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一定要防範失畋(2 / 3)

企業如果沒能按其所需引入風險資金,也將對新成立的企業的發展帶來致命的打擊。因為新成立的企業一旦出現資金緊張,決策就會縮手縮腳,很多好的想法就難以實施或者不敢實施,企業也就無法實現跳躍式發展。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一種就是新成立的企業本身缺乏吸引力,不能贏得風險資本的青睞,這樣的企業要麼是加強“內功”的修煉,待時機成熟時再引入資金,要麼就是盡早放棄創業;

另外一種情況是新成立的企業經常遇到的,那就是創業者在融資代價上無法與投資人達成一致。很多創業者過分強調企業本身的價值,對股權過分計較,往往因為一點點差距而與投資失之交臂。有識之士認為,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應該擺正心態,即創業一方麵可以給創業者帶來財富的積累,這固然很重要,但是創業的經曆對創業者來說更為重要,尤其是創業成功的經曆。

因此,為了使創業獲得成功,在財富上做出一些讓步應該是值得的,不過這裏還涉及控製權的問題,這就另當別論。

古人雲:“創業難,守業更難。”有識之士認為:“企業隻有創業,沒有守業,事業不敗,隻有不斷創業。”

綜觀國內新成立企業的發展,大多數20世紀80年代“靠膽量”成長起來的企業,目前已所剩無幾;90年代“靠點子”發展起來的企業,至今也生存困難;目前正紅火發展的新成立的企業,其領頭人都具有相當高的素質。由此可以發現,一個新成立的企業是否能夠做大做強,其領頭人的水平和素質具有決定性作用。凡是那些自稱“一不小心就發財”的老板,大多數都是“一不小心就破了產”。有多大的胸懷,做多大的事業。新成立的企業也好,其他企業也好,無不如此。

為了將新成立的企業“做大做強”,經營者首先必須深入解剖自己,充分認識自己的弱點,並切實加以解決,勤奮學習,按照彼得·聖傑所說的“五項修煉”脫胎換骨,洗心革麵,方能夠帶領企業員工,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創業者基本上是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的創業者常常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在位者優勢”形成了對新進人員的排擠,想引進人才,又沒有很合適的位置。另一方麵,作為創業者群體來說,特別是創業帶頭人,從感情上來來講,也不願改變自己目前所處的高層管理者地位。這就使企業“做大做強”產生了“上層障礙”。

創業者是企業的“功臣”,無論從貢獻來講,還是從感情來看,都應該在企業裏有相應的待遇,這既合情也合理。但從企業理性的角度看,企業所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用人機製應該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企業的發展,需要一流的人才。一些有魄力的企業領頭人,排除各種障礙,引進了一些人才,但都因內部創業者與引進人才之間的關係不順,最後趕走所引進的人才。所以,新成立的企業就出現了“企盼人才,重視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怪圈。一些新成立的企業少數創業者還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自身能力不足,還居功自傲,不願學習,看不得別人超過自己,愛在企業內部耍“老資格”,接受不了企業的新變化,不能忍受新引進人員的工作新思路,總是認為自己原來的做法是最好的,導致引進的人才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

究其原因,還是企業製度問題沒有解決。所有權與經營權沒有分離。創業者不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少企業的創業者,已經擁有了企業的股權,他們同時又是企業的經理人,很難處理好股東與經理人的角色關係。對於這一點,有兩種解決辦法:

其一是內部解決辦法。即一些由多個子公司組建的企業,可以按照創業者股東“在公司中持股,就不做經理人;做經理人,就不持股”的原則,稀釋股東層,在企業內部將股東與經理人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