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3 / 3)

蘇從知道了楚莊王決心有所作為,心裏有了底,於是告辭出宮。不久,楚莊王重用了像蘇從這樣剛直不阿的人,削弱了令尹的勢力,親自安排國家大事。很快國勢大盛,陸續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成為霸主。楚王大度得猛將

春秋時,楚莊王一次辦太平宴,大宴群臣,所有文武官員、宮內寵姬妃嬪,俱皆出席,狂歡豪飲,夜幕降臨,興猶未盡。莊王命人點燭繼續歡宴,還讓兩美人許姬和麥姬,到各桌向各人敬酒。突然一陣大風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殿堂上漆黑一片。席上有一官員乘機占便宜,摸了摸許姬的手,許姬把手一甩,順手扯斷他的帽帶,急匆匆跑到莊王跟前附耳說:“剛才有一人乘黑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請大王讓人點燭來看,誰沒有帽帶的就是那家夥。”莊王聽了,並沒有馬上命人點燭,而是大聲宣布:“今晚的宴會,寡人要與各位同醉,現在請大家把帽子除下來痛飲。”眾官員都把帽子脫了下來,莊王這才叫點燭。殿堂頓時亮了起來,大家都不戴帽子,所以看不出誰曾經揩過油。

散席後,許姬嗔怪楚莊王為何不處罰那個調戲她的官員,莊王說:“酒後狂態,人之常情。如果把那輕薄人揪了出來,豈不是掃了大家的興?”許姬聽言,拜服莊王的雄才大略。後來,楚莊王征伐鄭國,有一武將獨率百名精兵,斬將奪關,直逼鄭國京城,使楚王聲威大振,此人就是當年那個輕薄人,他叫唐狡。

藝人唱歌感楚王

孫叔敖是楚國相國,長期協助楚莊王處理國事,政績顯著,而且一生廉潔清正,不聚斂錢財。死後,家境清貧,其子貧困無依,靠給人家背柴禾來維持生活。

藝人孟侏儒看了,為此打抱不平。他穿上孫叔敖的衣冠,摹仿他的言談舉止,學得惟妙惟肖。一次,他應召入宮,乘機在楚莊王麵前唱道:“貪官不可做而做,廉吏可做而不可做。貪官所以不可做,因行為汙濁卑鄙,可子孫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廉吏所以可做,因為行為高尚無比,一朝身死家貧窮,子孫乞食無寒衣。勸君勿學孫叔敖,楚王不念前功勞。”楚莊王聽了,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當即,召見孫叔敖的兒子,封給他一大片土地,用來養家。

範昭借酒刁難晏嬰

為上遮醜齊國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但是,齊桓公死後,齊國就逐漸衰敗了。過了100年,齊景公當上了國君,為了恢複齊國的往昔繁盛,齊景公任用了晏嬰等一批賢臣,使齊國再度走上欣欣向榮的道路。

齊國的繁榮和強盛引起了稱霸中原的晉國的不安。晉平公為了向諸侯各國顯示一下自己“霸主”的威力和鞏固其地位,就想征伐齊國,給齊國一點厲害看看。為了探清齊國的虛實,晉平公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

範昭到了齊國,齊景公設盛大宴會款待晉國使者。酒到酣處,範昭對齊景公說:“請大王把酒杯借我用一下。”齊景公不知其意,便吩咐侍從:“把我的酒杯斟滿,為上國使者敬酒!”侍從倒滿酒恭恭敬敬地送到範昭麵前,範昭端起酒,一飲而盡。晏嬰把範昭的舉止和神色看在眼裏,大為憤怒,厲聲命令斟酒的侍從:“撤掉這個酒杯!給國君換一個幹淨的。”範昭聞言,吃了一驚。於是,他幹脆佯作喝醉,站起身,手舞足蹈地跳起舞來,邊舞還邊對樂師說:“請給我奏一曲成周之樂,以助酒興!”

樂師從晏嬰命令侍從撤杯的舉動中看出了範昭的用意,站起來對範昭說:“下臣不會奏成周之樂。”

範昭連討沒趣,借口已經喝醉,告辭回驛館去了。

齊景公見範昭不悅而去,心中不安,責怪晏嬰說:“我們要跟各國友好往來,範昭是上國使者,怎麼能惹怒人家呢?”

晏嬰回道:“範昭不過是以喝醉為名來試探我國的實力,為臣的這樣做,正是要挫掉他的銳氣,使他不敢小看我們。”樂師也跟著說:“成周之樂是供天子使用的,範昭不過是個小小使者,他也太狂妄了。”

齊景公恍然大悟。第二天,範昭拜見齊景公,連連向齊景公道歉,說自己酒醉失禮。齊景公回了幾句客套話,然後派晏嬰帶範昭去齊國的軍營和街市上參觀。

範昭回國後,不無感觸地對晉平公說:“齊國國力不弱,群臣同心,暫時不可圖謀。”

晉平公於是打消了攻伐齊國的念頭。孫息累蛋諫君王

春秋時,晉國國王晉靈公,平日貪愛玩樂享受。有一年,他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台,這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此,許多大臣反對,但晉靈公一意孤行,還說:“我建高台主意已定,誰再敢勸阻,立即斬首。”要保命的大臣都不再言語。

有個叫孫息的大臣,對晉靈公說:“我能把九個棋子累在一起,上麵還能放上九個雞蛋。”晉靈公覺得很新鮮,於是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讓孫息擺擺看,孫息先小心地把九個棋子摞了起來,接著又把雞蛋小心地往棋子上放。放了一個,又放一個……

這時,屋裏的氣氛很緊張,鴉雀無聲,一片寂靜,隻有雞蛋碰到棋子發出的響聲。圍觀的大臣們屏住呼吸,孫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這時失聲叫道:“危險!危險!”孫息說:“我倒不覺得這有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驚異地說:“啊!還有什麼會比這更危險!”孫息說:“建九層高台就比這更危險。這高台三年都不一定建成。這三年之中,要征用多少壯丁服勞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織,百姓生活不下去,就會逃難,就會造反;國庫空虛,國力衰竭,鄰國就會起兵犯境。如果國家滅亡了,大王您怎麼能生存?難道說這不比累棋子雞蛋更危險嗎?”晉靈公聽了,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頓時醒悟,對孫息說:“搞九層高台,是我的過錯。

叔詹空城退楚軍

春秋時,楚國令尹(宰相)公子元率兵車六百乘,浩浩蕩蕩地殺奔鄰邦鄭國,直取鄭國都城(今河南新鄭)。鄭國的兵力本來就遠不及楚國,楚軍突然來犯,朝野上下不知所措,國家危在旦夕。鄭王鄭文公連忙召集大臣商議禦敵之事。大臣叔詹說:“楚兵若來,老臣自有退兵之計。”說話間,探子來報,說敵軍已攻破梏邱關,先鋒快要打進城來了。叔詹聞訊,立即下令軍隊統統埋伏在城內,不讓楚軍看見一兵一卒。大開城門,內城“懸門”放下,商店照常開業,街市上百姓來往如常,都城秩序井然和平常一樣。

沒多久,公子元率楚軍來到城外,看到如此情景,認為其中必有詭詐,擔心萬一失利,回去不好交賬。於是,暗傳號令,連夜拔寨撤軍。

叔詹空城退楚軍,這是我國曆史記載最早的“空城計”。這樣的“空城計”,其目的隻是想蒙混過關或避免嚴重威脅,但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對方手裏,這屬於冒險行徑,必須了解對方的心理特點才可實施,一般來說,不到最後關頭是不宜使用的。智伯贈鍾滅敵國

公元前5世紀中期,晉國統治著今天的山西省一帶。晉國貴族智伯想征服居於西北的小國仇由國。但通往那裏的道路是崎嶇山徑,僅能行人,大隊兵馬根本不能通行。要征服仇由國,必須拓展道路。

智伯心生一計,命人鑄造了一口大鍾,並派人去仇由國請求國君接受此贈物。仇由國國君十分高興地接納了這口大鍾,可是必須拓寬道路,才能搬運大鍾,於是,他下令召民工加緊修路。7個月後,通路拓展了,仇由國國君剛剛見到大鍾,智伯的兵車就開進城來,滅了仇由國。告之以害得脫身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出身於楚國的名門望族,其父楚國大夫伍奢、兄伍尚同為楚平王殺害。因此,他想逃離楚國。在邊境被守備人員捕獲。因為畫有伍子胥的頭像的通緝令早已傳到這裏,守備人員一眼就認出他來,想報功請賞。伍子胥對他們說:“其實,國君追捕我,是想得到我們家傳的寶珠。但在途中,我已將它遺失了。如果你們把我押送到國都,我就說是你們將寶珠掠取了。”守備人員聽後,無不害怕,於是就將伍子胥放走了。後來,伍子胥轉輾流亡到吳國,幫助吳王整軍經武,使吳國日益強盛。子產聞哭辨虛實

春秋時鄭國的貴族子產,一天清晨經過一間茅屋時,聽到屋裏隱隱約約有女子的哭聲。子產叫隨從推門看看,發現有一女子正伏在一男屍旁哭泣,女的雙手緊緊捏在一起。子產抓過女子的手一摸,發現脈搏跳得很快,於是讓隨從把這女子抓了起來。經過審問,女子招認:那男子是她的丈夫,是她用繩子把丈夫勒死的。事後,隨從問子產是怎麼斷的案。子產說:“我隻是覺得那女人的哭聲,充滿了恐懼之情。通常,一個人要是知道自己的親人就要病死了,就會十分害怕,深怕親人從此一去不回。但是,一旦親人死了,就會變得十分消沉悲傷。然而,那個女人的哭聲,不是哀傷而是恐懼,是反常的。所以,我知道其中定有問題。”石碏假手除逆子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殺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衛桓公,篡奪了君位。怕百姓不服,就叫自己的同黨石厚去向他的父親石碏討教。石碏是衛國的老臣,這時已隱退在家。聽說此事,他想借他人之手除掉州籲和逆子。於是,他對石厚說:“安定君位並不難,隻要州籲去朝見周天子,取得合法地位,百姓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石厚表示同意,但又擔心無故入朝會引起周天子的懷疑。石碏又建議說:“陳國國君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如果先去陳國,讓陳桓公出麵代為請求,那麼,周天子一定會承認新王的。”石厚把他父親的話一五一十地稟報州籲,州籲覺得很有道理,便讓人備車,帶上禮物,由石厚護駕,馳往陳國。

石碏得知二逆已經上路,馬上寫了一封血書,派心腹急奔陳國。信中列舉了州籲殺君篡位和石厚助紂為虐的罪行,說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請桓公除掉他們。陳桓公見信,非常敬佩石碏赤膽忠心、大義滅親的精神,決定為衛國除掉這兩個叛逆。不久,州籲、石厚到了陳國,陳桓公把他們抓了起來,並捎信給石碏。石碏會集文武百官商議如何處置,決定派人去陳國處決州籲和石厚。

衛宣公即位後讚揚石碏大義滅親,尊奉為國老。

少年譏父救祖

春秋時,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有個少年叫孫元黨,從小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而他的父親對祖父卻很不孝順,嫌他年老體弱,給自己添麻煩,巴不得他早死。

一天,孫元黨的父親把病弱的祖父裝在大竹筐裏,想把他扔進深山。元黨舍不得祖父,求父親把祖父留在家裏,父親不理,把竹筐用車推進深山,將老父扔在地上,轉身就走。元黨卻拾起竹筐對父親說:“我要把筐帶回家,等你老了,也要用它送你到這裏。”

元黨的父親聽了大吃一驚,氣呼呼地問元黨:“不懂規矩,你怎麼說出這種話?”元黨說:“父親怎樣教育孩子,孩子就怎樣做。”元黨的父親頓時悔悟,忙把老人家接回家,從此十分孝敬。臥薪嚐膽

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長期相爭。在吳強越弱的形勢下,越國謀臣範蠡、文種,向越王勾踐獻了“內補外泄”的九大計策:(一)尊天地、事鬼神,以專百姓的信仰。(二)向吳國多獻珍寶,以驕吳王夫差之心,消磨其鬥誌;以賄賂收買內奸。(三)用高價多買吳國的糧食,使吳國民無餘糧,國庫空虛。(四)獻美女迷惑吳王的神誌,虛弱其身體,破壞其智謀。(五)進貢巧工良材,供吳王大造宮殿寶物,消耗其錢財。(六)送給吳王一些善於奉承阿諛的人。(七)離間吳國佞臣與忠臣之間的關係,使佞臣得勢,忠臣被排擠。(八)越國暗中準備戰爭物資,富國強兵。(九)操兵練馬,待機攻吳。勾踐照此而行,越國一天天強大,吳國一天天衰弱。越王勾踐采納了範蠡、文種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於轉弱為強,攻滅吳國。勾踐潛行渡江敗吳軍

春秋末期,公元前478年,吳國大旱,越國勾踐趁機率軍攻伐吳國。越軍進到笠澤(左水名,即今吳淞江),吳王夫差聞訊也親自率軍還擊越軍,兩軍隔江對峙。

越王勾踐在主力的南翼派出兩支小部隊,分左右兩路,在黃昏時分別隱蔽於江中。半夜時,鳴鼓呐喊,進行佯攻。吳王夫差以為越軍主力分兩路渡江,便連夜調兵遣將,分兩路迎戰。勾踐此時卻率領主力部隊,悄悄地從吳軍兩路中間薄弱部位潛行渡江,展開進攻。吳軍遭到突然的猛烈攻擊,節節敗退,越軍則乘勝追擊。在於沒(今江蘇蘇州南)一帶,大敗吳軍。死囚陣前自砍頭

吳軍受驚越軍勝春秋後期,吳王闔閭趁越王允常去世、世子勾踐新立之機,率精兵三萬,興兵攻越。越王勾踐親自督軍抗擊。兩軍在滎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相距十裏安寨,幾經交鋒,不分勝負。闔閭想速戰速決,便命眾部將列陣以待,伺機猛攻。勾踐見吳軍兵多勢眾,決定以智取勝。

他密傳軍令,放出軍中所帶的三百名死囚,列隊於陣前。每人都袒胸露背,自己把明晃晃的大刀架在脖子上,邁步走向吳軍陣地。當距吳軍陣地僅十步遠時,為首的一囚犯說:“吾主越王,自不量力,得罪於上國,使上國出兵征討,我等願以死代越王贖罪。”說完,他帶頭將刀用力一抹,其他死囚也跟著割下自己的腦袋。吳軍官兵眼睜睜地看著這血淋淋的場景,大為驚愕,隨著就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他們忘了自己正身處兩軍交戰的戰場。此時,越軍陣中鼓聲大作,越軍敢死隊迅猛地衝向吳軍。被剛才三百個人頭落地的奇景弄得糊裏糊塗的越軍,還沒清醒過來,隊伍便被衝得亂作一團。接著,勾踐率大軍殺出,吳軍見狀,紛紛逃竄。三萬精兵損折過半。吳王闔閭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去。艾子智救九族

齊宣王斬殺了謀叛之臣齊國大夫邾石父,並準備滅其九族,斬盡殺絕。邾石父的族人就跑來求救於艾子。於是,艾子來到齊宣王麵前,問道:

“謀叛的隻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麼罪,要被殺呢?”齊宣王說:“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廢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與叛同宗者殺無赦’。”

艾子說:“我也知道大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我聽說以前公子巫在邯鄲投降了秦國,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嗎?那麼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該連坐,希望大王馬上自盡吧,不要因為愛惜自身而破壞了先王的法度。”

說罷,便從懷中掏出一根繩子來,鄭重其事地獻給齊宣王。齊宣王哭笑不得,隻好說:“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