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借助於外力推動。就是本公司與其他公司相互持股,使得兩家公司相互約束,引入現代企業製度,使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股東與經理人分別定位,從而解決因股東能力限製,影響企業“做大做強”的障礙。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做對的事,然後把事情做對。”做對的事,是指戰略問題必須先解決,要保證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把事情做對,是指戰術問題,隻有戰略正確了,戰術正確才有意義。很多新成立的企業在決策上,“跟著感覺走”和“跟著哥哥走”的現象還很普遍。也正是因為缺少戰略,許多新成立的企業總是長不大,年年徘徊不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是不進則退。
經營一個企業,需要按係統原理構築企業經營管理體係。大多數新成立企業的經營者缺乏係統的管理理論訓練,在經營中,依靠經驗和感覺來操持一個企業。在企業創業過程中,摸索著成長,組織結構比較鬆散,不成體係,各職能部門設置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職能劃分模糊,內部協調機製不健全。再加上,不少私營企業,隻有老板說了才算數,部門之間的協調很困難。有些企業老板不懂基本的管理常識,不懂得分權或不願分權,也不會使用管理方法,企業內部越級指揮和越級彙報普遍存在,有職位不放權,有權利不負責,負責者沒有權的現象相當普遍。人力資源管理無方法,充其量隻是做點員工的檔案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僅僅起到會計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沒有財務管理,左腰包收錢,右腰包付錢的現象還有不少。生產管理稍微好一點,但質量控製、現場管理、生產過程管理普遍比較粗放。營銷管理體係不健全,招一批銷售人員,又不敢放開使用,或者有放開使用又管不住的現象,有少數新成立的企業,銷售管理不到位,銷售員的評價體係不健全,銷售提成不到位,造成了企業銷售總是上不去,嚴重影響了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另外,管理溝通不到位,老板高高在上,員工僅僅將自己當做一個打工仔,工作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從管理的角度看,經驗管理是十分落後的管理。如果新成立的企業經營者還在抵觸科學管理理論,未免太愚昧了。早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國家經貿委就在全國推廣18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到目前為止,凡是對此比較重視的企業,推廣運用得比較好的企業,發展得就比較好,相反,則必然管理混亂或不盡如人意,發展也很有限。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全國學邯鋼,不少人認為邯鋼有很大的創新,其實不然,邯鋼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倒推”隻不過是將“目標成本管理法”這一理論成果,不折不扣地在企業裏貫徹執行了而已。學邯鋼,不是學什麼創新,其中的管理道理就連街頭賣牛肉拉麵都知道,一碗牛肉拉麵賣三塊錢,又想得封三毛錢的利潤,必須將成本控製在兩塊七。這道理誰都知道。學邯鋼,是要學他將目標成本管理法不折不扣地在企業貫徹到底的精神。僅此一例,便知道科學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個企業的治理,要法治不要人治,而新成立的企業人治相當普遍。新成立的企業迫切需要建立科學的管理製度,做好企業的“立法”工作,然後進行製度的教育工作,即企業的“普法”工作,接下來才是不折不扣地貫徹管理製度,即企業的“執法”工作;最後還要有監督製度,即企業的“司法”工作。四個環節,缺一不可。
具體來說,在製度管理上要實現六化:
·管理要製度化;
·製度要精細化;
·細則要文本化;
·文本要表格化;
·表格要定量化;
·定量要明示化。
企業全體員工要人人懂製度,事事有製度,製度表格清晰,工作成績有量化考核,每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知道自己與同事的差距。不僅給全體員工以明確的工作要求和標準,而且要使員工有公正、公平感,使他們能夠相互激勵,互相促進。共同推動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