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項青鬆帶著全部的374元,在一片“下海”的熱潮中選定龍遊縣城作為自己創業的起點,開辦了宏聲電訊器材修理部,並於1988年8月首創了國內第一台帶有放大器的室外有源電視天線,即“有源多方向全頻道電視接收天線”,因為這個,項青鬆成為當年參加全省科技致富會議上最年輕、收入也最少的一位“先進典型”。
新產品的順利推廣,使項青鬆在商海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88年,項青鬆投資興辦了龍遊縣宏聲電訊電器廠。1992年底,初具規模的宏聲電訊電器廠又改組更名為浙江省龍遊001電子有限公司。這家名不見經傳的私營企業從此走上了高速擴張的原始積累階段。公司自行研製開發的新產品不斷走向市場並被用戶所接受。001的商標被評為第二屆浙江省著名商標。1995年被評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107位。時隔一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浙江001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以3.08億元的產值躋身全國電子企業500強第201位。
對項青鬆來說,企業的一步步發展就意味著不斷地超越自己。從市場銷售網站的建立到品牌的創立、保護、提升經營;從家庭作坊式經營逐漸邁向現代企業經營、從產品自主開發到專利引進,向大專院校、高新技術企業借腦引智;從混沌式管理走向專業精細化管理——項青鬆在企業轉軌時的每一步都走得並不輕鬆。
從個體戶到工廠小業主,到企業經營者,到企業家,項青鬆不斷總結自己。他認為一個企業的意義並不在於賺多少錢,而在於能夠不斷地發展、壯大,成為一項富國強民、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
1990年,還是宏聲電訊電器廠廠長的項青鬆,全力推銷剛投入市場的天線產品,“為伊消得人僬悴”。那年4月16日,上海一家公司的李經理找上門來洽談專利技術聯營生產事宜。項青鬆他們激動萬分,在廠裏敲鑼打鼓迎接遠道來的客人。坐下來,人家發話了:一年包銷10萬套有源天線,每套他們可獲純利5元。但有一個條件,天線要掛上海的牌子,這才有“名牌效應”。對一般剛創辦不久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天賜良機!但項青鬆一口予以回絕。“上海能打品牌,龍遊也能打,我要創造自己的品牌。”
項青鬆靠小發明起家,靠專利產品撬開市場大門之後,企業麵臨的問題是如何讓好產品揚名,取得市場效應。深思熟慮後,項青鬆盯住了品牌。有一天,他想到了“太陽、地球和生命”。由太陽、地球和月亮組合所產生無數神奇的生命,哪一個不是從開始成長壯大的?要走出龍遊、邁出國門,就要創造自己的品牌。他的腦海裏跳出了“001”三個數字。一個品牌誕生了。
一個產品要形成牌效應,就要舍得投入。這其中既包含了技術質量保證方麵的硬件投入,也包含了管理服務、無形資產增值等軟件方麵的投入。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好酒也得勤吆喝”。001集團每年用於廣告的資金投入都呈遞增趨勢。從專利技術的開發到品牌經營,001集團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但作為一個企業來說,這又是一條無止境的道路。001集團設定了自己的目標,到2010年“構築百億工程,實現中國鬆下。”
企業光有好產品,如果市場沒有打開,可能就會遭到被淘汰的命運。這是市場競爭使然。001電子集團在發展之初就碰到這道難題,但破解得非常成功。像當年許多剛起家的民營企業一樣,項青鬆推銷自己的產品是從擺地攤開始的。1989年11月,有源多方向全頻道電視接收天線獲得國家專利。1990年,項青鬆抓住全省專利技術博覽會在杭州召開的機會,帶著50副天線在武林廣場擺起了地攤,進行現試現裝,推銷天線。談起當年闖市場的艱辛,項青鬆說,那時吃方便麵、住地下室、擺地攤,就是想把天線市場“炒”起來。
要把天線推向市場,必須擁有一張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1991年初,項青鬆看到安徽省懷遠縣一家農場的技術幹部陳東林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稱,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天線名不副實。項青鬆帶著他的001天線,千辛萬苦地找到了陳東林,對他說:“你試試我的天線!”經過安裝、調試,開機一看,圖像清晰、聲音純正,而且還新增了四個頻道的節目。陳東林信服了。他當即向所在的農場推薦,一次訂購了50套天線,這是項青鬆拿到的第一份郵購訂單。此現象引起了項青鬆的聯想,如果在各地發展幾十位、上百位甚至更多像陳東林這樣的熱心推銷員,何愁市場打不開呢?於是,他便及時組織力量南征北戰。很快,在各地形成了近1000多人的郵銷大軍,從1989年建廠至1995年底,001公司的郵購銷售額平均每年以200%的驚人速度遞增,僅1995年就實現郵銷額1600多萬元,被新聞界譽為中國的“郵銷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