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章 注意改善經營計劃(1 / 1)

新成立的企業要以數據為基礎進行管理。處於經營環境激烈變化的時代,如何能夠做到盡早把握經營環境變化的征兆,一旦出現問題便迅速做出對應,這就要求有比現在更快的經營速度。而要提高經營速度,就必須放棄粗放式經營方法,以數據為基礎展開管理工作。通常的經營管理是采用計劃(PI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這種管理循環。在此基礎上,帶有具體數據目標的《改善經營計劃書》是極其有效的管理(手段)工具。

據某社會團體對私營企業做的調查顯示,75%的私營企業抱怨銀行在進行貸款業務時“抵押條件太嚴、信用評定過嚴、期限太短、額度太少”。但從另一側麵也反映出,私營企業向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企業信息也存在不足,那麼,資料的數據構成在消除金融機構對風險擔心方麵是否真的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呢?

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和社會信用體係逐步建立,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評價將會越來越規範。這些信用評級、債務者區分將決定融資的可能性,對於借貸方的企業來講,如何維持和改進財務方麵的健全性,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新成立的企業可以製定具體的、實用性高的經營計劃,並在經營管理循環(PDCA)中加以實施。

企業遇到的問題是多方麵的,可能牽涉各個領域。這裏隻是圍繞財務內容,著眼於數據分析和討論改善的辦法來做說明。

第一,如何洗練問題。

把各種財務報表製作成資料,分類按時段及按行業進行比較,要著眼於數值的變化和異常值,這樣便可以發現問題。

把洗練出的問題結合企業內的資料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原因後,還要到該實際現場(經辦部門)傾聽經辦人的意見,確認原因。

第二,結合當前經營收益狀況和現時的市場環境,設定明確的利潤目標,為達成設定的利益目標,根據損益臨界點計算出必要的銷售額。

這裏算出的必要銷售額,隻是為達到目標利潤而算出的銷售額,為避免空談,必須到營業部門與業務人員結合當前的經營環境和競爭狀況進行分析預測。

當銷售預測低於必要銷售額時,為達到利潤目標,就有必要研究如何降低變動費用率和削減固定費用。

變動費用是指購買商品或材料與銷售額成比例地增減費用。具體削減方法有要求供應商重新報價、或變更供應商等使單位價格下降,或改良製造工藝,或生產流程再造,或把外發加工的零件轉為自己生產等做法。

固定費用是不管銷售額的多少而固定消耗一定額度的費用。人工費也在此列。削減方法有重新製定工資體係、調整員工崗位或重新分組、壓縮庫存量減少倉庫費用等。

第三,改進財務計劃的策略。

首先是目標設定,改進財務計劃的目標,在於通過壓縮資產而使財政方麵變得清晰化,取出原資產最終達到減少借款的目的。其次是壓縮資產,資產壓縮就是計算出具體的、可能壓縮的金額,然後按計劃推進實施。

流動資產的主要改善項目有應收債權和壓縮庫存量。壓縮應收債權的方法是列出應收債權年曆(進度)表並按該時限徹底回收債權,或變更回收條件。削減庫存量的辦法可考慮如何防止生產過量或改進生產工藝,縮短生產流程等。

至於固定資產,則要討論研究閑置資產的有效利用和處置。

實施改善經營計劃的步驟:

首先,與責任人商定推進時間表,並與改善經營計劃的每一改進項目的具體執行人(責任人)共同明確責任範圍,確定執行時間表,並通告所有員工。

其次,通告所有員工,在確定經營改善計劃之後,最重要的是通告所有的員工,不僅要分別在各個部門開會傳達,還要經營者親自對所有員工做必要的說明,以此使經營改善計劃中所涉及的改善工作及目標共有化,全公司上下一致,為實現此經營計劃創造有利環境及努力工作。

再次,把握好效果,這包括把握改善經營計劃的進度狀況,在一定時間內對每一計劃所取得的實績進行差異性分析。因此,必須掌握各階段的實施數據。就算公司有書麵內部資料,也必須建立應用IT管理進行月度結算的財務體製和做實時記錄。而且,差異性分析的結果也應通告所有員工。

最後,要注意評估改善計劃,在實施經營計劃的過程中,成為實施計劃前提的經營環境如發生重大變化時,有必要調整改善經營計劃。但是,隨意變更計劃,則有可能影響金融機構等對改善計劃的可信度,影響士氣,因此在調整目標值之前,必須慎重考慮是否先用調整改善策略的辦法來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