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證據
有個富商,對兒子管得很嚴,不許他亂花錢。兒子是個浪蕩漢,在外麵借人家很多債,言明等父親死後再歸還。可等了很久,富商還是不死,於是兒子便和債主們商量將父親活埋。
他們七手八腳抓住富商,強行替他沐浴更衣,按他到棺材裏去,然後抬去活埋。富商呼天搶地哭叫著,可誰也不理他。這時候,正好昏官卡拉庫希路過,便問他們:“棺材裏的是什麼人,為什麼器叫得這樣淒慘?”富商在棺材裏聽見,以為有了救星,便喊道:“大人,救命呀,我兒子要活埋我呀!”
昏官質問富商的兒子:“你怎麼能這樣傷天害理,活埋自己的生父?”兒子立即回答說:“大人,我父親在騙您哩!他真的死了,您可不要上他的當呀!”昏官又問旁邊的債主:他兒子說他真的死了,你們能作證嗎?”
債主們齊聲答道:“我們願意作證,這商人確實是死了!”於是,昏官對棺材裏的富商說:“我怎麼能相信你的話呢?有這麼多人作證,難道能說他們都說謊嗎?”說罷,他把手一揮,判決道:“埋吧!”
我有權打死它
一天晚上,傻瓜阿基諾拾柴回家,見月亮時隱時現,覺得很驚奇,便跟著大聲叫囔,一會喊:“藏起來啦!”,一會兒又喊:“出來啦!”樹林子裏有兩個小偷,偷來了一隻羊,正在剝皮分肉。他們聽見喊聲,以為警察追來了,慌忙扔掉羊肉,沒命地逃跑。阿基諾聽見聲音,好奇地走過去,看看是什麼回事。他發現了羊肉,柴也不要,連忙將它背回家,叫媽媽明天賣掉。第二天傍晚,阿基諾拾柴回來,一進門就問媽媽要賣羊肉的錢。媽媽怕他亂花,便哄他說:“羊肉我賒給了蒼蠅,講好它們什麼時候有錢,就什麼時候還。”於是,阿基諾再也不去拾柴,天天在家裏等蒼蠅來付錢給他。
等了一個星期,阿基諾還不見蒼蠅前來,就跑去告狀。法官聽了他的申訴,見他傻得如此可笑,便開玩笑地說;“本庭宣判如下:見到蒼蠅,阿基諾有權打死它。”就在這時候,正好有隻蒼蠅落在法官的鼻子上。阿基諾立即捏緊拳頭,一拳將蒼蠅打成肉醬。法官鼻青臉腫,指著阿基諾,氣衝衝地說;“你……你……”阿基諾答道:“法官先生,你說我有權打死它呀!”
小心火燭
以前,有一個生長在深山裏的姑娘,嫁到城裏一戶大官家裏。新女婿心想窮鄉僻壤大概不會有蠟燭,就把蠟燭送到妻子的娘家去。
親家從來沒有見過蠟燭,也不曾聽說過蠟燭是何物,馬上把鄰人們請來討教。誰知鄰人也沒有一個見過蠟燭的,個個都在瞎猜著。最後有人說:“這東西可能是食物哩!”於是大家拿起蠟燭,猛咬一口,不想才嚼了幾下就叫了起來:“真沒想到,這東西竟一點味道也沒有!”這時主人記起村長到過大城市,便說;“村長肯定知道是什麼啦!”大夥一聽,馬上向村長家湧去。村長知道事情的經過,吃驚地說:“我在城裏見過這玩藝,一到晚上它就頭頂冒火,你們怎麼吃了它呀?哎喲,你們趁肚皮還沒有被它燒起來快到後麵的池塘裏把身子泡著吧!”大家聽了,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慌忙跑到池塘邊,“撲通”“撲通”地往水裏跳,除把腦袋露出來外,身子全在水裏泡著。村長趕緊拿來個木梆子,一邊敲一邊高喊:“小心火燭!小心火燭!”
“聰明”的村長
有個農夫,他將裝著半罐玉米的大罐子放在院子裏。一天,他家有隻山羊把頭伸進罐子裏偷吃玉米,它那副長角被罐子卡住,吃完玉米,頭出不來了。他不知如何是好,便慌忙去找村長,請他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村長騎著駱駝來了,因為農夫家的門太低,駱駝無法進去,便叫農夫把門拆掉。農夫真的從家裏取來一把鎬子,乒乓梆梆地拆起來。
門很快就拆掉了。村長進入院子裏,見山羊頭頂個大罐子,笑道:“你將羊頭砍下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這樣簡單的事情,也要我出主意,你的腦袋真不管用!”農夫一聽,趕緊拿來一把大刀,把羊頭砍掉。
農夫見山羊頭還在罐子裏,便說:“村長先生,幫人幫到底,請再想辦法幫我把羊頭取出來吧!”村長答道:“這好辦,你拿石塊將罐子打破就是了!”農夫又立即照辦,將大罐子砸碎。
獅子複活
三個大學者和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結伴出門,到遙遠的地方旅行。來到一座密林裏,他們發現一堆野獸的骸骨。三個學者不約而同地說:“我們就利用這堆骸骨,檢驗我們的知識吧!”於是,第一個立即將這些骨骼拚湊起來,做成一具骨架;第二個學者跟著動手,使骨架重新長出了骨髓、肌肉、血液和皮膚。第三個學者說:“我可以吹一口氣使它複活!”說罷,便走上前去,準備吹氣。
沒有讀過書的人見了,連忙阻止他說:“你不能使它複活,你沒有看見這是獅子嗎?”第三個學者生氣地說:“你一點知識也沒有,有什麼資格阻止我?我就是要顯顯我的本領!”那人沒有法,隻好說:“那就請稍等一下!”說著,便趕緊爬到一棵大樹上去。
第三個學者吹了一口氣,獅子果然真的複活了。凶猛的獅子見麵前站著三個人,就大哮一聲,撲過去將他們全部咬死。獅子走了後,那個沒有讀過書的人慢慢地從樹上爬下來,平平安安地回到家裏去。
水中撈錢
有個商人乘船渡海,不小心把100兩錢掉到水裏去。他慌忙叫船主把船停住,幫他設法把這筆巨款撈上來。船主一時沒主意,便和乘客一道商量,看誰有好辦法。
一個乘客對那商人說:“我帶有一個巨大的玻璃瓶,可以把你平安地送到海底去。”說著立即解開一個大包裹,取出一隻特大的玻璃瓶來,叫商人爬進裏麵去。跟著,大家七手八腳,將一根長長的纜繩係住瓶頸,然後慢慢地墜下海裏去。
過了一會,船上的人問:“沉到海底去了嗎?”商人在海底答道:“到啦,到啦!”船上的人又問:“怎麼樣?錢看到了沒有?”商人說:“看到啦,看到啦!”船上的人鬆了一口氣,不想海底那個商人卻喊道:“看到是看到啦,可總是無法伸手去拿呀!”
伊尹三世佐商主
商湯滅亡夏朝後,建立商朝,伊尹是他的得力助手。
伊尹名摯,原是商湯家裏的奴隸,在廚房裏幹活。為了讓商湯知道自己是個有本領的人,伊尹經常找機會接近商湯。有時候他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候卻故意做得過鹹或過淡,招惹商湯找他問話,並利用這種機會,用做菜打比方,他說:“做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隻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處,菜吃起來才有味道。治理國家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一番話果然說動了商湯的心,商湯發現自己廚房裏的這個奴隸是個人才,遂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任其為右相。自此,伊尹幫助商湯籌劃進攻夏朝的大計,一舉滅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幫助商湯製訂各種典章,規定官吏一定要勤勤懇懇地工作,要做出顯著的成績,否則要受到嚴厲的責罰,甚至要罰做奴隸。因此,商朝初期官吏均不敢胡作非為,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商湯死後,伊尹繼續輔佐商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君主,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管理好國家。
商湯的孫子太甲繼位時,伊尹一連寫了三篇文章,教他學習怎樣做一個好的君主。然而太甲在位的第三年就已忘乎所以了,他認為自己身為一國之君,一切應服從於他。他任性、跋扈,以暴虐的手段壓迫百姓,伊尹見此情形,先是一再規勸,提醒太甲應對自己的行為多加檢點,後見太甲毫無收斂之意,遂將他放逐到商湯墳墓所在地桐宮,要他早晚麵對祖父商湯的墳墓,聆聽守墓老人講述商湯如何創業的曆史以及商湯訂下的法律製度,教育太甲應以自己的祖父為榜樣,勤儉為本,不要敗了家業、國業。太甲漸漸地意識到了自己所作所為的錯誤,於是,他首先在桐宮的範圍內關心老弱孤寡,盡自己的努力幫助他們;應當做的事情,他立刻去做;不應當做的事情,不僅自己不做,看到別人在做也立刻加以製止。
三年過去了,這個年輕的君主終於悔過自新了,於是,伊尹親自帶領文武大臣將太甲接回首都亳城,並鄭重地將政權交付給他。
從此,太甲接受教訓,終於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商朝這個奴隸製國家日漸繁榮起來。
鄭武公智滅胡國
春秋時,鄭武公想吞並鄰邦胡國,便讓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國王。這位公主到了胡國,對國王百般殷勤,弄得國王整日花天酒地,不理國事。
鄭武公心裏暗自高興,過了一段時間,他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如何擴張地盤。大夫關其思建議攻占胡國。鄭武公沉著臉,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是胡君的嶽丈嗎?”關其思不甘示弱,繼續大發議論,強調國家大事不可絢私情。鄭武公很惱火,厲聲斥責:“住口!你要陷我於不仁不義嗎?你想讓我女兒守寡嗎?”鄭武公命左右將關其思綁出殿外問斬。
關其思被殺的消息傳到胡國,國王對嶽丈大人很感激,以為鄭國決不會來尋釁,放寬了心,更加縱情酒色,與鄭國的邊防日益鬆懈,鄭國的情報人員可以自由出入。
鄭武公掌握了胡國的內情,認為攻打胡國的時機已到,突然下令進攻胡國。眾大臣不明白他為什麼出爾反爾。鄭武公向群臣解釋:“這是我使的欲擒先縱的計謀。我對胡國早就有吞並之意。我把女兒嫁給他,是為了刺探胡國的國防機密,殺關其思則是為了迷惑胡君,使其鬆懈防務。一旦時機成熟,出其不意,輕而易舉地就可把胡國拿到手。”
鄭武公親率大軍進攻胡國,幾個回合,胡國即被鄭軍占領,胡國劃入了鄭國的版圖。
鄭莊公養惡懲惡
公元前743年,鄭莊公即位,應母親請求,封其弟共叔段於京地。公子呂說:“京地是鄭國的都邑,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請另封他地。”莊公故作姿態地說:“母親大人執意如此,怎能不滿足她的要求呢?”
共叔段得到京地,自恃有母親寵愛,便無所顧忌,圖謀取代莊公而為鄭王。公子呂又提請莊公出兵討伐,莊公說:“他的罪惡還不顯著,再等一等,到時候他必將自取滅亡。”後來,共叔段在其母支持下,加緊了陰謀篡位活動。莊公認為時機已到,便讓人放風說,他將要離開鄭國去朝見周天子。共叔段不知是計,真的與母親策劃趁莊公外出謀反。而此時,莊公卻率兵襲取京邑,共叔段倉皇逃到鄢地去了。
薑小白詐死繼位
春秋初期,齊襄公失德無道,朝中一片混亂,他的弟弟公子(薑)小白由鮑叔牙保護逃到莒國,另一個弟弟公子糾由管仲保護逃到魯國。不久,齊襄公被殺。大夫高國派人到莒國迎小白回國當國君;魯國國君聽到消息後,也立即派人送公子糾回齊國,想讓他當國君,同時命管仲先領兵去莒國通往齊國的必經之路,好阻擋小白回齊。
管仲率兵到了某地,正好碰上小白一行。管仲射出一箭,恰巧射在小白的帶鉤上,小白未受傷。這時,小白靈機一動,身體往後一倒,假裝被射死了。管仲信以為真,派人飛報魯國國君,魯國人以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地送公子糾到齊國。誰知,小白早已進入齊國國都,並已登上國君寶座,他就是後來在齊國進行改革,使齊國成為春秋時第一霸主的齊桓公。
管仲離魯國
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剛即位就在鮑叔牙的謀劃下,打敗了魯莊公的部隊,逼迫魯國殺死了與他爭位的公子糾,並要魯國交出公子糾的老師管仲。魯國的魯莊公認為管仲是足智多謀的奇才,如果讓他活著回齊國,日後一旦被重用,齊國必然稱霸天下,於是想殺死管仲。齊國的使臣隰朋對魯莊公說:“管仲曾射傷過齊桓公,桓公對他恨之入骨,要親手殺死他,以解心頭之氣。”魯莊公信以為真,這才同意讓管仲活著回去,但是要把管仲裝在囚車裏。管仲在囚車裏想,魯國能讓我活著回去,必定是好友鮑叔牙的主意。如果他們事後反悔了,還會派兵來追我,所以一定要快速前進,早早離開魯國。為了加快行軍速度,管仲編了一首《黃鵠之歌》,曲子悠揚激昂。他教推囚車的役仆唱這首歌,役仆們一邊唱一邊走,樂而忘倦,越走越帶勁,一天時間走了兩天的路程。管仲的憂慮不是多餘的,在放走管仲之後,魯莊公果然後悔了,又派兵追截,可是已為時晚矣,管仲他們早已進入齊國境內了。
管仲的臣服計
春秋時期,公元前681年,齊桓公進攻鄰國魯國。魯莊公接連吃了敗仗,被迫求和。在柯地,魯莊公與齊桓公會盟割地之時,魯國大將曹沫突然衝至齊桓公跟前,用匕首對著齊桓公說:“要麼全部歸還侵地,要麼你我死在一起!”麵對銳利的匕首,齊桓公隻好答應歸還侵地,曹沫便放了他。
回到齊國後,齊桓公對此十分惱火,想派人行刺曹沫,討回割讓給他的土地。這時,宰相管仲對他說:“雖然君侯的保證是被迫作出的,但這是在與魯國國君一次公開會盟中作出的。如您現在食言,這會被人認為是背信棄義。如此,君侯之怒雖可平息,天下諸國之怒卻由此而生,這對齊國是不利的。”
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將侵占的土地歸還給魯國。消息傳開,天下諸侯都佩服齊桓公遵守信義,從此對他十分尊重。兩年後,齊桓公被各國諸侯推為盟主。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謀略,齊國成為春秋時第一個稱霸之國。
貌辨說君救主
齊國相國田嬰門下,有個食客叫齊貌辨,他生活不拘細節,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搞得人家很不愉快,不逗人愛。門客中有個士尉勸田嬰不要與這樣的人打交道,田嬰不聽,那士尉便辭別田嬰另投他處了。為這事門客們都憤憤不平,田嬰卻不以為然。田嬰的兒子孟嚐君便私下裏勸父親說:“齊貌辨實在討厭,你不趕他走,倒讓士尉走了,大家對此都議論紛紛。”
田嬰一聽,大發雷霆,吼道:“我真想宰了你們。我看我們家裏沒有誰比得上齊貌辨。”這一吼,嚇得孟嚐君和門客們再也不敢吱聲了。齊貌辨到底有什麼能耐呢?大家不知道。而田嬰對他卻更客氣了,住處吃用都是上等的,並派長子伺奉他,給他以特別的款待。
過了幾天,齊威王去世了,齊宣王繼位。宣王喜歡事必躬親,覺得田嬰管得太多,權勢太重,怕他對自己的王位有威脅,因而不喜歡他。田嬰被迫離開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今山東省藤縣南)。其他的門客見田嬰沒有了權勢,都離開他,各自尋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隻有齊貌辨跟他一起回到了薛地。回來後沒過多久,齊貌辨便要到國都去拜見宣王。田嬰勸阻他說:“現在宣王很不喜歡我,你這一去,不是去找死嗎?”齊貌辨說:“我本來就沒想要活著回來,您就讓我去吧!”田嬰無可奈何,隻好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