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5章 鬆下的經驗談(2 / 3)

1941年,46歲

每天看到郊外電車上班擁擠情況感想,對鬆下員工談話:“我認為電車車廂上的情景,正好在反映人生。在人生旅途上,任何事都要比別人走在前麵一步。先發製人是成功的快捷方式。但是很多卻覺得不易實行,直到落入之後才焦急憂慮,愁苦萬般……”

對鬆下員工的談話:

“缺乏正麵意義的競爭及競爭精神,一定無法達到事業成功和個人境界提升的希望。希望各位能繼續擁有旺盛的戰鬥精神,在每天的業務上孜孜不倦地做下去。”

1945年,50歲新春對員工談話:

“事業經營必須有恢宏氣魄,又要有神經質。若做事不能‘膽大心細’就不能做出真正的X作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第二天召集鬆下幹部談話:

“今後鬆下電器應采取的路線,必須是複興日本,重建日本之路。我們要集中全力在生活需品的生產上,這就是當前的使命。”

1947年,52歲

對“PHP研究所”員工談話:

“當我們生產貨物推出市場,如果也能變成為客戶設想,我認為這個企業必定會大大的發展與繁榮。”

1949年1月,54歲

渡過無法發放獎金及暫時保留定期加薪困境最壞一年,在迎接新年之時,對鬆下員工的談話: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時暗無天日要苦苦支撐,有時卻是風光絕頂無人比擬。隻有完全經曆過兩者之人,才有資格談人生。我們公司首先有了這種經驗,今後才具備談論社會、人生經驗的事業資格。

如果我們時常在任何情況、任何時間去發掘光明,即使遇到不意的事情,也可以轉禍為福。”

1951年8月,56歲

對鬆下員工的談話:

“我確信:惟有‘厚利多銷’才是社會和公司共同繁榮的基礎。是透過合理化經營,得到合理公平的利益,再把利益做公平的分配。

1952年,57歲

新春對鬆下員工的談話:

“去年當做是最新產品而買下的機械,在美國工廠居然是最老式的機械,這事實很清楚地說明:缺乏自己自主性的態度或意誌,隻靠他人的力量或金錢買來的,都隻是力量微弱的東西。不出自於自己的體驗和自我努力的產物,不足以為自己真正的構想。”

1953年,58歲

對鬆下電器有關公司的人們談話:

“縱觀國內外情勢,今天經營環境日益艱難,可是隻要經營者有突破困難的強烈意願,必然產生好的構想及創意,甚至往昔認為不可能的事,也可以有所成就。

經營者需提出強烈要求,站在要求大家拿出智能的立場,使大家覺醒,就能產生新的情況。能提出要求者就是成功者。”

刊載於鬆下電器員工手冊上:

“時速100公裏風速,吹倒樹木或房屋風力以及台風挾帶而來豐沛雨量,如果能善加利用,將風力變為動力,雨量變成電力,那麼台風就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很大了。我們不妨成立一家‘台風產業株式會社’,以便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如果能這樣想,任何東西都可能成為資源。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都培養更深遠的眼光,看得更透徹,更廣闊呢?”

1955年1月,60歲

新春對鬆下電器員工談話:

“去年各廠商及代理商都處在激烈競爭苦戰中。根據預測,今後競爭將愈趨激烈。因此,我們必須以最大經營合理化參與競爭。因此要經常自問:‘什麼才是正確的’用這種態度去和人競爭。”

1957年10月,62歲對鬆下員工的談話:

“經營者對自己的企業要如同名醫,隻有在表麵看來還平靜無波的時段就及早診斷,未雨綢繆,方能防止問題爆發。”

1960年9月,65歲在中小企業經營講座上說:

“如果說一家擁有龐大資本的公司,為了進入新的市場,挾其雄厚的資本,不惜讓一個時期以成本出售商品而出現虧損,這是資本主義的一大弊端。所以,我們很早就貫徹的經營理念,絕不可做出類似資本暴力的行為。”

1961年,66歲

新年對鬆下電器員工的談話:

“去年11月27日,我滿65歲,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辭去董事長職務,作為會長,在幕後守望這家公司的經營。”

在鬆下電器員工懇談會中談話:

“公司和工會,也就是經營者與工會的人,在公司經營上是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因此,工會和公司經營一定要經營保持均衡,這樣的話,車輪無論變得多大,都能以很快速度向前進,而且不至於發生空轉或改變方向。

所以,當工會力量弱小時就應支持工會;反之,經營者力量微弱時,工會就該支持經營者。”

1962年1月,67歲新年對鬆下電器員工談話:

“在經濟方麵,我是一個樂觀者。在麵對非常困難狀況時,一定還有‘窮則變,變則通’的路。既然窮則變,就不必擔心,因此基本上,我始終采取樂觀的態度在工作。”

1963年1月,68歲新年對鬆下電器員工談話:

“今天社會上有許多獨立經營者,他們靠一個人做事,一個人作為獨立經營體,所以必須全神貫注地看事業問題、區別問題以及判斷是非。希望各位能把自己分內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要有與工作共存亡的獨立經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