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新世說 曹公公賑災
一、不給錢但要幹活
東漢靈帝中平四年,豫州大旱,各地饑民準備拖家帶口出去要飯。消息傳到洛陽,大臣們驚慌失色,因為黃巾軍已經越來越壯大,這些饑民如果加入黃巾軍,後果不堪設想。大臣們紛紛向皇帝上奏章,請求朝廷速派得力大員賑災,安撫百姓。靈帝劉宏不願意管,倒是身邊服侍的黃門宦官曹福安小聲說:“皇上,難道你忘了光武帝起事了嗎?”
劉宏一震。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本是一個邊遠沒落的皇族後裔,靠著綠林軍才打敗了王莽,建立了東漢王朝。綠林軍就是一群饑腸轆轆的災民組成,將王莽的四十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餓肚子的農民戰鬥力是驚人的,黃巾軍起事時人數並不多,劉宏沒放在心上,可短短幾年,黃巾軍就呈燎原之勢了。豫州地區屬於中原地帶,農民更多,這些饑民拿起鐮刀斧頭就成了凶狠的暴民……想到此,他便心慌了:“那派誰去比較好呢?”
曹福安不敢吭聲了,他隻是個負責皇上膳食的小宦官,哪兒敢議論朝政啊。劉宏讓他但說無妨,曹福安就大著膽子說道:“臣覺得袁朗大人不錯……”
袁朗?劉宏皺眉,他不喜歡袁朗。不是因為袁朗不好,而是因為他太好了。袁朗出身名門望族,袁氏一族位列三公的就有好幾位,不少人擔任過三公九卿,勢力極大。但跟其他氏族一樣,袁氏一族也出了不少敗家子,不學無術,惹是生非,給袁氏蒙羞。但袁朗出生後,讓袁氏族人重新又有了信心。袁朗跟劉宏年紀差不多,劉宏讀書時,袁朗還曾作為陪讀,和他一起上課。劉宏貪玩,資質一般,讀書成績沒有袁朗好,皇太後為了激勵他,就拿袁朗當榜樣,總是表揚袁朗,這讓劉宏特別厭煩袁朗。
袁朗曾經在豫州屬下的沛國擔任過刺史,政績卓著,百姓愛戴,名聲特別好。但劉宏最信賴的太監張讓的一個親戚花了兩百萬金,欲做沛國刺史,劉宏就將袁朗召回洛陽,讓他負責國子監,這是明升暗降,但袁朗短短兩年時間,就讓沉迷於酒色的太學生們容光煥發,勤奮讀書,國子監裏一派向上的景象……這讓劉宏更加惱怒,可是袁家擔任三公九卿的老爺子們對袁朗特別賞識,袁朗又沒什麼大錯,劉宏也不敢拿袁朗怎麼樣。
曹福安推薦袁朗,理由是他出身氏族,壓得住場,那些豪強地主會買他麵子;第二,他個人有能力,對豫州也熟悉;第三,袁朗是他的朋友,交情不錯,他認為天下之大,除了袁朗還真找不到第二個更適合去賑災的人。
曹福安倒是坦誠,將他和袁朗的關係和盤托出。劉宏這才認識到,袁朗口碑那麼好,確實是有手段的。作為世家子弟,一般恥於和宦官結交,他卻跟一個負責膳食的曹福安交情不錯,那麼其他宦官如張讓、張恭、韓悝、宋典他們說不定跟袁朗也有過往,隻不過他不知道而已。他將任用袁朗到豫州賑災的事情跟張讓等宦官說了,果然,他們都沒有反對。
劉宏召見袁朗,讓他擔任豫州牧,這可是一方諸侯,年僅三十的袁朗感謝皇恩,同時很關心地問皇上準備拿出多少錢賑災,劉宏牙疼似地說:“國庫裏麵也沒多少錢啊,朕還要修建麗宮,還要買些西域香……”
張讓等宦官在一旁偷笑。袁朗無語了,皇帝貴為帝胄,骨子裏卻是一個生意人,對做生意很是熱衷,曾經在後宮仿造街市、市場、各種商店、攤販,他自己則穿上商人的衣服,在這人造的集市上玩耍,或在酒店中飲酒作樂,或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鬥,玩得不亦樂乎。既然是生意人,他對錢就特別看重,讓他拿錢去賑災,那就跟要他命一樣。
袁朗驚聲道:“皇上,要賑災卻沒錢,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臣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無計可施啊。”劉宏轉了轉眼珠說:“袁朗啊,這要按行情,一個豫州牧得值五百萬金,朕不要你錢,等於你省了五百萬金,你拿一半,就是兩百五十萬金,拿這些錢給老百姓們熬點稀粥喝就行了,你還省下一半錢呢……就這樣了,你去吧。”
袁朗目瞪口呆。晚上跟曹福安一起喝酒,他苦笑著說:“曹公公啊,你可是害苦我了。”曹福安笑著說:“皇上就是給你五百萬金,也不濟事的。賑災不是拿錢就能辦的事,我相信袁公子的能耐……”
袁朗搖頭苦笑,說:“我隻能盡自己所能,知天命,盡人事。”
二、皇帝不給力,大臣撂挑子
雖然皇上一兩銀子沒給,但劉宏倒也不是蠢到家,給了袁朗一個聖旨,豫州所有事務都歸袁朗節製,凡阻礙賑災的人,不論是誰,一律殺無赦。袁朗帶著聖旨火速來到豫州,馬上命令敞開所有官府糧倉,在豫州屬下各城內開設粥棚,並限定戶籍在哪裏就隻能在哪裏接受賑濟,在外地不僅不能得到施粥,還要被逮起來打二十大板。饑民們紛紛到各自的城裏,僅僅兩天功夫穎川郡、汝南郡等城裏便塞滿了饑民,袁朗下令城池關閉,隻準進不準出。消息傳到洛陽,劉宏大喜:袁朗這招太明智了,把饑民們分割在各個城裏,讓他們無法投奔黃巾軍。但大臣們同時遞交上來袁朗的請求,請求朝廷撥糧,因為官糧不多,饑民又太多,連薄粥也隻能施舍幾天……
具體到錢糧,劉宏又不吭聲了。他讓袁朗自己想辦法,這時,袁家擔任司徒的袁老太爺站出來發話了,他稟告說,袁朗將自己的家財全部拿出來了,包括他爹留給他的家產,還把妻子的嫁妝——汝南郡的十頃土地全部變賣,拿出來賑災。也就是說,如今的袁朗已經一貧如洗了。他實在是沒辦法了,目前已經貼出告示,要求豫州的豪強地主捐獻錢糧,可是肯主動捐獻的人寥寥無幾……
劉宏大怒:“都這個樣子了,那些富人怎麼能冥頑不化?那些饑民要是逼急了,把這幫王八蛋的家產都搶了,漂亮丫鬟都占了,看他們還惜財不?跟朕說說,這些人都有誰啊?”
張讓等宦官緊張起來,紛紛擠眉弄眼,大臣們都不敢講,隻有袁老太爺心一橫,說:“汝南郡的豪強是韓玄,陳國的豪強是鄧芳……”
劉宏很好奇這些豪強到底多有錢,袁老太爺激憤地說了起來。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僅一個韓玄,就占了汝南郡一半的土地,家裏用蠟燭燒鍋;鄧芳更是放肆,竟命工匠仿照皇宮的樣子,給他也造了個小一號的宮殿……
大臣們一片嘩然,這應該算是僭越之罪,可是要誅九族的。這時,宦官韓悝、宋典“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求皇上恕罪,劉宏一看,明白韓玄和鄧芳跟二人有關。張讓等宦官也有不少親戚在其他地方作威作福,牽一發而動全身,自己玩樂還要靠他們,治了他們,就沒人治得了大臣,那大臣還不翻天啊。想到此,他咳了幾下說:“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人家不願捐就不捐吧。賑災的錢,朕出點兒,大家也都出點兒,給袁朗送過去。嗯,朕出五十萬金巴吧,唉,朕的內庫其實也沒多少錢的,朕要不是體恤百姓,萬萬不會做這樣的賠本生意的……”
大臣們麵麵相覷,不敢說什麼,開始認捐。袁老太爺急於幫袁朗,一下子認捐四十九萬金,幾乎跟劉宏的一樣了。大臣們七湊八湊,終於湊了六百萬金,這個數目不小了,劉宏命人將錢送到豫州。派誰去呢?袁老太爺主動請纓,大家勸他不要去,因為年紀大了,鞍馬勞頓十分辛苦,還要提防黃巾軍劫銀,袁老太爺卻堅持去,表達他對袁朗的支持。而且,押運銀的事,隻需要計劃縝密,黃巾軍是不會知道的。劉宏恨不得他去了就別回來了,別在他麵前礙眼,所以就痛快地批準了。
回到宮內,張讓湊在他麵前嘀咕,皇上有賞罰決斷之權,決不能讓臣子蹬鼻子上臉。劉宏不耐煩地問:“你最近給朕找了什麼新鮮玩意兒?”張讓韓悝等宦官趕緊從懷裏掏淘來的寶貝,春宮畫,房中術……劉宏很開心地看,連飯都忘了吃了。曹福安在一旁小聲提醒,劉宏才醒過神來。再看今天的飯菜,色香味都還不錯,尤其是曹福安手執精致的小番刀,在屋外有一隻番羊,吃胡蔥長大,曹福安從活著的羊腿上割肉,然後在炭火上翻烤,撒上胡椒粉和鹽巴,味道鮮美無比,劉宏吃得非常開心,對曹福安很是滿意,便問曹福安是不是胡人,怎麼學了一手胡人手藝。曹福安說他是豫州的潁川郡人,以前要飯時曾經跑到胡地,對胡人的飲食美味學了點兒皮毛。這個胡羊是他派人到胡地采買來的,同時采買了胡蔥,栽在盆裏養著,坐馬車到洛陽,現殺現烤,保證鮮味……
劉宏沒想到,一頓烤羊肉要這麼折騰,不禁讚歎曹福安想得周到。想到他說是“豫州潁川郡人”,便知道他此前為什麼那麼關心豫州的災情了,他對曹福安說:“朕今天出了五十萬金,臣子們也都出了錢,湊了六百萬金給袁朗,豫州災情不成問題了。”
曹福安伏下身子說道:“皇上真是愛民如子!豫州百姓要知道皇上解囊,豈不感激涕零?”劉宏哈哈笑,很滿意地玩樂去了。曹福安命人收拾碗筷時,心事重重。他覺得六百萬金去賑災,肯定無濟於事。
三天後,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黃巾軍襲擊了運銀車,袁老太爺戰死……袁老太爺因為自己而死,讓袁朗十分內疚,再加上銀子落空,無計可施的袁朗上表請辭豫州牧,撂挑子不了,跑回老家汝南郡汝陽城給袁老爺子辦喪事去了。
劉宏目瞪口呆。饑民如果斷了頓,拿上鐮刀斧頭,馬上就是一支凶狠的暴民武裝,再出個劉秀式的人物,後果不堪設想。他馬上下令大臣們再選一人出任豫州牧,可是無人敢應征。偌大的東漢王朝,居然沒有一個人肯為皇帝分憂,讓劉宏氣得吃不下飯,也沒心思玩樂了,張讓等宦官們雖然也著急,但是卻沒有辦法。這時,曹福安找到張讓,說他願意去豫州賑災,而且不要一兩銀子,張讓吃驚地看著他,說道:“豫州災荒,難道你也給餓糊塗了?袁朗那樣的人還辦不成事,你沒錢能辦事?那是上百萬張嘴啊,吃不到東西是要殺人的。”
曹福安平靜地說:“公公所言及時,困難我都想到了,但皇上茶不思飯不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願意去豫州,為皇上分憂。如果不力,我將自裁,絕不回來。”
三、曹公公的特殊要求
張讓覺得曹福安去賑災,也是好事。成了,那是長宦官們的臉,看以後誰敢說宦官隻會取媚邀寵禍國殃民;敗了也很正常,袁朗都幹不成,曹福安一個識不了幾個字的太監如何能做成?如果曹福安真的自裁了,說明宦官有骨氣,不像那袁朗,失敗了還有臉回去辦喪事,同時他張讓還可以把禦膳房總管這個位置再賣一筆好價錢……
想來想去,張讓都覺得這是個好事,馬上向劉宏稟報。劉宏正瞌睡呢忽然有人送來了枕頭,也不管這個枕頭是什麼來路,馬上召見曹福安。他很疑惑,曹福安不要銀兩去賑災是怎麼回事,曹福安解釋說,豫州乃糧食主產區,遭遇了旱災,造成全國糧價飛漲十多倍,還有價無市,有錢也很難買到。所以以前的六百萬金看上去數目很多,真正要買糧食,恐怕支撐不了幾天。所以他認為賑災不是錢能搞定的,他以為袁朗知道,但後來發現袁朗還是走了賑災的老路。
張讓在一旁插嘴,說袁朗辭任豫州牧後,袁家人就放話說,豫州牧這個位置誰敢坐,就是跟袁家人作對。所以朝野裏無人敢出來賑災,怕袁家報複。
劉宏一聽非常生氣,要召來袁氏官員質詢,張讓勸止了,說叫來了,他們肯定也是一臉無辜的樣子,說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咱們根本抓不住任何把柄,也不好治罪。本來沒錢就難賑災,敢得罪袁家的人更少,豫州牧還真的沒人幹了。現在關鍵是要派得力之人去,要殺殺袁家人的威風,不能讓袁家人在皇上頭上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