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泥塑:泥人孫(1 / 2)

泥塑,即用黏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在遼寧,也有熱愛泥塑的手藝人,他是我們遼寧的泥人孫。

2005年,我在朝陽市群眾藝術館搞群眾文化調研,那時候我還是一個臨時工,單位要做文化網站。需要大量的內容填充進去,我被韓春明館長調進來就是要加強這塊工作。

老孫名字叫孫玉恩,他在文化館下麵的一個小門市房裏麵配鑰匙。我去那裏配鑰匙,正好看到他擁擠的門市房裏麵擺了很多泥人。有成型的,也有半成品。老孫是一個淳樸的人,我們倆談起來特別投緣。他詳細跟我聊了捏泥人的過程。我很感興趣,很快就寫了篇報道《朝陽有個泥人孫》,因為我不是記者,隻能先在文化朝陽網站發表出來,然後投寄給了《燕都晨報》,沒有想到報社很快就采用了這篇文章。

說起來,我還真是第一個叫他“泥人孫”的人。老孫一下子就在小城出名了,有時候也有顧客上門來看他捏泥人,買他的泥人作品。老孫很感動,我再來配鑰匙,就免費。遺憾的是,我們的鑰匙也不是總壞總丟,所以一年到頭也配不了幾回。老孫為了感謝我,還邀請幾個好朋友,他請客吃飯。我有事情沒有參加,據說老孫破費了散碎銀兩,喝得大家興高采烈。

老孫後來給我捏了一個魯迅像,特別傳神。我跟愛人美滋滋地回家,剛到樓下,愛人失手,泥人摔到地上碎了。我心疼很久,猶豫了很久,還是把實情告訴了老孫。老孫二話不說,馬上給我再捏了一尊魯迅像。

為了叫老孫的手藝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我後來又幫他策劃了一些活動,參加一些比賽。當然也再次拿起筆,寫了他的跟蹤報道。

“泥人孫”的“英雄情結”

“泥人孫”是我們朝陽土生土長的人,他叫孫玉恩。經我們《燕都晨報》報道以後,老孫的名聲可就響了。老孫業餘時間捏泥人,捏得更來勁了。這不,老孫的兒子小孫在父親的影響下,也開始對捏泥人癡迷起來。爺倆沒事的時候就在一起琢磨捏泥人的門道,爺倆有個心願,就是想把咱們朝陽本土的東西變成作品,向外麵的人展示一下我們朝陽的風采。讓沒來過我們朝陽的人都開開眼界。

這天,小孫無意中得到一本書,是寫我們朝陽的英雄趙尚誌的。小孫馬上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趙尚誌的英雄氣概,激勵了我們幾代人,那可是咱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要宣傳朝陽,首先要塑的就應該是這位民族的英雄。可愁的是一直沒有關於英雄的照片資料。小孫把想法回家跟老孫一說,老孫說,那還等啥啊,咱找啊。爺倆分頭行動,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老孫找到了。那是趙尚誌將軍的戎裝塑像,在英雄的照片前爺倆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醞釀了幾天,爺倆開始動手製作。數九寒天的,老孫去鄉下尋找土質最好的泥土。用泥土塑造趙尚誌的頭像,老孫有自己的想法。趙尚誌是生活在我們朝陽這方熱土上的英雄,用家鄉的黃土塑成英雄的頭像,趙尚誌將軍會感受到家鄉濃濃的鄉情的。聽說我們朝陽正在爭取把趙尚誌將軍的頭骨帶回家鄉,老孫更是感慨萬千。爺倆為了塑造英雄的頭像,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哪不像了,要馬上糾正。天冷了,咱自己可以凍著,不能凍著咱的英雄。幾十平方米的小屋,要把英雄放到最暖和的地方。

幾天以後,塑像做成了。來老孫門市的顧客進門就能看見英雄,每一個人對英雄都肅然起敬。也誇老孫爺倆辦了一件好事。還有顧客要花錢買英雄塑像的,老孫爺倆說,那不行,將軍的精神是無價的,多少錢也買不來。我們爺倆塑英雄就是想弘揚我們中國人的骨氣,叫我們子孫後代不能忘記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