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高鶚(3 / 3)

顧頡剛先生說高鶚對前八十回下過一番功夫,所以後四十回的情節,大多在前八十回中能找到線索。據俞平伯先生《高鶚續書底依據》一文歸納,後四十回有以下這些大事都是依據前八十回的伏筆暗示寫的,計有:

一、寶玉出家

二、寶玉中舉

三、賈氏抄家

四、賈氏複興

五、黛玉早死

六、寶玉、寶釵結婚

七、寶釵因寶玉出家被棄守寡

八、黛死釵嫁在同時

九、元春早卒

十、探春遠嫁

十一、迎春被糟踏死

十二、惜春為尼

十三、湘雲守寡

十四、妙玉被汙

十五、鳳姐之死

十六、巧姐被劉姥姥收養

十七、李紈因賈蘭而貴

十八、秦可卿縊死顯靈(第一百十一回)與鴛鴦殉主

十九、襲人嫁蔣玉菡

以上種種重要情節,高鶚都是仔細研究了前八十回,根據前八十回的許多暗示、線索而寫的。因此前後不但沒有什麼大的矛盾,而且似乎都是很自然地發展的結果。這樣使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一般看來,是渾然一體。雖然水平高的明眼人能看出“遠遜本來”,而一般讀者,大體是不注意的。這樣高鶚的後四十回,在情節發展上,就先得到讀者的承認,這不是偶然的。更重要的是,高鶚在《紅樓夢》主要的思想和藝術主旨上,沒有違背曹雪芹的原意,即悲劇的結局,不落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俗套。這是續書比較成功的第二個原因。因而在文學藝術的價值上,也是要給予一定的承認的。

自然,從根本上講,高鶚和曹雪芹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不單純是因為才華和生活經曆的巨大差別,即使在續書本身上,高鶚也有不少欠缺的地方,其最大毛病,就是過分拘謹,小心翼翼,正統思想在作怪;還有就是裝腔作勢,忸怩地硬學前八十回的片段和筆法,使人一見就知是模仿,東施效顰,而又學不像,笨手笨腳,使人看了覺得好笑。

但高鶚也有不少好文章。清同治、光緒之際,有一個不著名的江順怡,寫了一篇《讀紅樓夢雜記》,其中有一則道:“多多少少穿靴戴帽的強盜來了,翻箱倒籠拿東西。”強盜而竟穿靴戴帽,奇文。雖穿靴戴帽而拿東西,實凶於強盜,文外微旨。所引是一百五回《錦衣軍查抄寧國府》的文字,正是高鶚的“奇文”。在這種地方,正顯示了高鶚續書的功力。所以說來說去,雖說高鶚續書不好,或者不夠好,但還是承認他是《紅樓夢》比較成功的續書者。這是客觀事實,是任何人無法否定的。

對比高鶚與曹雪芹相同、近似與不同之處,除去才華不能作機械的比較而外,從其他條件來看,高鶚是有條件為《紅樓夢》寫續書的。但即使如此,他也是勉為其難。在他以後,不可能再有第二人,事實上也沒有。其他任何人想學高鶚給《紅樓夢》續書,我不願用“可笑不自量”這一類話去諷刺,實際上是不可能,肯定要失敗的。

因為續小說同續史書不同,一是主觀創作,感情奔流,一是客觀事實,判斷敘述。因而曹大家續《漢書》,能成為千古名作,高鶚續《紅樓夢》,就不能代替曹雪芹的構思與感情。至於高鶚以後的人,就不要再犯傻勁了。高鶚代替不了曹雪芹,你怎麼能行呢?你還是用自己的思想、經曆、情感和才華寫自己的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