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學會拒絕,承受結果(1 / 2)

不會拒絕的人隻能走向悲劇

不願或不敢拒絕別人,究其深層的心理原因,是害怕承擔由於拒絕別人而產生的一些不良後果,比如,破壞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完美形象,惹對方不高興,以後也遭到對方拒絕,甚至是更糟糕的結果,即為自己帶來危險的威脅,等等。受到這種害怕或是恐懼心理的操縱,人就漸漸地喪失了拒絕別人的能力,變成了他人意誌的傀儡。

比較典型的例子發生在二戰時期。當時,少數幾個納粹士兵就能殺死一個村莊的人的事件並不鮮見。村民就像木偶人一樣,戰戰兢兢地任憑納粹士兵將他們集中到樹林裏或別的什麼地方進行槍殺,他們甚至十分配合地在納粹士兵的命令下為自己及自己的家人挖好了將來掩埋屍體的坑。是納粹士兵人數眾多、武器先進嗎?是的,納粹士兵的確手持槍械,但那並非什麼厲害武器,一次也隻能殺死一個人。在人數上,村民的數量則遠遠超過了納粹士兵的數量。不難想象,如果有人反抗,納粹士兵將會遭遇怎樣的命運。可惜的是,所有的人選擇了順從,順從納粹士兵的意誌,順從命運,順從死神。而這一切,不過是因為納粹士兵說:我要殺死你們,你們必須去死!因為害怕承受拒絕別人所帶來的結果,這些可憐的卑微的生命情願選擇順從地死亡。

在中國也是如此。以南京大屠殺為典型的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殘忍屠殺事件,拋開侵略者的殘忍性不說,我們是否應該好好想想,為什麼在雙方人數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人數多的一方會成為受害者?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因為長期的封建壓製下,人們早已忘記了如何拒絕,如何反抗,即使在生死麵前,他們也不懂得去跟命運抗爭,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難怪魯迅先生在寫到愚昧而孱弱的國民的時候,總會在痛心地“哀其不幸”的同時,遺憾地“怒其不爭”。

當然,這是戰爭時期特有的極端例子。那在和平年代,在普通人身上,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類似的狀況了呢?按理說,現代社會已經是一個相對自由,相對民主的社會了,隻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人人皆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和工作。然而,在當今職場上,情況卻並非那麼樂觀。

在當下的中國,應該不乏這樣的企業:不交保險,不實行雙休製度,隨時要求員工加班並不支付加班工資,節假日充公,沒有福利,員工請任何假都要扣工資、扣全勤,不提供工作餐……這樣的企業簡直就是“資本主義”和“剝削階級”的化身。但為什麼總有人願意進這樣的企業,在這樣的企業裏充滿怨氣卻依舊忍受?因為不願意承受失業的後果,因為不懂得反抗來自老板和公司的不合理規定,不懂得拒絕不公平的待遇。在這樣的企業中工作的人,內心往往聚集著大量的不滿情緒,他們會對比其它企業的勞動者,會抱怨公司的製度,會私底下痛罵老板,會對工作充滿不滿和抗拒情緒,但他們絕不會反抗,頂多是找到更好的機會時選擇跳槽。並且,這種不滿情緒往往會被他們不自覺地帶入到家庭和生活中,進而發展成他們對家庭的不滿,對社會的不滿。他們覺得家庭和社會壓抑著自己,令自己無法自由地生活。漸漸的,他們的人生被順從和抱怨充斥著,令他們的內心充滿焦慮、憤怒等負麵情緒。他們再也享受不到工作和生活的樂趣。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成為現代駱駝祥子?!

可是,他們真的沒有選擇的機會嗎?事實上,從頭到尾他們都有選擇的權力和機會,隻是他們從來都選擇順從,學不會拒絕。從不懂得拒絕不合理的工作和薪資製度,到不懂得拒絕主管過度施加的工作壓力,一些人還會因為工作壓力過大選擇自殺——他們有自殺的勇氣,卻沒有拒絕的決心——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不敢麵對拒絕帶來的後果——被認為不是好員工,得不到晉升,會失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