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讓三洋利用海爾在中國的營銷和服務網絡,才能換取海爾在日本利用三洋的營銷和服務網絡,這樣,大家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市場競爭,你死我活”。對嗎?如果這話是表述市場競爭的嚴酷性,是表述企業總體發展狀況,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市場競爭,一些企業勝利了,一些企業消滅了,這就是幾百年的市場經濟發展史。但這個結論是對企業發展總的描述。它不能直接用於有識之士們的經營戰略和策略上。
從現實戰略和策略的選擇上看,恐怕應該是這樣:
有可能的“獨贏”自然不能放棄,但更多的現實可能性是爭取“雙贏”和“多贏”。這也許是現代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理念了。
善於把競爭與合作結合起來,是現代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經營藝術。
要懂得“同一競爭”和“特色競爭”的關係。競爭對手之間在產品、銷售、對象、地域幾個方麵都相同,謂之同一競爭。在上述四個方麵都和對手錯位,謂之特色競爭。市場細分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特色競爭。同一競爭爭取的是“替代他人”,特色競爭爭取的是“他人不可替代”。目前最時髦的語言是“核心競爭力”。它的實質和最高境界就是不可替代性。它包括完全的不可替代性和局部的不可替代性。有了不可替代性,就不一定要天天研究替代他人。
注意“企業生態”問題,這個詞是有識之士的發明。自然界有生態問題,企業也有生態問題。原來,國有企業的單一化,多種所有製發展不夠,這是企業的生態問題。現在,大中小企業之間的生態關係並沒有處理好。許多大企業都是“孤家寡人”,在它的周圍沒有一批中小企業和它結成各種形式的聯盟。大企業隻記住了“吃”、“壓”小企業,小企業也隻記住了“香食”大企業,往往是兩敗俱傷。為什麼不能造就大中小企業良好關係的企業生態呢?
於是,有識之士認為應該在觀念上有一個重大的飛躍:
“市場競爭”的觀念應該發展為“市場競合”的觀念。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合作是為了競爭,競爭是為了合作,競爭就是合作,合作就是競爭。
競爭與合作密不可分,於是隻能說一個新詞一競合
人們說“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但又常常埋怨“優不勝,劣不汰”。應該承認,人們說的“優不勝,劣不汰”的現象確實存在,有識之士認為會永遠存在。市場機製不健全,是出現這種現象的基本原因。這種看法對,但並不完全。
關鍵在於對“優”的理解上。何為優者?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優就是強,強就是大,即“大——強——優”這樣一個三段論。實際上,大不等於強,強也不等於優。中國缺少世界級的大企業,所以強調要把企業做大,這是完全必要的。但在理性認識上,卻不可走極端,鑽牛角尖。大而不強的現象比比皆是,大者乃至強者被淘汰的現象屢見不鮮。最好的一個事例就是美國安然公司的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