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想也感到好笑,稍微有點水平的人,都會覺得我所感興趣的,是很低級、很起碼的東西,因為這種寫法是我國傳統的說書先生的套子,不過寫得十分漂亮,並非《紅樓夢》中的著名段落,而對當時我那樣幼稚的小讀者,卻也有強烈的吸引力,可見“凡情謬賞芳華”,“芳華”也的確能吸引“凡情”。廣大的讀者,首先還是“凡情”多,因此“芳華”是首先重要的。如果這樣說:“凡情謬賞”是初步的,“多情或傷”是第二步的,理解“良工苦心”是第三步的,這也未為不可。這也是一個一般讀者愛讀《紅樓夢》的自然發展階段。當然,如果是一位哲學家、文學家,以及其他什麼學的專家,從來沒有看過《紅樓夢》,作為研究,第一次看《紅樓夢》就發現了它的微言大義,理解了作者的“良工苦心”,這完全是可能的。但這是專家的研究,不同於一般讀者的讀《紅樓夢》,這樣的專家難道說還要去“導”嗎?
所說“導讀”,自然是對一般讀者而言。因而我以身說法,談了談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情況。因為就我自己的經驗說,我看《紅樓夢》是經曆了從初級到高級若幹階段的。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麵是一遍又一遍地看《紅樓夢》,另一方麵是我的年齡、生活經驗、知識以及閱讀的其他書籍都在不斷增加,這樣使我對《紅樓夢》的理解也就越來越深刻一些了。我想一般讀者,由初讀《紅樓》,到再讀《紅樓》,甚至入了迷,精讀,研究……直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其過程大體都是相仿的,都是由淺入深的。
“導讀”首重在讀,不讀也無所用其“導”。我奉勸已讀過《紅樓》的人,不妨再讀、三讀,“好書不厭百回讀”,《紅樓夢》是一部百讀不厭的書,至少對我這類的讀者是如此。沒有讀過《紅樓夢》的呢?當然我奉勸你趕快去讀。也可能初讀時,讀不出味道,隨手翻了兩頁又放下了,這時你可千萬不要就此罷手,應該堅持再翻兩頁,不妨說,可以硬著頭皮看下去,相信你很快就會發現你喜愛的東西,被某些東西吸引住,入了迷。這我雖然不能打百分之百的包票,但可以做到百分之七八十的保證。
如果你看了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還莫名其妙,沒有任何東西吸引你,那你不妨思考一下,找找原因;或者不要接著往下看,而回過頭來看看前麵已看過的部分,說不定又會有所發現,引起你興趣。一有這點東西,你就又會津津有味地看下去了。
看《紅樓夢》之後,會產生什麼影響,有什麼感受呢?這在廣大的讀者群中,既有共同的地方,也必然有不同的地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的感受也都是獨立的。魯迅先生當年對此曾說過一段著名的話,在此我不想象牧師唱“福音”那樣,再引用這段被人引用了千百遍的話。不過我想說一句:同樣看《紅樓夢》,固然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得出不同的觀感,但必然也會產生另一個共同的感覺。它畢竟是一部包孕了中華文化內涵的偉大的作品,讀者會從中得到共同的益處。
人們常說“雅俗共賞”,這句話也說明了一部作品的跨越度問題,說明它擁有的讀者層問題。在這點上,在我國還很難找出一部可以和《紅樓夢》並駕齊驅的書。它的確可以說是一部“百讀不厭”、“雅俗共賞”的書。
作為導讀,開宗明義第一篇,就是奉勸大家去讀它。當然,讀《紅樓夢》,也並不是隻讀《紅樓夢》,隨著對《紅樓夢》的愛讀,你更感到還要讀其他不少書;看的次數越多,你就會感到想要讀的其他書籍也越來越多。你如能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達到如此境地,那可以說是一種升華,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你也會因此而在中華文化的寶庫裏進一步升堂入室,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感受。這也是我讀《紅樓》的一點收獲。
在“導讀”之先,我先談了一些自己讀《紅樓夢》的經驗。雖是經驗之談,卻也是老生常談,不一定引起讀者的興趣。因為這隻是概括而廣泛的談,難免空一些,冗雜一些。以下各篇將圍繞一些具體的問題談,希望對一般讀《紅樓夢》的朋友,能起到一點識途老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