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診斷標準

我國一般人正常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是低於52毫摩爾/升;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爾/升。

我國高血症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參數血漿總膽固醇水平

毫摩爾/升血漿甘油三酯水平

毫摩爾/升合適範圍<5.20<1.70臨界值5.23~5.69升高>5.72>1.70低HDL-C血症<0.91

高血脂症與動脈粥樣硬化

顧名思義,動脈粥樣硬化就是指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從而使動脈血管彈性減退,管腔縮小。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累及大動脈(主動脈〕和中等管徑的動脈(心髒冠狀動脈、腦動脈以及腎動脈),對人類的健康長壽影響較大。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脂、磷脂和甘油三酯等在動脈內膜下的沉積而造成,肉眼看上去,好像是厚粥樣的斑塊,因此,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脂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西方國家的人,高血脂症的發病率較高,動脈粥樣硬化也多,心血管疾病相應地增多。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來,患高血脂症的人多了,患冠心病的人也增多了。但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不是現在才有的疾病,長沙馬王堆發掘出來的漢代女屍,就有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了。動脈粥樣硬化也是人至老年的一種必然變化,一般地說,隻有程度差異,不存在有無的區別,高血脂症隻是起到加重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有些人一提到動脈粥樣硬化,就有點談虎色變,一發現膽固醇高一點,就驚慌失措。其實,動脈粥樣硬化隻不過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變化規律而已,血脂水平的高低,隻算作影響程度的大小罷了,高血脂症的人固然會較早地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血脂正常的人也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二、血管循環係統疾病的

預防治療

血管擴張藥的應用

在治療心絞痛時,應用血管擴張藥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冠心病病人的病程通常較長,心絞痛發作不是幾年內就能消失的,如何正確應用血管擴張藥呢?

常用的血管擴張藥有硝酸甘油(三硝基甘油酯)、消心痛(硝酸異山梨醇)、長效硝酸甘油(四硝基季戊醇)等。近年來,不少專家提出硝酸鹽類血管擴張藥有時會出現“快速耐藥”的現象,不宜長期連續服用,原則上應以間歇應用為好,這是很有道理的。在臨床工作中,病人發作心絞痛,多數是偶發性,曆時幾分鍾而已,及時應用硝酸鹽類擴血管藥,馬上可以緩解症狀,因此,並不需要長期應用。頻繁發作心絞痛的病人,可以在短期內持續靜脈點滴硝酸甘油,或考慮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如心絞痛發作頻繁者,可選用恬爾心(地爾硫卓),此藥不易發生耐藥性。如用藥期間,尚不能完全控製心絞痛發作,再加用硝酸鹽類血管擴張藥,可以取得較好療效。

當前有不少控釋、緩釋製劑血管擴張藥,在體內作用時間長,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頻發心絞痛時,可以選用這些長效製劑,以減輕病人痛苦。但是,一般更不宜長期不間斷地使用。

血脂檢查的注意

高血脂症經過相當緩慢的過程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一般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從青、壯年時期血管就開始病變了。因為早期的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以致人們時常忽視。定期檢查血脂,有助於盡早發現疾病,維護健康。在血脂檢查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1取血前2周內應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並保持體重衡定。抽血前3日內切勿食用如魚肉等高脂飲食,或故意吃素、節食。所測得的結果不能代表平時的基礎水平。

2取血前24小時內不飲酒,不做劇烈運動。

3取血前最好停止用一些藥(如調脂藥、避孕藥、某些降壓藥、激素等)數日或數周,因為這些藥會影響血脂,否則應記錄用藥情況。

4應於空腹12小時(可少量飲水)後晨間取前臂靜脈血(隻查總膽固醇時可以不空腹)。

5在生理病理情況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取血,4~6周內無急性病發病。應盡量避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取血,如急性感染、發熱、急性心肌梗死、婦女月經期和妊娠、應激狀態、創傷以及服用某些藥物等,因為這些情況均可影響血清脂質或脂蛋白的含量。

6一律以坐位5分鍾後取血為宜,臥床的患者除外。

7由於血脂的個體內變動較大,最好測量2~3次(間隔l周),取平均值。

一般檢查時間為:

(1)40歲及以上者,至少應每年檢查1次血脂。

(2)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人需每2年檢查1次血脂。

(3)有高血脂症的家庭史、已患高血脂症、長期吃糖過多、體形肥胖、長期吸煙、酗酒、習慣靜坐、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常處於緊張狀態者以及那些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病人,就應謹遵醫囑進行定期檢查血脂。

高血脂症的危害

高血脂症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以及因此而引發的其他疾病。長期有高血脂症,血液中過多的脂質在血管壁沉積,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等大的血管往往先受其害,逐漸形成粥樣斑塊,以至血管發生硬化,全身的其他動脈也難免受害,久而久之,血管的彈性減退,管腔縮小,血流量減少,對於管徑本來就很小的動脈,如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等受其影響後,相應的實質性髒器,如心髒、腦、腎等的血液供應將有所減少,對人體的損害可想而知。血液中脂質過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全身各器官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將可能供不應求。大血管內壁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時脫落,隨血液循環運轉,將堵塞小的動脈;如果堵塞冠狀動脈,就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堵塞腦血管,就可能發生腦梗死,所以說,高血脂症的人,發生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者較多,高血脂症與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病、脂肪肝等,也有很多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

影響血脂的因素

(一)年齡和性別

男性血清膽固醇水平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到70歲左右達高峰,而女性50歲以前血清膽固醇水平上升緩慢,到約55~60歲逐漸超過男性,主要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較男性為高。

(二)絕經後雌激素水平

當婦女絕經後,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下降,而補充雌激素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婦女的甘油三酯水平明顯升高,常達致死性胰腺炎水平。

(三)遺傳

目前研究證明存在家族性血脂異常,在其他類型血脂異常中,遺傳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職業

腦力勞動者血脂水平高於體力勞動者,城市居民血脂異常的發病率高於農民,這主要由於不同職業者的工作性質和生活方式不同所決定的。

(五)飲食

動物性脂肪可使血脂升高,而植物性脂肪(主要是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血脂下降。另外,進食過多的糖量,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出現高胰島素血症,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六)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對血脂代謝有積極的影響,不僅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這是腦力勞動者血脂含量高於體力勞動者的原因之一。

(七)飲酒

酒精可促進血脂的合成,減慢血脂的分解,中等量以上的飲酒即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八)吸煙

每日吸煙超過20支可使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則降低。被動吸煙者血脂同樣受到影響。

(九)精神緊張及應激

緊張情緒升高血脂含量,增加血小板黏性,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十)藥物

許多藥物長期大量應用可影響血脂水平,如糖皮質激素,但長期應用可使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又如噻嗪類利尿劑可增加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其他一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對血脂也有一定影響。

(十一)季節變化

研究表明血清膽固醇水平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而甘油三酯水平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高血脂症的易患人群

(一)老年人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脂症,且與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密切相關。美國的研究成果表明,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國內文獻報道,人到老年期(>60歲)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和載脂蛋白B都比中青年時期高,而在80歲以後開始下降,90歲後才下降到中青年水平。而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載脂蛋白A,從青年到老年僅略有增加甚至會有降低,80歲以後才下降。這表明:人體內的血脂成分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也顯現出老年人抗動脈粥樣硬化能力明顯沒有青年人強。另外,血脂隨年齡的變化尚存在性別的差異,人體內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男性50歲以前高於女性,50歲以後低於女性,這可能與女性絕經前後體內雌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

血脂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的原因主要有:

1老年人對膽固醇的合成、降解和轉運能力都下降了。55歲以前,血中膽固醇因年齡的增加而增高,而在60~70歲時則逐漸降低。

2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糖耐量減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病增加,體內的糖代謝紊亂使老年人三酰甘油及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二)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

遺傳可通過多種機製引起高血脂症,一方麵發生在細胞水平上,主要表現為細胞表麵脂蛋白受體缺陷以及細胞內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酶的缺陷或缺乏);另一方麵發生在脂蛋白或載脂蛋白的分子上,這是因為基因有缺陷。據報道:國內臨床上最常見的是Ⅱ型高血脂蛋白血症,僅上海地區已發現了幾十位此型病人,他們來自十多個不同的家庭。

(三)肥胖的人

肥胖除生理或病理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機體內攝取脂肪過多,運動消耗太少,導致的脂肪組織蓄積過多。一般認為超過標準體重的10%為超重,超過20%為肥胖,超過30%為中度肥胖,超過50%為重度肥胖。一般情況下肥胖者的並發症,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外,還有高血脂症。

肥胖的原因體內脂肪組織的過度增加所致,脂肪組織雖然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其中含有8%的三酰甘油。雖然肥胖者有時血脂分析暫時並無異常改變,但時間久了常常會導致脂質代謝紊亂。

據臨床觀察研究發現,肥胖症最常繼發引起血液中甘油三酯(TG)增高,部分患者血液中膽固醇(TC)含量也可增高,主要可表現為Ⅳ型高血脂蛋白症,其次為Ⅱb型高血脂蛋白症。

(四)吸煙的人

吸煙對血脂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麵:

1升高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高,吸煙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濃度高達10%~20%,這可能與血中一氧化碳濃度有關。

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許多研究認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呈負與吸煙有關。無論男、女吸煙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比不吸煙者低013~023毫摩爾/升。國外有人對191例20~40歲的絕經期前婦女的調查發現,吸煙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較不吸煙者低018毫摩爾/升,兩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05),每日吸煙超過25支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又較每日吸煙1~14支者低。但吸煙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呈負相關。但甘油三酯升高改變解釋不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低,其實際的原因尚不清楚,認為可能與一氧化碳抑製肝細胞線粒體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關。

3升高血清甘油三酯:香煙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刺激交感神經而釋放兒茶酚胺,兒茶酚胺不但使血清遊離脂肪酸增加,導致遊離脂肪酸最終被脂肪組織攝取而形成甘油三酯,還能促進脂質從脂肪組織中釋放,從而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4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飾:暴露於煙霧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飾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這可能是因為一氧化碳使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飾的敏感性增強了。氧化修飾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物質。

(五)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人

當血清中甲狀腺激素含量不足時,肝髒中膽固醇合成就會增加。甲狀腺功能低退時,肝細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活性降低,這樣就造成體內LDL依賴受體的降解途徑受損,因而引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另有研究成果顯示,在甲狀腺機能減退時,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生成速率增加,這也可造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濃度在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可增加、正常或減少。這可能是由於甲狀腺機能減退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的不同的原因。在病情較重的患者中常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這可能是因為患者體內的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了,但也可能是由於甘油三酯的降解障礙所致。甲狀腺機能減退時,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內源性和外源性脂肪清除受到抑製,甘油三酯部分分解代謝率下降到反為正常人的一半。

(六)患糖尿病的人

在人體內,糖代謝與脂肪代謝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臨床研究發現,可繼發引起高血脂症的糖尿病患者達40%。

一般情況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Ⅰ型)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現乳糜微粒(CM)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謝紊亂。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嚴重胰島素缺乏特別是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兩種脂蛋白均顯著增高,表現為互型和V型高血脂蛋白症;不伴酮症的輕型患者,血中可無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僅輕度增高,可表現為Ⅳ型高血脂蛋白症。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Ⅱ型),發生脂蛋白代謝異常者更為多見,可能是由於此類患者最常合並肥胖症有關。

血脂正常與否的區別

血脂正常與否是通過實驗室血液生化檢查確定的。

1血清膽固醇正常值為<521毫摩升/升(mmol/L),523~569為邊緣升高,>572毫摩升/升為高膽固醇血症。

2血清甘油三酯正常值為<17毫摩升/升,>17毫摩升/升為高甘油三酯血症。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12毫摩升/升為正常,315~361為邊緣升高,>364毫摩升/升為異常升高。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為>104毫摩升/升為合適範圍,<109毫摩升/升為異常減低。

在進行血脂檢查時,受檢者在抽血前的最後一餐禁忌高脂肪食物及酒精類飲品,並應空腹12小時以上抽血。首次發現血脂異常後,應在兩周內複查。若仍為異常,則可確診。

降脂藥使用的注意

1藥物之間的差異,如他汀類藥物有時可引起轉氨酶升高。

2每個人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有的病人服藥很長時間,肝功能仍正常;有的病人,服藥時間很短,卻人出現肝功能損害的現象。

3原來疾病的情況,自身身體並不怎麼好,曾患過肝病者用時要慎重。

4合用藥物,比如貝特類藥物與他汀類藥物合用就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或合用了其他影響肝功能的藥物。

5劑量,大量用藥就是為出現肝損害沿途開綠燈。

6防治結合,非藥物與藥物應用相結合。

降低血脂藥一般都需長期服用,甚至需終身服用。服藥後1~3個月應複查血脂、肝及腎功能,並且定期複查肌酸激酶及血尿酸水平。長年服藥者,可每3~6個月進行1次複查。同時,一定要隨診觀察以便及時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中老年高血脂症的因素

血脂升高,有人曾作過多方研究認為:90%的人血脂升高與飲食有關。總的來說即攝入的食物總量,尤其是其中的脂肪量過多。這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飲食以好惡為原則,每天大魚大肉,無饑無飽,油膩厚味、酗酒、吸煙,再加上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心理與精神上的負擔壓力,和很少參與運動等。90%以外的高血脂症的原因有:原發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於基因突變,家族性的脂肪代謝缺陷病,具有血脂升高顯著、發病很早,家族中多人患病等特點;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說某些疾病可以引起血脂升高。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低、腎病綜合征、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膽管梗阻、肝病、酗酒和口服避孕藥亦可引起繼發血脂升高。

致於為什麼中老年人高血脂症者偏多,可能有如下幾種因素:

1血脂水平與年齡有關,有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

2人到了這個年齡時,生活相對穩定,生活水平提高,飲食質量講究,很易飲食過量。

3中老年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尤其是那些青壯年時有過鍛煉,到中老年後停下來的人,就更易出現肥胖和高血脂症。

4青少年時代許多不良生活習慣的積累,到中老年時就找上門來了。

高血脂症的防治

防止和治療高血脂症的原則首先是控製膳食,其次是消除惡性因素,最後才考慮藥物治療。這裏先把消除惡性因素說幾句,再詳細談談膳食調整和降脂藥治療兩個問題。

所謂消除惡化因素,就是要積極而又及時的治療引起高血脂症的全身性疾病。同時應努力減少亦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其他危險因素,如不良的習慣、吸煙和酗酒。要堅持良好而適宜的運動和體力活動。

(一)膳食調整

膳食調整是防止和治療高血脂症非常重要的措施。膳食調整的實質內容就是合理膳食。其具體要求如下:

1要根據機體的消耗水平攝入飲食量,做到收支平衡,身體不發胖;

2低脂飲食,每日脂肪的攝入量限製在總熱量的30%以內,如果可能的話25%或20%更好,每日膽固醇攝入量限製在300毫克以內。

3飽和和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起碼要保持在1:1,該比值越小越好,可以為1:2。因為飽和脂肪酸使膽固醇升高,不飽和脂肪酸可使膽固醇下降。動物性脂肪主要含飽和脂肪酸,植物性脂肪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據說冷水魚的魚脂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故近年提倡多食用海產魚如靖魚、三文魚、沙丁魚和金槍魚等。

4低動物蛋白質飲食,因為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量與血中膽固醇含量成正比,植物性蛋白質正與之相反。

5低糖飲食,果糖、蔗糖等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尤其對中老年人、肥胖者及甘油三酯高的人更為明顯。

6富含纖維素及富含維生素食品,有利降糖降脂,因為蔬菜和鮮果中的木質素、果膠、樹膠等可與膽汁酸結合使之排出體外。

(二)降脂治療

當膳食治療不足以調整增高的血脂時,可考慮用降脂藥。目前的降脂藥有:煙酸及其衍生物、卵磷脂。亞油酸、魚油、安妥明、絞股藍、藻酸雙酯鈉、必降脂、諾衡、特調脂等,各地廠家還有很多新產品,品種極為豐富。但是,一般說來,降血脂藥的顯效較慢,而且副作用不可忽視。中醫藥的副作用很少,可請有經驗的中醫辨證施治。

高血脂症的長期治療

因為目前醫學對高血脂不能根治,所以患者需要終生服藥,因此自稱可以根治此病的藥品都不可信。高血脂一直是現代醫學研究的熱點,關於這方麵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盡管如此,也不存在吃降脂藥可改變血凝的問題,而且社會上流傳的“服用降脂藥以後膽固醇水平低的人容易患癌症”的說法沒有絲毫的科學依據,純屬無稽之談。降血脂並非輕而易舉。患者首先一定要了解什麼是高血脂;其次要將生活科學化,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按比例吃飯、運動,生活要有規律,並保持一段時間後,再測量血脂,這樣的數據才更客觀。隨後,要在正規醫院的醫生指導下服藥,科學化的生活方式要堅持下去。如果這樣再保持一段時間以後,血脂依舊降不下去,就屬於機體本身存在代謝障礙,代謝障礙是目前醫學暫時解決不了的。

在眾多的降脂藥物中,療效顯著、被人們運用最多的隻有兩類。一是他汀類,辛伐他汀、普代他汀及洛伐他汀等。二是貝特類,吉非羅齊、非諾貝特等。他汀類抑製膽固醇合成,主要用於以總膽固醇升高為主及混合型高血脂症;貝特類用於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型。他汀類能顯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同時可輕中度降低三酰甘油以及輕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療效肯定。該類降脂藥廣泛應用於國際上有關降脂的臨床試驗。

老年動脈硬化的征兆

動脈粥樣硬化多見於中老年人,大多數在40歲以上發病,但中青年也可能患此病。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增高。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蛋白質。體內過多的血脂沉積於動脈壁,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徑縮小直至閉塞,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供障礙,導致這些器官發生缺血性病理變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肌硬化、猝死等現象;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腦血栓、腦溢血、腦萎縮等表現;腎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頑固性的高血壓、腎功能不全、腎萎縮等症狀;腸係膜動脈粥樣硬化可出現腹痛、便血等症狀。

身體的某些異常表現,常成為診斷某些疾病的重要信號。動脈粥樣硬化也不例外。它可以在人的眼、耳等器官上出現異常變化,成為一種特殊的信號,提示人們注意,同時還可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

(一)出現角膜老年環與眼瞼黃色瘤

有一部分老年人的眼角膜周圍會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稱為角膜老年環。據研究,血液循環中的異常物質很容易沉積在角膜組織內。老年環的形成,就是血液中膽固醇、磷脂、甘油三酯等脂質過多地沉積在角膜邊緣的結果。有資料表明,絕大多數腦動脈硬化症患者可出現角膜老年環。可見,角膜老年環的出現意味著動脈硬化的存在。老年環通常先從角膜的下緣或上緣開始,呈新月形,然後逐漸向兩側緣延伸,最後連成一個完整的圓圈。此圓的寬度一般不超過15毫米,與角膜之間有一透明圈,界限清晰,但愈近角膜中央則愈模糊。典型老年環均可被肉眼看見,自己照鏡子也不難發現。老年環雖不影響視力,但它是腦動脈硬化症的標誌之一。所以,出現老年環的人有必要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