的過程,令人扼歎,也值得同情。然而,雅子的人生走到這一步,雖然充滿了無奈,也是身不由己,但歸根到底,人生的道路是她自己選擇的,命運掌握在她自己的手中,從本質上來說,她還是自己命運的最大責任人。是什麼讓她走到今天這一步呢?僅僅是來自皇室的束縛,政客的壓力和民眾的期望嗎?其實不然。令她改變的最本質的東西,還是順從,違背自己的意願,不斷地為難自己,服從他人的意誌——盡管那些“他人”是皇室成員,是政壇巨頭,是民眾,是太多與她既息息相關又毫無關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