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先兆
中風病人的確有頭痛症狀,但是,有些中風病人並沒有頭痛,有頭痛的病人並不一定就是中風先兆。病人頭痛,醫生往往也“頭痛”,頭痛是由很多複雜的疾病所引起的,正確認識頭痛,防止不必要的恐慌,以免增加老年人的心理負擔,這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的不適或普通的疾病可引起頭痛、失眠的病人,發熱或有屈光不正而未予配鏡時,均可能出現頭痛。人們所說的頭痛,通常是大腦外層的腦膜由於多種原因受到刺激,或大腦以下的頭部神經受到影響,才可能出現頭痛,有一些頭痛與腦部疾病有密切關係,應該引起重視。
老年人出現固定部位頭痛,症狀進行性加重,應該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突然發作劇烈頭痛,難以忍受,如果伴有頸項強硬,要考慮是否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心髒擴大和有室壁瘤的病人,或者慢性風濕性心髒瓣膜病患者,突然出現頭痛,應密切觀察有無偏癱出現,警惕腦栓塞的可能;高血壓病病人的血壓較高或伴情緒波動,或體力負荷過重後,出現劇烈頭痛伴惡心、嘔吐,甚者出現偏癱,這往往就是腦出血。老年人出現頭痛,應去眼科、普通內科及神經內科等專科就診,不可輕易猜測。
中風的預防
目前,中風、心髒病與腫瘤已成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發生中風後果就不堪設想,患者自我主動預防就尤為重要。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者尤須注意。
(一)晨起“三訣”
1懶床:酣睡一夜,醒來第一件事是什麼?不是起床、穿衣,而是懶床3分鍾——做深呼吸、打嗬欠、伸懶腰。據臨床觀察,腦中風多發生於夜間,而最危險的時刻是睡醒的一刹那。在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中,有20%的人因起床過急而猝死。顯而易見,懶床片刻,有助於各項生理機能由睡眠狀態到清醒狀態的過渡,對預防猝發腦中風有益。
2喝白開水:清晨起床後第二件事,是喝一杯涼開水,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排尿和不顯性失水,會因丟失水分而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環阻力增大,心腦供血不足而生意外。
3吃早餐:專家的試驗證明,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B-凝血球蛋白增高7倍,血液黏稠度明顯上升,無疑會增加腦中風的危險,吃好早餐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清晨猝發有益。
(二)生活“四忌”
1忌暴怒:“怒則氣上”;“大怒則形氣絕”。人在發脾氣和處於緊急狀態時,血中分泌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兒茶酚胺等,使血管產生痙攣,血壓升高;也使細胞間隙增大,脂質沉著加劇,因而血液改變,血液凝固性增加而加速腦血栓形成。臨床研究也表明:中風病人中急躁型為一般中老年人的5倍。
2忌飲食不潔:恣食肥膩原味,必致血脂過高;長期飲酒能使膽固醇增多,促使動脈硬化。大腦血管對酒精相當敏感,體內酒精濃度不斷增高,大腦血管嚴重收縮,可致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生中風病。多食鹹也能使血脈凝澀,進而淤阻,發生中風病。高血壓病人應把食鹽量控製在每日3~4克以下。
3忌便秘:長期便秘不僅使人體代謝後的產物通過腸重新吸收,更重要的是便秘者久蹲廁而致血壓升高,因便秘蹲廁過久而仆倒中風者臨床屢有發生。
4忌過度疲勞:高血壓患者若過度疲勞易誘發中風,中老年患者切忌過度疲勞。
(三)寒冷尤須防中風
從我國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寒冬是中風發病的最高峰,死亡率亦隨之明顯上升,故在冷空氣南下,寒潮襲來之時,中老年人尤需加倍警惕。
為何寒冬易發生腦中風呢?這是由於冬天的低溫高壓可引起體內平衡失調、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所致。當氣候驟冷時,人體由於受寒冷空氣的刺激,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外周動脈血管收縮,血壓驟增易使老年人硬化變脆的血管發生破裂而出血,形成出血性中風,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冬季氣候幹燥,飲水較少,可使體內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而發生缺血性中風,如腦血栓形成等。現正逢寒冷季節,為預防腦中風的發生,在此奉勸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及腦動脈硬化者,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保暖,避免受寒:寒冬早晚少出門,衣服穿著要寬鬆、柔軟、舒適、暖和,白天多在戶外接觸陽光。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老年人可根據自身體質,適當進行健身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等,但運動不宜過度疲勞,更不應帶有競爭心理。
3保持精神樂現:避免情緒激動,不生氣,不發脾氣,遇事不怒,知足常樂。
4飲食要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平時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高蛋白及高鉀類食物。
5保持大便通暢:每日定時排便,若有便秘,均不可硬排,以防發生出血性中風。
6積極治療高血壓:要求將血壓降低至正常安全範圍以內,並保持穩定,消除症狀。
7及時治療:若遇頭痛頭暈、耳鳴目眩、說話不清、視物模糊、肢體麻木、活動不靈等中風先兆症狀時,應及早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
小中風的治療
小中風多由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腦動脈硬化症等引起,積極而有效地治療這些疾病,是小中風的基本治療措施。
為了預防微血栓,應用一些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如服用雙嘧達莫(潘生丁)及小劑量阿司匹林。也可以服用腦血管擴張劑,如:維腦路通、西比靈、腦益嗪、罌粟堿、抗栓丸等都是可取的,或靜脈滴注維腦路通,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酥250毫升,加維腦路通04克,靜脈滴注,每日互次,7~10次為1療程。也有人選用尿激酶、抗栓酶、去纖酶等,靜脈點滴治療。中醫中藥常用化淤活血的治療方法,如選用丹參、川芎、紅花、當歸、赤芍、桃仁、黃芪、桑寄生、地龍、牛膝等組方,如進行辨證論治,療效更好。三、腦部循環係統疾病飲食保健
飲食與腦血管病的關係
腦血管病現在是十大病中的第二位。而腦血管病中最常見的是腦中風,所以我國防治腦血管病以防中風為主要目標。腦中風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是以局部神經功能喪失為特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是一種發病突然、急性腦部血循環障礙的疾病。
腦中風一般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缺血性腦中風和冠狀動脈病相似,都是因血管硬化阻塞引起的。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與缺血性中風並沒有很明顯的關係,也就是說膽固醇越高,發生中風的可能性並不見得增加。而出血性比缺血性中風是更可怕的疾病。其中大部分腦出血則是血管硬化病變引起的,隻有少部分人的腦出血是因為血管病、或腦部靜脈異化出血引起的。其中高血壓、動脈硬化被認為是引起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
(一)飲食營養對腦血管病的影響
對中風的預防,以往從飲食上側重於控製脂肪、糖、鹽的攝入量;近年來,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我國人口飲食成分中,對蛋白質和鉀元素的攝入不足,低蛋白、低鉀飲食可使動脈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腦血管微小動脈破裂而出血。據國內一項調查資料表明,腦中風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測定,發現778%腦中風患者明顯低於正常人,且其值越低預後越差。流行病學調查還發現我國發生腦血管病的分布是:北方高於南方、內陸高於沿海,這可能與沿海地區居民吃魚類蛋白較多有關。因此,合理的高蛋白飲食能預防腦中風,尤其對預防腦出血有積極意義。高蛋白可改善血管壁結構,增加血管彈性,不易發生破裂出血;高蛋白飲食還可降低血壓。因此,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為預防腦中風要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1鉀與腦中風的關係:據報道,前蘇聯高加索地區是舉世聞名的長壽地區,該地區居民中的飲食攝取食鹽較多,人均達15克以上(由於貯備食物用食鹽多),但高加索地區腦中風的發病率卻不高,原因何在?研究人員認為,雖然食鹽攝入較多,但攝食蔬菜、水果、豆類食品較多,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鉀元素,檢查該地區居民中排出鉀量也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所以營養學家建議,多吃富含鉀的食品(桔子、香蕉、馬鈴薯等),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中風。增加含鉀食物的攝入,可以增加鈉鹽的排泄,調整細胞內鈉和鉀之比值,對維護血管的正常舒張和收縮及保護心、腦功能起重要作用。
2總熱量與腦血管病的關係:因攝入總熱量超過需要,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硬化。最新研究證實,長期飽食會引起“纖維芽細胞因子”的物質明顯增加,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晚餐高脂肪飲食易引發中風。晚餐高脂肪會使血液變濃,血流緩慢,加之全身血液大多集中在腸胃,這時易造成大腦局部供血不足。如果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晨起時容易因小動脈閉塞形成腦血栓。所以,脂肪含量少的食物可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
3食鹽與腦血管病的關係:腦血管病中風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過量攝取食鹽極易引起高血壓和腦卒中。在臨床上對高血壓患者尿檢查多發現尿鈉增加、尿鉀減少,這表明高血壓患者的膳食結構中鈉的攝入量過多。尤其鹽敏感者,攝取量對升高血壓呈明顯作用,攝取量越大,血壓也就越高。
4鈣與腦血管病的關係:鈣可防治高血壓及腦溢血等腦血管疾病。鈣的代謝失調,在高血壓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人體缺鈣會引起血壓升高。這是因為人體攝入鈣不足時,甲狀旁腺受缺鈣的刺激,過量分泌甲狀腺激素,從而使骨髓中鈣遊離出來進入血液和細胞內,使人體平滑肌收縮力增強,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血壓不斷升高。
5糖與腦血管病的關係:含糖的食物攝入過多,會使血糖升高,升高的血糖可經肝髒轉化為脂肪,升高血脂,加重血管壁的脂質沉積和硬化。不僅可促進高血壓發展,還可影響膠原纖維降解。
(二)防治腦血管病的飲食保健要點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從上述飲食中各種營養物質與腦血管病的關係看來,如果在飲食中針對上述問題采取防範措施,做到合理的膳食結構,保持營養平衡,優先供給保護性食品,即必需的優質蛋白、維生素、無機鹽及食物纖維等,適當控製高熱能食品,就能保護好腦血管的正常功能。具體要點如下:
1適當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在日常膳食中必須保持足量的蛋白質。尤其老年人由於對蛋白質的吸收代謝功能差,所以供給的蛋白質食品必須是優質蛋白,而且易於消化的食品,如魚、蝦、瘦肉、雞蛋、牛奶以及豆製品等。動物蛋白可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每日攝入蛋白質總量要占總熱量的15%,而動物性蛋白要占蛋白質總量的一半。牛奶不僅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易於被人體吸收,而且還含有一種特殊成分,叫做吡咯喹啉苯醌,有保護腦血管的作用,堅持每天適量飲用有益健康。
2多吃含鉀、鎂、鈣的食物,控製食鹽攝入量:增加鉀、鎂、鈣等物質的攝入,對維持血壓正常,可起到積極作用。含鉀豐富的食物很多,如黑麥、燕麥、麥麩、可可粉等含鉀量最高,其次是海魚、海蝦、紫菜等;在蔬菜中有土豆、西紅柿、黃瓜、菠菜、洋蔥、生薑等;水果中的香蕉、柚子、柑橘、甜橙、葡萄、梨、荸薺以及花生、杏仁、葵花籽等。鎂可阻止細胞外的鈣流人細胞內,維持腦細胞內礦物質平衡而保護大腦。含鎂多的食物有豆類、小麥、玉米、西紅柿、海帶以及綠色蔬菜。含鈣食品很多,牛奶中含鈣量高,且吸收率高,多飲牛奶有助平穩血壓。
3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最新研究發現,血中維生素C含量高的,其血壓低,而且維生素C有保護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免遭體內有害物質破壞的作用。維生素B6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預防腦血栓的形成。多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紅莧菜、菠菜、龍須菜、蘆筍、豆類、酵母及蘋果、柑橘等,如果體內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因此,多食含葉酸的食物,對降低中風的發病率有重要作用。蔬菜中富含鉀鹽,能夠預防高血壓和減少中風的危險;蔬菜、水果還含有大量的果膠,它在腸道中能阻止對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達到預防腦血管病的目的。蔬菜中的菠菜、胡蘿卜、洋蔥都有抑製腦血栓的作用,其中以洋蔥的效果最好。
4攝食天然抗凝與降脂的食物:此類食物有助減少缺血性中風,抑製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如黑木耳、洋蔥、大蒜、青蔥、茼蒿、菠蘿、西紅柿、紅葡萄、桔子、山楂、胡蘿卜、螺旋藻、海帶、紫菜、核桃以及橄欖油、芝麻油等。
5常飲綠茶:綠茶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我國有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是以乳肉為主食,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比其他地區少,其主原因是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有天天飲茶的習慣。茶葉中有延緩和防止血管內膜脂質斑塊形成的作用。特別是綠茶作用最強。日本長崎大學專家認為,導致中風的病理之一是體內產生了有害的活性酶,這種酶的克星是有抗氧化性能的物質,如維生素E等。而茶葉中的鞣酸,有相當於維生素E的效果,故常飲綠茶能阻止中風發生。
(三)對已發生中風而癱瘓的病人應采取特別飲食調理
1要多吃有益於保護血管的食品,如魚類、禽肉、核桃等。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品,如魚子、蟹黃、動物脂肪等。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豆類及其製品、香蕉、蘋果等。
2應吃營養豐富而易於消化的食品,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的供給,如魚類、乳類、蛋類、豆製品、兔肉等,以補養其虛弱的體質,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3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多飲水對防治本病有益,同時還可預防便秘。
4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既可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又可增加食物纖維,防止便秘,如芹菜、土豆、南瓜、豆芽以及綠葉蔬菜等。
5常吃半流質及鬆軟易消化的食品,以常吃粥為宜,流質飲食如蓮子湯、赤豆湯、山楂湯、藕粉、豆漿、果汁以及青菜湯等。急性期過後,肢體瘦弱的可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湯、肉湯等。
6戒煙、酒,不吃辛辣食品,不飲濃茶、咖啡。
腦血栓的飲食療法
五台蘑菇
用料與用法:五台蘑菇280克,花椒03克,白酒30克,黃酒30克。山西五台蘑菇擇淨,花椒熬水衝入白酒,黃酒內,混合勻。將蘑菇倒入酒湯內,上籠蒸,曬於研成粉,每日早晚空腹以黃酒為引服用9克,白開水送下。
功效與主治:祛風化痰,通腑活絡。風痰中腑型。證見有淺、中度昏迷。呼之可有反應,一般無寒熱,有半身失靈,言語失利,多有尿閉,便秘,苔厚膩,脈弦滑。
公雞腿本耳湯
用料與用法:公雞腿兩對,黑木耳30克,黃酒適量。將公雞腿燒灰,木耳熬湯,黃酒為引,頓服,數次可愈。
功效與主治:活血祛淤,但秘,腳體麻木。
木耳桃仁湯
用料與用法:黑木耳60克,桃仁60克,蜂蜜60克。將黑木耳用溫水浸泡,洗淨,與桃仁共搗為泥,加入蜜糖,蒸熟,分4天食完。
功效與主治:活血祛淤,通絡。淤血阻滯經絡型。證見以半身不遂為主,言語失利,便秘,舌質紫暗或淤點,脈弦澀。
白蘿卜汁
用料與用法:白蘿卜500克。洗淨,搗爛,絞擠汁液,盡量服用。每日2~3次。
功效與主治:祛風化痰,活絡。頭痛頭暈,突然肢體麻木,語言不靈。
中風後遺症的藥膳
偏癱,是中風後遺症最常見,也是最突出的表現,對中風後遺症的治療,目前還缺乏特效藥物,實踐證明,在日常生活中選用合適的藥膳,常能起到較好的效果,有關患者不妨根據自身情況一試。
黃芪白芍桂枝粥
黃芪15克,白芍、桂枝各10克,生薑互5克,粳米100克,大棗4枚。先將前四味同入鍋煎取濃汁,再入粳米和大棗同煮為粥。日服1次,20日為一療程。全方共達益氣溫經和經通絡之功效。適用於因氣虛血滯而導致的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者。
珍珠牡蠣粥
珍珠母50克,牡蠣50克,粳米100克,先將兩藥同煎藥液500毫升,再與粳米同煮為粥,日服2次,20天為一療程。珍珠母平肝潛陽,牡蠣清肝熄風,二藥相配共達平抑肝陽,熄風止痙之功效。適用於肝陽上元所致的麵色潮紅,半身不遂者調理。
陳醋胡椒蒸梨
陳醋250毫升,白胡椒10粒,梨兩個。將梨剖為兩半,白胡椒(研末)夾子其中,置盤內加醋,上籠蒸至梨熟即可取食,日服2次,每次一隻梨,連服30隻梨為一療程,久服有益無害。全方共達滋陰清熱、化淤活血、祛風止厥之功效。適用於肝陽上亢脈絡淤阻所致的半身不遂、頭疼頭暈、麵赤耳鳴、口幹咽燥、舌紅絳、苔薄黃者調理。
麥冬杞子飲
麥冬30克,枸杞子30克。兩藥煎湯代茶飲,日服1劑,30天為一療程。麥冬滋陰潤燥;枸杞子補肝填精,適用於中風後頭暈目眩,視物不清,半身不遂者調理。
芪棗歸杞燉豬肉
黃芪30克,大棗10枚,當歸10克,枸杞10克,豬瘦肉100克(切成薄片),生薑3片,蔥白6段,調料適量。將諸味同入鍋,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燉,至豬肉熟爛後加入調料即可,一次或分次服食。全方共達補益精氣,化淤活血之功效。適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音暗失語,心悸氣短,腰膝酸軟,肢體痿廢,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舌苔白,脈細沉而無力者調理。