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1 / 3)

章節4

陽虎傷人報恩

春秋後期季孫氏的家臣陽虎,挾持季桓子(魯定公)後,又攻打孟孫氏,結果被打敗了。魯國人關上城門來抓他。陽虎左衝右突逃到城門下,守門人把他放出城去,剛出城,陽虎轉身用戈刺傷了守門人。守門人惱怒非常,責問道:“為什麼救了你的命,反倒要傷害我?真是可恨!”陽虎不說一句話,趕緊逃命去了。不久,魯定公聽說陽虎逃脫,大發雷霆,追查是從哪個城門出去的。查辦此事的官員把守這個門的所有守門人都抓了起來。凡是沒有傷的都治了罪,而被陽虎刺傷的那個守門人被認為是忠於職守,卻受到重賞。這時,那個守門人才明白陽虎的巧妙用心。吳起賞功激將士

戰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吳起(?-前381)善用兵,而且極力主張獎勵有戰功的將士。魏武侯采納吳起的建議,每次戰後,在宮廷設宴。上等功坐前排,葷菜席位,使用貴重的器皿,食用整隻的牛、羊、豬三牲;二等功的坐中排,器皿次一等;沒立功的坐後排。吳起還獎勵有功人員的家屬,使他們得到鄉裏的尊重。這些家屬頗受感動,捎信鼓勵親人奮勇作戰。一次,秦國出兵,臨近魏國邊界,魏國上萬士卒聞信,不等將領命令,自動穿戴盔甲,拿起武器,奮勇抗戰。吳起伏屍誅逆賊

吳起初在魯國為將,後至魏國,又因讒言,逃奔楚國。戰功卓著,深得楚悼王的重用。他提出“明法審令”的主張,取消封官爵祿,將舊貴族遷移到地廣人稀地區,從事墾荒,這些措施,使楚國日益強盛,但卻遭到貴族們的反對。

楚悼王死後沒幾天,一日,吳起在王宮處理政務。突然,宮門方麵傳來一陣陣嘈雜聲,吳起忙起身觀看,隻見一批貴族帶領一隊武裝闖入王宮。吳起未及脫身,便被一陣亂箭射傷。吳起忙逃入停放楚悼王屍體的房間,猛地撲倒在楚悼王的遺體上,箭仍然不斷地射向吳起,身負亂箭的吳起當場喪命。這幫謀殺吳起的貴族們,沒有想到,射殺吳起的箭當然也刺入楚悼王的遺體。

楚悼王之子隸王剛即位,立刻將以箭射中悼王遺體的貴族們盡行誅殺。吳起雖然被殺,但他臨死設計的這一圈套,使反對變革的貴族們落了個“反逆”的罪名,終於沒有得到好下場。西門豹怒懲巫婆

戰國時,魏王派西門豹任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令。當時漳水泛濫成災,地方官吏勾結女巫,每年將貧苦少女投入河中,稱為“河伯(神)娶妻”借口平息水害,以殘害人民,搜刮財物。西門豹到鄴城後,看到本來是富饒之地,現在已經凋敝不堪。他想出了一個將計就計的妙法,來製止“河伯娶妻”的殘暴行為。

這一年,“河伯娶妻”的日子又到了。十幾個巫婆簇擁著一個少女,幾個官紳神氣的站在巫婆一旁。在一個老巫婆的指揮下,幾個小巫婆正要把那名少女架到小船上去時,西門豹說:“把選的美女帶過來,讓我看看。”老巫婆叫徒弟把少女領到西門豹跟前。西門豹一看,那姑娘麵容憔悴,滿臉淚痕,就大聲地對巫婆說:“你們怎麼選這麼個醜閨女送給河伯當夫人?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就說西門豹要另選美女,過幾天再送去。”說完,就叫衛士把帶頭的老巫婆投進漳河裏。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老巫婆年紀大了,辦不了事,去這麼長時間還不回來,再找個徒弟去催一催。”於是,衛士又把一個小巫婆投進河裏。

又過了一陣子,西門豹對幾個官紳說:“去了兩個都是女的,不會辦事,還是麻煩你們走一趟,快去快回。”說完,衛士又把一個官紳投入河裏。

西門豹望著水流湍急的漳河,微皺眉頭,對剩下的小巫婆和官紳說:“怎麼他們還不上來?誰還去催一催?”那些小巫婆和官紳嚇得忙跪在地上叩頭求饒。

西門豹正色道:“河江長流不息,哪裏有什麼河伯!你們用‘河伯娶妻’的名義敲榨勒索,殘害百姓。老巫婆他們已經死了,以後再有誰給河伯娶妻,就叫他當媒人,先去給河伯送信。”從此以後,“河伯娶妻”這事就銷聲匿跡了。西門豹組織當地百姓開鑿水渠,興修水利,發展灌溉,鄴城又開始繁榮起來。謊言測部下

戰國時燕國大臣子之(?-公元前314年),任相國時,辦事果斷,善於監督考核臣屬。

有一次,子之正與部下交談,突然說:“剛才從門口跑出去的是匹白馬嗎?”顯然,這是謊言。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沒看見有什麼馬跑出去呀!”但是,其中一位卻走到門外張望,回來報告說:“大人眼力真好,確實有一匹白馬跑了出去。”子之由此知道這人是個不老實的隻會阿諛奉承的小人。

上述故事就是《韓非子·內儲說左上》列舉的察奸之術中的倒言法,即以謊言考驗對方,用與事實相反的話來看透對方心理的方法。司馬熹一石三鳥

戰國時,中山國相國司馬熹很得國君信任,但國君的寵姬陰簡憎恨司馬熹,常在國君的枕邊說他的壞話。曆史上因得罪國王寵姬而下台的事例很多,司馬熹很清楚其中的奧妙。

那麼,該如何辦才好呢?想了很長時間,司馬熹沒有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中山國有個智者叫田簡,他看出司馬熹的處境艱險,悄悄地向司馬熹獻策。

不久,趙國來了一位使者,小小的中山國對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馬熹幾乎寸步不離地陪伴著趙國使臣。在宴會上,司馬熹問使者:“聽說貴國擅長音樂的美女很多,是這樣嗎?”使者說:“並非如此。”司馬熹說:“我到過許多國家,見過無數美女,總覺得沒人比得上我國那位陰姬了,簡直是仙女下凡。”使者回去稟報趙王,趙王聽了之後,還未見到本人,就已經動心了。於是,趙王派使者到中山國,請求把陰姬送給趙王。陰姬是中山國國君最寵愛的妃子,國君哪裏肯答應。但又擔心如果得罪了趙王,中山國就會遭到趙國的報複,中山國很可能要蒙難。在中山王束手無策時,司馬熹向國君進諫說:“照我看,有一個辦法,既可以回絕趙國,又可避免我國蒙難。”國君忙問:“你有什麼萬全之策。”司馬熹說:“您立即冊封陰姬為王後,死了趙王的邪念。”

就這樣,中山國保全下來了,陰姬順利地做了王後,司馬熹因力薦陰姬為王後而得到陰姬的尊重,陰姬從此不再憎恨司馬熹,司馬熹擺脫了困境。智者田簡所獻萬全之策真可謂“一石三鳥”。任痤順水推舟救翟黃

戰國時,魏文侯常和士大夫們閑談。有一次。他問道:“你們認為我是怎樣的一個國君?”士大夫們異口同聲道:“你是一位仁厚的國君。”但翟黃卻說他不是一位仁厚的國君。

文侯聽後,臉一下子就拉長了,逼問:“為什麼呢?”翟黃臉不變色,從容答道:“大王攻得了中山,不封給兄弟,卻封給了兒子,這是自私的表現,所以說你不是一位仁厚的國君。”

文侯老羞成怒,立即令人把翟黃趕了出去,翟黃卻若無其事,昂首挺胸,一步一步地走了出去。

文侯接著又問任痤:“你看,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君?”任痤答道:“大王,你的確是一位仁厚的國君。”

“怎麼說?”

“常言道,凡是仁厚的國王,他的臣子一定是剛直的。翟黃剛才說的話是直率的,因此我認為大王很仁厚。”

魏文侯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忙說:“不錯,不錯。”隨即就召回翟黃,反拜他為上卿。崔紓刺昏君

戰國時,齊莊公貪戀女色,曾多次與大臣崔紓之妻私通,崔紓對此十分氣惱,時刻尋找機會刺殺齊莊公。

有一次,齊莊公為了一點小事處罰了內臣賈豎,賈豎從此心懷不滿,崔紓乘隙而入,說服賈豎做了自己的耳目和幫手。一天,齊莊公在崔府附近舉行宴會,歡迎鄰國使者。齊莊公企圖乘崔紓赴宴之機,與其妻幽會。崔紓則誑稱有病,未去赴宴。第二天,齊莊公來看望崔紓,一進宅院,就看到了崔妻,於是就隨崔妻進入內室。陪伴齊莊公的賈豎讓所有隨從等在外麵,自己陪齊莊公進了屋。這時,預先埋伏的崔家家丁一擁而上,將齊莊公殺死。文種蒸粟損吳國

戰國時,吳越兩國你爭我奪,吳國欲做天下霸主,越國則圖謀滅吳,想方設法把吳國弄得貧困不堪,然後再訴諸武力。一年,越王勾踐命大臣文種到吳國去借貸一萬石糧食,用來救災,吳王夫差不以為然,欣然答允,如數照付。

第二年,越國糧食豐收。勾踐對文種說:“去年借吳國的糧食,如不還恐怕失信,吳國就有借口加兵於我;如果還吧又有損於越而利於吳,你看該怎麼辦?”文種說:“我看還是還好。我建議精選出一萬石好糧食,蒸一下還給他們。他們一定會喜歡我們的糧食籽粒飽滿,用來下種。這樣,他們就會上當。”越王依計而行。

第二年春天,吳國人把這一萬石糧食當種子用,結果都不發芽,到秋天顆粒不收。這一年,吳國發生了大饑荒,國力大不如前,而越國的國力卻逐步強大,為滅吳創造了條件。馮諼薛地“市義”

戰國時,齊國相國孟嚐君,封於薛(今山東滕縣東南),稱薛公,門下養有食客二三千人。一日,他對眾食客說:“哪一位熟悉會計,能為我到薛地去收債?”馮諼說:“我可以去收債。”孟嚐君早已把他淡忘,便對他說:“我被瑣事搞得很疲勞,被憂患纏得發昏,整天沉溺於國家事務之中,怠慢了先生,先生還願意為我到薛地收債嗎?”馮諼說:“願意。”於是,準備車馬、行裝,把借契債券裝到車上。臨行前,馮諼問孟嚐君:“債收完後,用錢買些什麼東西帶回來?”孟嚐君說:“先生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到了薛地後,深入民間,實地調查。凡是有能力償還債務的,或者立即收取,或者限期繳納,很快便收到了利息上萬錢。有一些窮人,無力償付債務,馮諼將他們召集到一起,當著他們的麵,將債券焚燒了,並當眾宣布:“薛公知道你們無力償還債務,他寧可自己為難也決不難為大家,他決定將貧窮者的債務一筆勾銷,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辜負了他。”眾人異常激動,感激涕零,高呼萬歲。

馮諼一回到齊國,便去求見孟嚐君。孟嚐君問馮諼:“債全收完了嗎?怎麼回來得這麼快?”馮諼說:“全都收完了!”孟嚐君很高興,接著問道:“用債款買回什麼東西?”馮諼說:“臨行時,您說看我府上缺什麼買什麼。我心裏想,公子府上金銀珠寶應有盡有,好狗良馬不計其數,美人站滿了後庭,可以說,您府上什麼也不缺。如果說缺的話,那就是缺少仁義。”孟嚐君疑惑地說:“那仁義又怎麼買呢?”馮諼說:“公子如今隻有小小的薛地,您應該好好撫愛他們,隻有這樣,民才能為您所用。然而,您卻在他們身上做生意取利,對於富足的當然要他們如期償還,對於貧窮者,即使責罰他也無力償付,時間越久,債息越多,就越發難以償付。一旦逼緊了,他們就可能棄家出逃甚至謀反作亂。為了使公子能獲得一個仁愛士民的好名聲,我假傳公子之命,當眾把債券燒掉了,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債款替您買來的仁義。”孟嚐君聽了雖然覺得有道理,但白白地損失了不少錢,心中還是不太高興,無可奈何地說:“咳,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孟嚐君被齊王辭退,回到封邑薛地。在離薛地百裏的地方,男女老少,沿路迎接。孟嚐君激動地對馮諼說:“想不到先生為我所買的仁義,今天算是看到了。”範雎下車避穰侯

戰國時,魏國人範雎才智過人,因受小人迫害,逃匿於朋友家。秦國使臣王稽出使魏國,聽說範雎頗有才幹,便暗中把範雎藏在車廂裏,離開魏國,走到秦國湖關地方,遠遠看見一隊車馬自西而來。範雎問:“來的是什麼人?”王稽答道:“是秦的相國穰侯。”範雎說:“我聽說穰侯在秦國獨攬朝政,他厭惡別國的謀士。今天若被他碰見,恐怕要受其羞辱,我還是藏在車裏為好。”

一會兒,穰侯的車隊到了,穰侯同王稽二人互致問候,穰侯站在車旁問道:“車上有沒有客人,帶他們沒有什麼好處,隻會擾亂我們的國家。”王稽回答說:“沒有,我怎麼敢這樣做呢?”穰侯告別後,範雎從車中出來,說:“穰侯是個有智有謀的人,隻是反應慢些,剛才他懷疑車中有人,卻未加搜查,過後一定會後悔。他必然要派人重新查看。”於是,範雎徒步走了數裏,穰侯果然派騎兵返回來搜查,沒從車裏查到人才作罷。範雎得以脫身,他同王稽終於一同進入秦都鹹陽。後來,範雎在秦國受到重用,做了相國,為秦國的發展立下了功勞。觸龍言說服趙太後

戰國末,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繼王位,母親趙太後掌管朝政。第二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必須以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去齊國作為人質,方肯出兵相救。趙太後不允,趙國危急,眾臣力諫,趙太後聽得不耐煩了,便對眾臣說:“有誰再提用長安君作人質事,我就朝他臉上吐唾沫。”大臣們不敢再說了。

官拜左師的觸龍言求見趙太後,太後氣呼呼地等他來拜見。觸龍言的腳有毛病,慢吞吞地走進屋來,見了太後,說:“老臣腿腳不便,因此好久未能見您,我今天來此,特來問候。太後的身體怎麼樣?飯量沒有減少吧?”太後答:“我每天多吃粥。你呢?”觸龍言說:“我每天堅持散步,飯量有所增加。”太後見觸龍言不提長安君作人質的事,怒氣也就漸漸消了。兩人彼此就親切地攀談起來。

觸龍言說:“臣有一個小兒子名叫舒祺,最不成器,懇請太後允許他到宮中做一名衛士。”太後問:“他多大了?”觸龍言答道:“今年15歲了,年歲雖小,但臣想趁自己未進棺材時托付給您。”太後說:“真想不到男人也疼愛小兒子。”觸龍言說:“恐怕比婦人還勝一籌吧。”太後不服氣,說:“不,婦人更厲害。”

觸龍言見時機已到,便說:“臣以為您愛女兒燕後甚於長安君。”太後說:“你錯了,我還是喜歡長安君。”觸龍言說:“父母愛孩子,應該為他們作長遠打算。想當初,太後送女兒出嫁時,抱著她痛哭,是因為想到她要遠離而不覺哀憐。後來,您卻祝願她的子孫世世代代在燕國為王,這難道不是為她的長遠打算嗎?”太後聽了頻頻點頭。

觸龍言接著說:“現在,您使長安君地位尊貴,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貴重的珠寶,但如果不趁此時讓他為趙國立功,一旦太後百年之後,長安君能自立嗎?所以我說,您對長安君不是真正的愛護。”

趙太後恍然大悟,說:“好!這事交給你辦了,任憑你派遣他去哪兒都行。”於是,長安君到齊國當了人質,齊國出兵救趙,秦國退兵,解了趙國之圍。張醜智嚇邊防官

戰國時,齊國張醜,被送到燕國當人質。不久,燕國與齊國發生戰爭,燕國便打算殺死他,他聽到消息後,趁機逃出燕都,不幸在邊境被捕。

張醜對邊防官說:“你們燕王之所以要殺我,是因為有人說我有很多財寶,燕王想得到這些財寶。其實我並沒有很多財寶,可是燕王不相信。現在,你把我捉到了,如果把我送交燕王,我就對他說財寶都被你獨吞了,那燕王就會殺了你。”

邊防官受到恐嚇,心裏非常害怕,立即把張醜放了,張醜就逃回齊國去了。田嬰巧薦王後

戰國時,齊威王的夫人生病死了。相國田嬰(威王的少子)奏請威王選立夫人,以定民心。後宮中有七個美女,都頗得齊威王的歡心。田嬰去問威王到底中意哪一個?威王不答。田嬰想出一個辦法,命人找來七副玉耳環,其中隻有一副最華貴。田嬰把耳環獻給威王,讓威王賞給七個美女。第二天,田嬰見美女們果然帶上了威王賞賜的耳環,於是,他仔細觀察,記住了是誰帶著那副最華貴的耳環。他想:齊威王一定會把那副最華貴的耳環賞給自己最寵愛的美女,他便推那位作夫人,齊威王果然十分高興,一口答應了。要離斷臂刺慶忌

姬光利用專諸刺殺吳王僚,弑君奪位,自立為吳王闔閭。吳王僚的兒子慶忌招納敢死隊,連絡鄰國,隨時乘機伐吳為父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