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8章 矯正對市場的認識(1 / 1)

“商場就是戰場”,這句從改革開放初期就時興起來的話,究’竟對不對?有識之士認為至多對40%,錯60%。為什麼呢?

戰場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對抗的雙方直接消滅。敵人端著槍衝上來向有識之士射擊,有識之士架起機關槍向他掃射。二是以打敗或消滅對方為自己勝利的前提。敵人的失敗和有識之士方的勝利或成功幾乎是同義語。

商場與戰場有根本不同。首先,競爭對手之間不能直接傷害,更不能直接消滅。誰如果這樣做,就是不正當競爭,就違反規則,就要受到製裁。同時,一個企業的成功並不以自己對手的失敗為前提。對手成功了,你也可以成功,對手失敗了,也不見得就是你的成功。

所以“商場就是戰場”主要是講市場競爭的嚴酷性,但不能把它理解為對整個市場經濟特征的概括。如果有人天天想消滅對手,那麼很可能第一個被消滅的就是他自己。

那麼,市場競爭的要義是什麼?市場競爭的要義是爭奪消費者。

誰能夠擁有更多的、熱心的,乃至忠誠的消費者,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把這一點作為自己的首要理念。海爾的“真誠到永遠”,對誰真誠到永遠?對消費者。康佳的“佳品紛呈,康樂人生”,誰的康樂人生?消費者。TCL則幹脆直述“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一個企業如果不努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天天研究怎麼對付對手,即使能打幾個“勝仗”,最終己也立不住。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這就要求企業:

——善於發現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善於把潛在需求轉化為市場需求。

——善於全方位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善於引導和創造消費者的需求。

總之,需求是硬道理。需求是社會發展的前提,也是企業發展的前提。

市場經濟和小農經濟的區別是什麼?

小農經濟隻能靠自己的資源發財。一家一戶的農民,隻能靠自己擁有的土地、耕牛、農具生產,所以他最怕“肥水流落外人田”。

市場經濟與小農經濟相比,最大的優越性就在於它既能夠靠自己的資源發財,更能夠靠別人的資源發財。資金缺乏可以貸款,技術不行,可以合作,資本不足,可以合資……為什麼有識之士們選中了市場經濟?就是因為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可以產生巨大的新的生產力。

市場經濟從表麵形式上看,是你賺有識之士的錢,有之士賺你的錢。但如果隻是這樣,最終大家都不會賺錢。錢就那麼點,今天你從有識之士的兜裏掏過去,明天有識之士又從你的兜裏掏回來,掏來掏去,不會增加半分。在市場經濟中大家賺的錢,說到底都是資源整合中出現新的生產力而產生的財富。

企業家有千本事、萬本事,最大的本事就是整合社會資源的本事。

別人的資源憑什麼讓你整合、讓你利用?方式千千萬萬,基礎隻有一個,那就是互利,交易是平等的、自願的,不是行政命令,不是法院判決,隻有互利才能實現。光是你有好處,光是人家田裏的肥水流進你的田裏,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