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以科學的態度閱讀《紅樓夢》,理解《紅樓夢》。在閱讀《紅樓夢》的時候,首先要了解一些有關《紅樓夢》時代的史實,也就是要把因曆史時代久遠所產生的差距縮短一些,把因曆史時代變化所產生的隔閡消除一些。也就是說,我們這些時代——以及未來時代的讀者,閱讀《紅樓夢》,較之舊時代的讀者閱讀《紅樓夢》,要克服一些曆史的困難,要多花一些力氣。
有哪些方麵的差距和隔閡呢?大約不外乎以下數點:
一是政治體製方麵的。《紅樓夢》時代以及其故事中所表現的,是封建專製時代,皇帝權威、皇室體製、宮廷生活、貴戚氣勢、官吏品級、官勢氣焰、差役驕橫……種種當時的具體情況,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時代的讀者來說,那是太隔膜而無法理解的了。
二是經濟關係方麵的。《紅樓夢》時代是封建地主經濟體製,包括土地在內,是私有製時代。主要的剝削形式,是封建落後的土地租賃剝削,是地主剝削農民。而我們今天是社會主義公有製時代,早已廢除了剝削製度,是以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為主的經濟。在財政管理上,我們是由國家銀行起主導作用。貨幣流通使用的是國家銀行統一發行的紙幣。而《紅樓夢》時代,金融則掌握在私人銀錢業商號手中,貨幣則是白銀和銅錢。隻有銅錢是由國家按製度鑄造的“製錢”,而白銀的流通和熔化、澆鑄,均由私人商號來經營。這些都與現在大不相同,在現代人思想中,是很難理解和想象了。
三是文化教育方麵的差距。《紅樓夢》時代是我國傳統的封建文化教育,用私塾教育的形式,以“四書”、“五經”作唯一的教材,以“八股文”、“試帖詩”的寫作為唯一的訓練手段,而且采用機械背誦的方法,這些同現在的教育形式、內容、方法完全不一樣。時至今日,這一套改變了已有七八十年,其殘餘影響消失也有半世紀了。現在因人們的知識領域不同於《紅樓夢》時代,以及一百年前、五十年前的知識領域,尤其是傳統文化的知識極為欠缺,對於閱讀《紅樓夢》來說,難以理解之處,也必然越來越多了。
四是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差異。《紅樓夢》時代與今天在生活方式上,除去飲食上相同之點尚多外,其他住、行、衣著,都有極大的不同。古人想象不到今人,今人也難以想象古人。不加以說明,沒有一點曆史生活的常識,便很難具體地明白《紅樓夢》中人生活情況和風尚愛好。
以上四點,不過是從幾個大的方麵概括說明《紅樓夢》時代與今天的差異,細說起來,那就更多,留待後文再說。
因為時代不同,差距很大,這樣對《紅樓夢》內容便產生了許多隔閡。有了隔閡,便不能很好地理解,產生了疑問,或者理解上似是而非等等。對於這樣一部文學名著來說,如果看過以後,仍然存在著多方麵的隔閡,那未免太遺憾了。
本書就試圖從多方麵作些介紹,來縮短現代讀者對《紅樓夢》的曆史差距,來消除一些現代讀者因時代不同而對《紅樓夢》所產生的隔閡,幫助讀者更深入、具體地理解《紅樓夢》的內容。免得一些讀者像古語所說的:買櫝還珠——看完《紅樓夢》,隻得到一些表麵的東西,而把真正的精髓部分丟掉了。
當然,這也還是寫此書的主觀願望。是否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則還有待於讀者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