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2 / 3)

宣王聽說齊貌辨要見他,憋了一肚子怒氣等著他。一見齊貌辨就說:“你不就是田嬰很信任、很喜歡的齊貌辨嗎?”“我是齊貌辨。”齊貌辨回答說,“靖郭君(田嬰)喜歡我這個倒是真的,說他信從我的話,可沒這回事。當大王您還是太子的時候,我曾勸過靖郭君,說:‘太子的長相不好,臉頰那麼長,眼睛又沒有神采,不是什麼尊貴儒雅的麵目。像這種臉相的人是不講情義,不講道理的,不如廢掉太子,另外立衛姬的兒子郊師為太子。’可靖郭君聽了,哭哭啼啼地說:‘這不行,我不忍心這麼做。’如果他當時聽了我的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被趕出國都了。

“還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後,楚國的相國昭陽要求用大幾倍的地盤來換薛這塊地方。我勸靖郭君答應,而他卻說:‘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雖然現在大王對我不好,可我這樣做對不起先生呀!更何況,先生的宗廟就在薛地,我怎能為了多得些地方而把先王的宗廟給楚國呢?’他終於不肯聽從我的勸告而拒絕了昭陽,至今守著那一小塊地方。就憑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從我呢?”

宣王聽了這番話,很受感動,歎了口氣說:“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誠,我年輕,絲毫不了解這些情況。你願意替我去把他請來嗎?”

齊貌辨當然答應了。他回到薛地,要田嬰穿上齊威王賜給他的衣服,戴上威王賜給他的帽子,佩上威王賜給他的寶劍,來到國都。宣王得信,親自到都城外迎接田嬰,見田嬰這身裝束,竟忍不住哭起來了,馬上任命田嬰為相國。

僖負羈打點人情

周共公十六年,晉公子重耳在隨從狐偃、趙衰、臼季、狐射姑、介子推等人的策謀下,離開齊國,開始了謀求返回晉國奪位的周遊列國之行。在到曹國時,曹共公很小看他們,接待也不大禮貌。大夫僖負羈再三勸告,曹共公也不聽。回到家中,其妻呂氏見僖負羈麵有憂色,就問他朝中發生了什麼事,他便將曹共公不以禮貌待晉公子重耳一行的事說了一遍。呂氏聽完後說:“我剛才在郊外采桑葉,正碰上晉公子一行從那裏路過。我看晉公子雖然現在還沒有返回晉國,但跟隨他的人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我聽說,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臣子,有什麼樣的臣子也一定會有什麼樣的君主。從這一幫隨從人員看,晉公子是個了不起的人,將來一定會得主晉國,很可能還會做諸侯的頭兒。到那時,他們一定會興兵討伐曹國,我們也會跟著君王遭殃。你不如早點跟晉公子結交結交,也好留個後路。”僖負羈聽後便私下備了酒食送去,還在裏麵藏了一塊白玉。重耳收了酒食說:“要是我能夠回國的話,一定報答您的情義。”後來,重耳返回做了晉國的君主,果然興兵伐曹,殺了曹共公,優待了僖負羈一家。

三通鼓曹劌勝齊

春秋時,齊國大將鮑叔牙率兵進犯魯國。魯國國君魯莊公聽到齊軍侵犯的消息,十分惶恐不安。大臣施伯向魯莊公推薦了隱士曹劌(guì)。莊公問曹劌:“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抵抗齊軍?”曹劌答:“戰爭的情況是變化莫測的,應該臨機應變,設計製勝。”魯莊公覺得曹劌很有才華,便叫他隨軍出征,給自己當參謀。

齊、魯兩國軍隊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相遇。雙方擺開陣勢,對壘起來。齊將鮑叔牙憑著兵力的優勢向魯軍發動了進攻,齊軍排山倒海般地衝了過來,魯莊公著了慌,想馬上擂鼓發起反擊,曹劌當即阻止說:“且慢,現在還不是時候。”於是,傳令偃旗息鼓,嚴陣以待,堅守陣地。齊軍第一次衝鋒沒能奏效,隻得退回原地。過了一會,齊軍再次擂鼓衝鋒,魯軍仍巍然不動,齊軍又退了下去。鮑叔牙以為魯軍曾敗在自己手裏,吃過苦頭,兩次衝擊都不敢回擊,一定是已經心怯膽喪。他想如果再發動一次進攻,齊軍肯定會狼狽而逃的。於是,他下令第三次衝鋒。

曹劌聽到齊軍的第三次鼓響,便對魯莊公說:“現在到了反擊的時候了。”魯莊公一聲令下,戰鼓齊鳴,魯軍迅雷不及掩耳地衝向齊軍,已經勞累不堪而且鬥誌已經鬆懈的齊軍,沒有防到這一招,慌忙招架,被殺得大敗而逃。

在慶功會上,魯莊公問曹劌:“你為什麼要等到敵軍三通鼓後才出擊,這其中有何奧妙呢?”曹劌說:“打仗全靠勇氣。齊軍第一次擂鼓時,士氣最旺盛,銳不可當;到了第二次鼓響,對手又不出擊的時候,士氣就開始鬆懈;到了第三次鼓響,士氣已衰竭,戰鬥力減少大半。而這時,我們的士兵卻保持著旺盛的士氣和充沛的體力。所以,我出其不意,一鼓作氣,策新羈之馬,攻疲乏之兵,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晏子妙諫景公

春秋時,齊景公對百姓殘暴,大夫晏子總想規勸他對百姓要愛護。一次,晏子聽人說齊景公從鳥窩裏捉到一隻小鳥,後來又可憐它,把它送回鳥窩。他馬上跑到齊景公那裏,向齊景公恭維道:“大王了不起啊!您這是做了聖人之事,您的仁愛之心,已經在禽獸身上表現出來了,何況對於人呢?我想您一定會愛護百姓的。”

齊景公聽了這番話,聯想到前兩天被他關起來的廚師,忙說:“把那個廚子放了吧,我要做個愛民的好君主。”晏子反語救馬夫

齊景公常用的一匹馬,被馬夫殺了,齊景公大怒,操起戈要殺那馬夫。晏子對景公說:“你這樣做,他連自己的罪過都不知道就死了,讓我來替您數說他的罪狀,然後再殺他也不遲。”景公應諾。

晏子舉戈走到馬夫麵前,對他說:“你為國君養馬而擅自殺死它,此罪當死;你使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死養馬人,罪又該死;你使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死養馬人的事傳遍四鄰諸侯,使得人人皆知,此罪更該死。”齊景公聽了,猛然醒悟,馬上說:“夫子放了他吧,不要讓我落得個不仁的惡名。”魏文侯禮賢下士

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國家。這同國君魏文侯的賢明是分不開的。他最大的長處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器重和尊敬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幹的人。

魏國有一個叫段幹木的人,德才兼備,名望很高,隱居在一條僻靜的小巷裏,不肯出來做官。魏文侯想同他見麵,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有一天,他坐著車子親自到段幹木家去拜訪。段幹木聽到文侯車馬響動,趕忙翻牆跑了。魏文侯吃了閉門羹,隻得怏怏而回。以後接連幾次去拜訪,段幹木都不肯相見。但是,段幹木越是這樣,魏文侯越是仰慕,每次乘車路過他家門口,都要從座位上站起來,扶著馬車的欄杆,佇立仰望,表示敬意。

左右的人對此都有意見,說:“段幹木也太不識抬舉了,您幾次訪問他,他都避而不見,你還理他做什麼呢?”魏文侯搖搖頭說:“段幹木先生可是個了不起的人啊,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富貴,品德高尚,學識淵博。這樣的人,我怎麼能不尊敬呢?”後來,魏文侯幹脆放下國君的架子,不乘車馬,不帶隨從,徒步跑到段幹木家裏,這回好歹見了麵。魏文侯恭恭敬敬地向段幹木求教,段幹木被他的誠意所感動,替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請段幹木做相國,段幹木怎麼也不肯。魏文侯就拜他為師,經常去拜望他,聽取他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意見。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魏文侯“禮賢下士”,器重人才。於是一些博學多能的人如政治家翟璜、李悝,軍事家吳起、樂羊等先後來投奔魏文侯,幫助他治理國家。特別是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廢除奴隸製的政治、經濟體製,使興的地主階級起來參與國家政權,使魏國經濟迅速地發展起來,終於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價值五張羊皮的大夫

春秋時,晉國滅了虞國,虞國的大夫百裏奚作了俘虜。後來,秦穆公與晉獻公的女兒結婚,晉王把百裏奚作為陪嫁的奴隸送給秦穆公。在送婚隊伍前往秦國的途中,百裏奚逃跑到楚國,在楚國當了看馬人。秦穆公得知百裏奚很有才華,便想讓人送禮物給楚王,請他把百裏奚送還秦國。謀士公孫枝勸阻道:“楚人之所以叫他看馬,是因為不知道他是個有本事的人。如果主公重禮相請,這就是告訴楚人我們要重用百裏奚,楚人還能讓他來秦國嗎?”秦穆公覺得有理,便按當時奴隸的一般身價,用五張公羊皮贖回。公羊叫羖(gǔ),因而把百裏奚稱作五羖大夫。後來,百裏奚與蹇叔等一起輔佐秦穆公建立了霸業。孟明視焚舟勵兵

春秋時,秦穆公屢次為晉所敗,一年,他出動全國所有的軍隊,親自率領大軍兵臨晉國,以報仇雪恨。秦軍分坐數百艘戰船,渡過黃河。大將孟明視(五羖大夫百裏奚之子)下令燒掉全部戰船。秦穆公忙製止,問道:“燒了船,我們怎麼回去呀?”孟明視說:“用兵之道,以士氣取勝。我軍屢次被晉軍打敗,士氣本來就不高,眼下燒掉戰船,以告三軍將士有來無回,這樣可以振作士氣。這就是兵法所講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啊!何況,如果我們戰勝了晉軍,就不悉無法渡河了;如果我們戰敗,就應當視死如歸,還要戰船幹嗎?”秦國三軍將士,見戰船被燒,果然群情激昂,誓死為國報仇。而晉國的軍隊聽到秦軍上下決心報仇雪恨後,卻不敢和秦軍開戰。於是,秦軍不戰自勝。秦穆公失馬得民心

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匹千裏好馬從馬廄中跑了,後來被一批遊民捉住,宰了烤馬肉吃,分享的有三百多人。不久,官府查獲此事,報告秦穆公,已把這些遊民抓來,問如何收拾。秦穆公說:“一個仁義之君,哪有因為一個畜牲而殺害自己的同胞呢?我聽說吃過千裏馬的肉以後,必須要喝些酒,否則,會傷身體的。”於是,下令赦放三百遊民,而且賜酒暢飲。不久,晉國乘秦國鬧旱災之機,出兵攻打秦國。兩軍在韓地(今山西河津)會戰,因勢單力薄,秦軍處境危急,秦穆公也身負重傷。此時,曾蒙受秦穆公恩惠的三百遊民,突然殺了出來,他們奮力作戰,保護穆公突破重圍,並且活捉了晉惠公。弦高獻牛救國

春秋時,秦將孟明視率兵偷襲鄭國,正在秘密進軍。

弦高是鄭國的一個牛販子,那時正趕著一群牛到周京去賣,路經黎陽津,遇到一位剛從秦國回來的故友,於是,向他打聽秦國有何新聞。這個朋友告訴弦高:“秦軍奉令攻打鄭國,十二月丙戌日出發,這幾天可能會從這裏經過。”

弦高聽到秦軍要攻打鄭國,大驚失色,心想一定要設法挽救祖國。他一麵派人急回鄭國報信,一麵送了二十頭肥牛,去迎接秦軍。走到延津地方,他遇見秦軍前哨,忙大聲叫道:“我是鄭國使臣,要見你軍主帥。”前哨把此事報告孟明視,孟明視大驚,暗想:鄭國怎麼會知道我軍的行蹤。命人傳弦高入帳相見。弦高拜見了孟明視,詐稱:“我國知道將軍率兵前來,特派下臣迎接。”孟明視問:“將你主公的信函呈來一閱。”弦高說:“將軍在十二月丙戌日出發,時間緊促,來不及寫信,隻讓我口頭致意。”孟明視聽到鄭國使臣竟然連自己的出師日期都清楚,就更加困惑了,以為鄭國必定已經做好迎戰準備。他想了一會,便改口說:“我們不是去打鄭國的,煩你回去多謝鄭侯!”他決定移師滑國。鄭國避免了一場大難。先軫假虎懾楚軍

春秋時,晉國國君晉文公彙集晉、宋、秦、齊四國軍隊共七百乘兵車、精兵五萬餘人,於公元前632年4月,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鄞城西南)集結,準備同楚軍決戰。晉國元帥先軫(?-公元前627年)為總指揮,他將四國軍隊分為上、中、下三軍。先軫命令部分下軍進攻楚方較弱的右軍。下軍駕車的戰馬都蒙上虎皮,一聲令下,向前衝去,楚方右軍的戰馬受驚嚇,全部倒伏在地,士兵則驚慌逃竄。接著,先軫指揮上軍豎起兩麵大旗,假充中軍,裝著退兵的樣子;同時,命令一部分下軍用戰車拉著樹枝,揚起塵土,假裝打了敗仗正在逃跑。楚方的左軍看到晉方軍敗逃,就拚命追擊。這時,先軫指揮中軍攔腰衝殺過去,狐毛等指揮上軍,夾攻楚方左軍。楚軍被打得大敗。優孟諫莊王

有一個優孟勸諫楚莊王的故事。據說,楚莊王特別喜歡馬,給馬披綢緞,喂棗肉,搭花床。有一匹馬因喂得過肥而死了,楚莊王叫人給這匹馬按“大夫”的葬禮辦喪事。大臣們勸他不要這樣揮霍,楚莊王動怒說:“誰敢再勸,殺他的頭!”這樣一來,誰還敢再勸呢?優孟聽說這事後,闖入王宮,仰天大哭。楚莊王驚異地問:“優孟,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優孟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用‘大夫’的葬禮太不夠排場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用玉石做棺,最好的木頭做槨,出葬地,叫各國的使節都來送葬,給它最高的封號。”優孟見楚莊王迷惑不解,接著說:“這樣,人們都知道大王您特別喜愛馬,而且把馬看得比任何人都高貴萬倍。”

楚莊王聽出話裏有骨頭,問道:“難道我的過錯有這麼嚴重?我該怎麼辦好呢?”

優孟笑道:“依我說,用銅鍋做棺槨,使爐灶做棺套,用蔥薑上供,給它穿上火做的袍子,埋入肚裏,這是最好的葬禮!”

楚莊王點頭應允了。楚莊王一鳴驚人

春秋時代,楚莊王即位後,看到令尹(丞相)的權勢很大,很想除掉他,可一時又找不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為己出力。於是,執政三年來,裝成迷戀酒色、貪圖享受、不理政事的樣子,實則在暗中準備力量,同時物色可以信賴的人。

因為楚莊王三年不出,隱於後宮,日夜為樂,而且還下令諫者殺,所以,群臣之中無人敢直言進諫。

一天大夫蘇從請求拜見楚莊王,楚莊王問道:“你來幹什麼?想要飲美酒,還是聽音樂?你沒聽到我的命令嗎?”蘇從說:“我是來同您猜謎語的。剛才我在城外,有人用隱語說給我聽,我莫名其妙,不解其意,特來向大王請教。”楚莊王說:“這倒很有意思,何不說來,讓我聽聽。”蘇從說:“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棲止高崗,一停三年,不飛不鳴,人人不知,這是啥鳥?”

楚莊王聽了,知道蘇從不是來猜謎的,而是來規勸自己的,暗中喜歡,便笑著說:“這不是一般的鳥,此鳥不飛則矣,一飛衝天;不鳴則矣,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